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標準與質量管理大會在蘇州舉行
11月28日,由中聯品檢(北京)技術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標準與檢測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24紡織服裝標準與質量管理大會(以下簡稱“質量大會”)盛大舉行。活動現場,來自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企業精英和行業領袖、媒體代表共計420余人匯聚一堂。
本屆質量大會緊扣當前宏觀市場環境的熱點議題,以“多元市場與多元品質”為核心主題,旨在通過多角度、深層次的探討,助力企業在錯綜復雜的經濟環境中探尋發展的價值源泉與動力支點。與會者們共同思索如何精準定位產品質量標準,構建符合企業自身特色的品質框架,進而開辟新領域、拓展新賽道,為紡織產業的持續繁榮與發展注入活力與動能。
自2007 年創辦以來,紡織服裝標準與質量管理大會在全國主要產業集群已成功舉辦16屆 ,創辦以來備受國家相關部門領導及海內外知名標準與檢測專家、學者、企業家的關注。大會以傳播國內外最先進的質量管理模式和技術、解決行業存在的難題或困惑為宗旨,為提高紡織服裝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和效率做出了重要貢獻,發展至今已成為紡織服裝質量管理領域極具代表性的會議。
主旨發言
在主題演講環節,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兼中聯品檢(北京)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伏廣偉博士以“標準框架下的品質自由”為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伏廣偉指出,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歷程,從歐美向亞洲轉移,最終轉向中國,這一過程伴隨著標準化的逐步提升和質量管理的持續改進。其強調了國際標準對國家標準的影響,以及標準在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所發揮的關鍵作用。
在探討“標準框架下的品質自由問題”時,伏廣偉提出:品質自由涵蓋了質量的偏離與質量的個性化。在他看來,一個享譽全球的服裝品牌,必須在遵循標準框架的同時,實現自我個性的轉變,從而贏得消費者的忠誠。隨著標準的多元化發展,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團體標準等應相互補充,為產品多樣化提供了可能。
“品質自由對消費端、供應鏈、生產端以及環境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產業端應關注廢棄紡織品的無害化處理,品牌端則應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面對直播帶貨、自媒體等新興渠道帶來的信息和質量危機,企業更應重視品質的提升,以確保長期穩定發展。”伏廣偉說道。
最后,伏廣偉以波司登集團和海瀾之家等知名品牌為例,強調了品質對服裝品牌生命力的重要性,并呼吁整個行業共同維護和遵循品質自由的準則,推動企業自律。在政府監督、市場多元化、行業智能化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動下,共同創造一個豐富多彩的品質自由化的多元世界。
主題分享
“當前紡織品服裝出口面臨壓力與韌性并存的局面,同時內需保持增長,多元化消費格局日益突出。綠色生產和消費已成為行業趨勢,中國已初步建立綠色生產體系,并推動了一系列綠色發展行動。”在《質量管理助力綠色生產與綠色消費》主題分享中,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華珊表示,為應對市場變化,紡織行業需加強綠色生產體系建設,推動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和清潔能源利用。
作為支持綠色生產和消費的關鍵,質量管理可通過適應新型綠色纖維材料、完善循環再生過程認定、運用數字化技術記錄生產痕跡等措施,可以保障產品品質,提升消費者健康與安全意識。她呼吁行業共同努力,完善綠色制造評價標準,推動碳足跡核算,構建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以質量管理助力紡織行業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在題為“標準數字化理論研究與發展趨勢洞察”的主題演講中,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高新技術標準化研究所資產管理研究室主任高昂深入剖析了標準數字化的當前狀況及其未來發展趨勢。他強調,ISO、IEC、ITU等機構正致力于推動標準數字化的轉型進程,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以實現智能化的標準制定與解讀。高昂指出,標準數字化不僅促進了不同領域的融合,構建了一個開放且包容的生態系統,同時也面臨著技術障礙、信息安全問題以及專業人才培養等挑戰。他呼吁業界加強協作,共同把握標準數字化所帶來的機遇,推動相關技術與標準的持續創新與進步,為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堅實的支撐。
在功能性紡織服裝產品質量大數據發布中,中聯品檢集團的數據發布員李正海和夏聰欣分享了功能性紡織服裝產品質量大數據。他們指出,近年來功能性紡織服裝市場持續擴大,但質量問題也不容忽視。數據顯示,各項目總體不合格率雖有下降趨勢,功能性項目總體不合格率為7.33%,但吸濕速干、消臭、防紫外線等高風險項目的不合格率仍較高,其中吸濕速干、消臭、防紫外線等項目為高風險點,不合格產品主要集中在沿海區域及功能性面料開發集群多的省市。專家提醒企業需注重產品質量控制,準確標注產品功能,避免虛假宣傳,以保障消費者權益。
“傳統品牌的差異化創新絕對是一件難事,現在的消費者不再簡單追隨,追求個性的同時更注重感受。因此,消費者需要質量被感知,如何將品質傳遞給消費者,從做強基礎,到洞察需求,最后超出預期,成為傳統品牌品質突破的方向。”羅萊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張輝在“傳統品牌的品質突圍——全方位構建產品功能評價體系并驅動技術創新”的主題演講中分享道。以咖啡口感、香水的層次感、床品柔軟度為例,張輝講述如何把一個感性概念進行量化考量。隨后其就如何全方位構建評價體系、如何以評價體系驅動創新進行了更加深入的講解。
TEMU海外平臺行業總監亓昱言在“紡織服裝行業淺析及TEMU半托管模式及運營解讀”中,深入分析了當前紡織服裝行業的狀況及面臨的機遇。他指出,跨境電商出口業務規模正持續擴大,TEMU憑借其全球布局和迅猛的擴張速度,在跨境電商領域脫穎而出。半托管模式通過增強商家在選品上的主導權和物流選擇的自主性,為商家提供了更加多樣化和便捷的配送服務,以及更優質的購物體驗。此外,TEMU還實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免除傭金、廣告費用以及提供站內外流量支持等,旨在幫助商家迅速實現銷售目標,共同開拓海外市場的巨大潛力。
在紡織服裝自愿性產品認證助力企業創新的主題分享中,中聯品檢(北京)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認證部副總監劉良合詳細闡述了自愿性產品認證的重要性。他指出,自愿性產品認證不僅能夠塑造企業良好形象,提升產品競爭力和消費者信任度,還能推動行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劉良合介紹了紡織服裝行業的創新趨勢,包括材料創新、綠色可持續創新等,并通過多個創新案例展示了認證的實際應用。他還強調了自愿性產品認證在促進品質消費、保障消費者權益方面的積極作用,并提供了中聯品檢豐富的產品認證項目和服務,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在探討大數據與服裝行業結合的主題分享會上,COLORO的首席策略官Detlev Pross深入闡述了大數據技術如何增強服裝行業的透明度、提升效率以及促進可持續發展。他著重指出,大數據正通過建立統一的色彩可行性平臺,革新色彩管理流程,助力品牌降低風險、減少浪費、節約時間和成本,同時加快產品推向市場的速度。并向與會者展示了COLORO的可行性色彩智能(CFI)和可持續性色彩智能解決方案,這些方案依托于海量的色彩數據,使得設計師和品牌在進行創意決策之前,能夠檢驗色彩在不同面料、光源和耐久性要求方面的可行性,進而實現更為可持續和高效的色彩選擇與生產過程。
羽絨制品標準分會場
在羽絨制品標準分會場,中國羽絨工業協會副理事長許杰深入剖析了中國羽絨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其指出,近年來中國羽絨行業經歷了顯著波動,產量持續下降,但銷售單價卻逐年上升,反映出消費升級的趨勢。隨著消費者對品質和個性化需求的增加,羽絨行業正面臨品牌競爭和轉型升級的雙重挑戰。
隨后,江蘇中紡聯檢驗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楷艷則詳細分析了羽絨制品常見的質量問題,強調了質量控制在提升產品競爭力中的關鍵作用。
中國羽絨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劉洋正式發布了《羽絨制品質量分級》團體標準,并詳細介紹了該標準的制定背景和目的,旨在通過科學的分級體系推動羽絨制品質量的整體提升,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羽絨工業協會追溯系統負責人李子林表示,全球羽絨追溯系統旨在確保羽絨產品的真實性與透明度,涵蓋養殖、屠宰、水洗等各環節,為消費者提供全面追溯服務。
標準多元化分會場
“標準多元化”分會聚焦多元化標準,旨在推動企業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共同探索行業發展的新路徑。會上,多位行業專家就如何以高標準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愛慕股份有限公司研發&技術中心標準專利平臺副總監張克甲在分享中表示,愛慕致力于以多元化標準促企業高質量發展,通過創新產品研發、全渠道布局及行業標準化建設,不斷提升產品品質與服務水平,引領貼身服飾行業發展,為企業和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姜會鈺就天然染料染色產業化技術及行業標準解析進行分享,其表示天然染料染色產業化前景廣闊,面臨技術挑戰與市場機遇。通過建立行業標準,規范植物染料染色紡織品市場,提升產品質量與消費者信任。
此外,中聯技研(佛山)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危希曦介紹了人因工程學在功能性紡織品評價中的創新應用,為提升產品用戶體驗提供了新思路。
最新實施標準交流討論會
在平行分會場之一的“最新實施標準交流討論會”上,中聯品檢(北京)檢驗技術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副總監、國家CMA評審員李培玲分享了2024年新實施的標準,詳細解析了這些標準對紡織服裝行業的深遠影響。隨后,與會者就紡織服裝產品常見的標準與質量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各位專家和企業代表紛紛就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新標準,以及如何提升產品質量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討論會不僅加深了行業對新標準的認識,也為促進紡織服裝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大會期間,主辦方精心安排了代表們前往海瀾之家智慧車間和愛慕云服實驗室進行參觀交流,旨在借鑒標桿企業在智能化、數字化建設以及質量管理方面的寶貴經驗。
隨著一場場滿載真知灼見的分享和一系列務實高效的商務對接,2024紡織服裝標準與質量管理大會圓滿落下了帷幕。這一多元匯聚的盛會,不僅是行業交流的舞臺,更是思想激蕩、智慧匯聚的熔爐。聚焦標準與質量,每位參會者都滿載寶貴信息與靈感而歸,攜手共謀紡織服裝行業在復雜多變市場中的品質躍升與可持續發展之道。期待明年再次相聚,共繪行業新篇章!
(來源:中紡聯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