讓紡織民營企業永葆活力!——訪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近日發布,鼓勵和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意見》的發布在紡織行業中引起極大反響。我國紡織行業民營企業數量眾多且占比較高,如何使民營企業永葆活力,為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更好地發揮生力軍作用?面對當前形勢,下半年紡織行業應在哪些方面積極發力?為此,《中國紡織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
紡織民營經濟地位重要
記者:今年上半年,紡織行業承壓前行,紡織民營經濟在行業發展中表現如何?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孫瑞哲:企業強則國家強,企業興則國家興。創業興邦,創新為國,紡織民營企業與祖國、行業同呼吸、共命運,是打造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生力軍,是推動我國全面建設紡織強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以來,紡織行業總體承壓運行,面臨著生產成本上升、訂單不足等挑戰,紡織民營經濟積極作為,為行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主要體現在:
紡織民營經濟是調整產業布局、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力量。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紡織業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融入RCEP機制,目前境外投資超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效帶動了相關區域的產業發展、增進了各國人民福祉,紡織民營企業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可謂居功至偉。從紗線、面料到終端制品,許多優秀的中國紡織民營企業已成為國際品牌的核心供應商。與此同時,通過加速資本并購、構建海外營銷網絡、打造海外市場運營中心等重要途徑,在創造消費市場空間、提升國際影響力、促進區域合作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歌力思集團與加拿大羽絨品牌Nobis成立合資公司;雅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國新澤西州開設美國首家精品店;沙特阿美石油集團以246億元戰略入股榮盛石化。越來越多優秀的中國紡織民營企業,正穩步從“走近”過渡到“走進”世界紡織舞臺中央,從主動“融入”過渡到逐步“引領”世界紡織產業發展。
紡織民營經濟是提升產業價值、美化人民生活的重要力量。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5月我國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4.1%,較上年同期提高22.2個百分點,增速在16類零售商品中位居第二,僅次于金銀珠寶類。同期網上穿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4.6%。內銷市場的回暖,離不開紡織民營企業的鼎力革新與積極突圍,它們在把握時代精神、民族文化與核心價值中,不斷創造著豐富多元的穿著體驗、風格表達和價值體系。如:李寧持續深耕籃球、跑步、健身、羽毛球以及運動生活等五大品類,不斷提升消費者的著裝體驗;波司登為適應消費者在商務、運動、休閑等不同場景的需求,創新開發登峰系列、高端戶外、滑雪、極寒等高性能品類。
紡織民營經濟是推動產業升級、實現紡織強國的重要力量。紡織民營企業通過突破性創新、數字化建設、差異化發展等,不斷推動產品服務品質化、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如:安踏集團宣布成立安踏院士工作站、安踏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設立超過2億元的專項創新基金,用于支持各品牌主要心智品類的研發創新;紅豆打造“5G+紡織服裝工業互聯網智慧工廠”,以數字化應用實現生產要素間的全域連接。
增強干事創業信心
記者:《意見》的發布,將給紡織民營企業的發展帶來哪些方面的支持和引導?
孫瑞哲: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時指出,民營經濟是我們黨長期執政、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力量。這一重要講話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增強了民營企業家干事創業的信心。這次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意見》,圍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定發布一系列政策措施,對于紡織民營企業增強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具有重要的激勵和指導作用。
一方面,《意見》回應了民營企業在新時代下的核心關切和痛點、難點,明確了支持民營企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態度和信號,鼓舞了紡織民營企業家堅守主業、做強實業的決心,激發企業自覺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為紡織強國建設作貢獻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另一方面,《意見》給予了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資金支持、創新發展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時明確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改善營商環境、強化市場監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將為紡織民營企業提供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和更好的發展機遇。
總體來說,《意見》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做出了新的重大部署,為紡織民營企業在政策支持、市場機會和發展方向提供了全面指引。當前,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我們的全新事業,希望紡織民營企業以《意見》發布為契機振奮精神、拼搏創業、力爭一流,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引領消費、增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展身手,共同構建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輝煌未來。
構建新空間塑造新優勢
記者:在面臨困難和壓力情況下,紡織民營企業應如何更好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點,實現穩發展?
孫瑞哲:據抽樣調查,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7年。作為支撐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紡織民營企業如何穿越周期,在紛繁的市場中行穩致遠,結合本次《意見》的出臺,提出三點建議。
一要主動融入國家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新空間。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為契機,順應產業發展大勢,優化企業生產力布局和區域化戰略,深度參與數字化、綠色化全球產業分工與合作,為全球穩定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二要強化基礎質量支撐,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發,強化復雜系統的功能、性能及可靠性一體化設計,加強技術創新、標準研制、知識產權、工業數據等企業技術基礎能力建設,推動質量再造、服務場景再造、業務再造與管理再造。
三要大力厚植文化根脈,構建高質量發展新美學。深挖本土特色文化、傳統優秀文化、全球潮流文化供給,推動基于個性定制、材料選配、工藝美學、用戶體驗的消費變革,統籌推進企業文化創新、文化交流、文化貿易與跨界融合,創造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紡織文化生活。
聚焦創新發揮“三力”
記者:面對當前形勢,做好下半年工作,紡織行業要從哪幾方面發力?
孫瑞哲:展望全年,紡織行業面臨需求重塑、技術突破、產業調整、政策升級等多重變革力量,市場需求環境依然復雜。在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新征程上,我們要在推動政策環境優化的同時,不斷強化戰略定力、戰略自信、戰略耐心,持續推動產業鏈升級、供應鏈優化、價值鏈攀高。為此,行業自身要從以下三方面發力:
一是聚焦“點”上創新突破,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創新的本質是革故鼎新,具有首創性、獨特性、先進性。為此,要堅持“四個面向”,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著力強化重大創新創意平臺建設,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謀取產業發展和產業競爭新優勢。
二是強化“鏈”上資源共生,增強產業發展接續力。資源優勢轉化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要優化產業體系布局,打造數據支撐、網絡共享、智能協作的供應鏈管理體系,不斷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同時加強與不同產業之間的跨界合作,共同探索數字化時代下的新商業、新模式、新體驗。
三是推動“面”上價值提升,激發產業內在驅動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行業發展的內在規律與價值所在。為此,要以人為本,堅持包容性改革和發展,推動能源低碳化、資源循環化、產業高端化發展,打造“消費即生產”新業態,著力構建綠色增長新引擎,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力量和中國方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