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洞察:年國內棉花庫存歷史高位市場供需格局分析
我國2024/25年度新棉產量同比大幅提升,供應端充足格局延續已經成為市場共識。
產量方面:國家統計局消息,在播種面積增加和單產提高的共同帶動下,全國棉花產量實現增長。2024年,全國棉花產量616.4萬噸,比上年增加54.6萬噸,增長9.7%。其中,新疆棉花產量568.6萬噸,比上年增加57.4萬噸,增長11.2%;長江流域棉花產量22.1萬噸,比上年增加0.2萬噸,增長0.8%;黃河流域棉花產量20.6萬噸,比上年減少3.3萬噸,下降13.7%。
新年度皮棉累計加工量大幅增長,加工速度較往年加快,截止2024年12月29日,全國皮棉累計加工量594萬噸,同比增長18.8%;分地區看:新疆累計加工量為584.5萬噸,同比增長19.4%。
庫存方面:按產業邏輯,加工后的棉花進入商業環節,棉花商業庫存由此開始增加。隨著國內新棉集中上市,市場資源得到大量補充,2024年11月國內棉花商業庫存環同比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據統計,截止到2024年11月底,棉花工商庫存(非國儲庫存)合計560萬噸,同比增加16.23萬噸,環比增加189萬噸。
商業庫存:截止2024年11月底,國內棉花商業庫存為467.36萬噸,環比增加178.64萬噸,處于近五年同期最高水平。其中新疆區域內商業庫存386.69萬噸,同比增加29.76萬噸,環比增加68.80萬噸。內地區域商業庫存33.87萬噸,同比減少28.77萬噸,環比增加8.24萬噸。
工業庫存:隨著新棉加工持續進行,性價比高的現貨資源得到補充,紡織企業逢低補庫,原料庫存小幅上升。截止2024年11月,國內棉花工業庫存為92.52萬噸,環比增加10.26萬噸,同比增加1.84萬噸。
進口方面:2024年前十一個月,我國棉花累計進口量為248萬噸,同比增加46.7%。進口量在近5年的高位。
其中1-5月中國棉花月度進口量顯著高于歷史同期水平,累計為164萬,占比近70%。6-11月棉花月度進口量整體呈現月度遞減的趨勢,但基本也在同期歷史均值附近的水平。
進口減少主要是由于:
一方面,11月份國內紡織企業、貿易商棉花進口配額越發緊張,美金資源成交以規模以上紡企剛性采購為主,有溯源訂單的中小紡企只能隨用隨買港口清關棉;
另一方面,隨著圣誕節訂單臨近收尾及新增出口訂單回落,再加上對2025年上半年特朗普政府對中國進口商品大幅加征關稅的擔憂,因此部分外向型紡服企業也主動減緩外棉簽約/進口節奏,等待外圍消息面、消費形勢的進一步明朗。
從2024年前11個月累計量來看,進口巴西棉102.7萬噸,占比最高在41.37%,整體處于近五年同期最高水平;美棉86.6萬噸,占比34.87%,整體處于近五年同期偏高水平。主要因巴西棉供應增量且在價格上具備一定的優勢。巴西棉對美棉的替代性越來越突出。“性價比”使巴西棉更受棉企青睞。

2024年棉紗行情下跌4.75%紡紗利潤為近三年的偏差水平
2024年棉紗價格走勢跟隨棉花,價格經歷了先上漲后下跌過程,年度跌幅在4.75%。自4月以來,下游市場的處于持續惡化的過程,紡企新增訂單稀少,產成品庫存處于持續累庫的過程,紡企即期利潤為負,紗線貿易商及下游紡企降價出貨,令紗線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
進入12月份以后淡季特征越發明顯,布廠開機率繼續下調,紗廠訂單持續走弱之下,成品繼續累庫。棉紗銷售速度遲緩,疊加棉價大幅回落,企業出貨難度增加,降價壓力加大。
從32S純棉紗即期理論加工利潤來看,本年度紡紗利潤處于虧損狀態,紡紗利潤在4月為年度最低點,隨后紡紗利潤在持續修復,但理論即期利潤依舊為負,本年度的紡紗利潤為近三年的偏差水平。
11月純棉紗產量環比增長0.9%,同比增長4.5%。調查樣本中純棉紗占比為49%,環比增加2個百分點;混紡紗和化纖紗占比為51%,環比下降2個百分點。從圖片中可以看出,近年來純棉紗占比逐年下降。當前紡織企業紗線庫存27.1天,較上月增加3.9天。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1-11月,我國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為13073億元,同比增長0.4%。
在我國穩外貿政策持續發力、海外市場需求回暖和去年基數較低等因素的拉動下,2024年1-11月,紡織服裝累計出口2730.6億美元,同比增長2%,其中紡織品出口1288.4億美元,增長4.6%,服裝出口1442.2億美元,下降0.2%。
整體來看,內貿市場供大于求較為顯著,紡織企業壓力增加,部分中小型紡企表示將提前放假來減少庫存繼續累積。
全球棉花供需分析:24/25年度全球棉花產消處于偏寬松格局
據美國農業部(USDA)最新發布的12月份全球棉花供需預測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棉花總產量預估較上年度大幅增加,為2555.8萬噸,總消費量為2521.1萬噸,處于近四年平均略高水平。供給過剩量為34.7萬噸。期末庫存預估較本年度增加,處于近四年平均略高位置。
24/25年度全球棉花產量上調24/25年度全球棉花產量環比上調26.3萬噸,同比上調95.9萬噸。全球棉花產量調整主要來源于印度,24/25年度印度產量上調21.8萬噸(達到544.3萬噸,僅較上年度產量預估減少8.7萬噸)、巴西產量上調2.2萬噸、美棉產量上調1.4萬噸,后續中國產量或存在上調空間。
24/25年度全球消費環比上調12.4萬噸,同比上調31.9萬噸。其中中國消費下調10.9萬噸,印度消費上調10.9萬噸,巴基斯坦消費上調8.7萬噸。
24/25年度全球期末庫存環比上調5.8萬噸,同比上調40.4萬噸。其中美國上調2.2萬噸,阿根廷上調2.7萬噸,巴西下調2.2萬噸。
2025年棉價的影響因素及市場展望
從外部宏觀環境來看,自2024年美聯儲開啟降息歷程后,宏觀因素對大宗商品行情影響較大,同時特朗普即將上任美國總統的背景下,對所有進口商品征收10%的關稅,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征收至少60%的關稅等,對中國的出口型產品或產生不利影響。不過針對“新疆棉禁令”,我國下游出口的棉紡織品,原料上是禁止使用新疆棉的,取而代之的是美棉、巴西棉等進口棉。由于目前出口至歐美地區的紡織品中已經禁用新疆棉,對于棉類產品的利空影響或將弱化。
從棉花供需情況來看,24/25年度預期全球棉花供需處于寬松的狀態,產量大于消費,全球期末庫存和庫銷比小幅上升,偏寬松的供需格局將對全球棉價形成一定壓力。
國內方面:庫存歷史高位,市場預計2024/25年度我國棉花產量在650萬噸左右。10-12月新疆棉向內地消費區大量移庫,加上2023/24年度陳棉倉單集中注銷,內地棉花供應能力快速回升。
進口方面: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的棉花消費量穩定在750萬噸至850萬噸之間,而國內總產量約為600多萬噸,這意味著每年需要進口200萬噸左右的棉花才能滿足國內需求。截止目前,中國各主港棉花庫存總量或已突破50萬噸,隨著2025年1%關稅內棉花進口配額下達,外棉進口量也有望強勁反彈。
同時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最新調查顯示,2025年中國棉花意向種植面積4159.9萬畝,同比增加76.6萬畝,增幅1.9%。其中,新疆棉花意向種植面積為3678.8萬畝,同比增加113.4萬畝,增幅3.2%。供應寬松格局將長期制約棉價。
新疆棉花意向種植上漲主要是有2點:
1、從收益角度來看:植棉收益穩定有保障其他農作物波動較大。一方面是補貼政策兜底,近兩年新疆積極推廣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與質量掛鉤政策,對于符合質量補貼標準的棉花,棉農可額外獲得補貼0.35元/公斤。另一方面是棉花畝產較為穩定。
2、從銷售角度來看:新疆棉花加工企業加工產能在全國占比很高。根據加工企業公示信息統計,今年新疆已公示棉花加工企業數量已達1000余家,在收購高峰期,能夠滿足農戶交售需求,甚至每年因資源不足出現“搶收”的情況,因此一般情況下不存在銷售難的問題。
24/25年度籽棉收購價格處于歷史中等偏低水平
2024年新疆籽棉收購價格整體持穩運行。與過往8年籽棉收購價格相比處于歷史中等偏低位置,且籽棉價格變動幅度較小。本年度籽棉收購價格在收購初期小幅回落后保持平穩,整體籽棉收購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短期未見回暖跡象中長期相對樂觀
當前國內紡織淡季的下游需求進一步轉弱,節前補庫明顯不及預期,部分企業計劃提前放春節長假,國內棉花消費形勢持續走弱。但中長期持相對樂觀的預期,2025年度國內存在出臺多項經濟刺激政策的可能,將利于商品需求復蘇。
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的調查,截至12月初,準備采購棉花的企業占比47.4%,環比大幅下降15個百分點,觀望的占比上升13.4個百分點,不打算采購的占比為8.4%,環比增加1.7個百分點,反映出市場對明年宏觀形勢不確定性的擔憂。
全球棉花消費未來面臨的不確定性大幅增加
考慮到美國新任總統對我國設置的關稅更高,我國紡服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將下降,可能致使我國在美國整體市場縮小的情況下,分得的比例也出現下降。如果未來再次加征關稅,那么美國進口棉類產品可以繼續向東盟、印度、孟加拉等市場轉移。
中短期棉價仍受壓制長期存在向上修復可能
棉價目前處于中等偏低水平,但不論是宏觀面抑或是基本面,當前棉價利多驅動較弱,國內外價格均處于較低區間,缺乏上行驅動。美聯儲開啟降息周期、中國出臺多項經濟刺激政策,利于商品需求復蘇,但國際貿易關系的不確定性為棉花需求的恢復增添陰影。
長期來看,棉價低位存在向上修復的可能。展望2025年,一季度的棉價傳統上漲周期或在全球棉花增產與新花的套保壓力下,棉價上方空間有限,但在需求支撐下,下跌的可能性也不大。二季度關注新年度棉花播種情況,對未來全球棉花產量偏樂觀看待,而需求端恢復速度偏慢,棉價或承壓運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