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值向2000億元邁進!新疆棉花產業升級計劃啟動
日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棉花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召開年度會議,審議通過《2025年度工作要點》及《延鏈補鏈強鏈12條政策措施》,宣布設立20億元產業升級基金,全面推動棉花產業從“規模擴張”向“全鏈條競爭力”轉型。
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艾爾肯·吐尼亞孜主持會議并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和品牌建設為核心,加快構建現代化棉花產業體系,助力國家紡織產業鏈安全。
會議明確2025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穩定在3700萬畝,總產達600萬噸,紡織服裝產業就業突破70萬人,全產業鏈產值向2000億元邁進。新疆正從“世界棉倉”向“全球棉業創新策源地”跨越,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硬核支撐。
會議主要信息如下:
一、政策發力:千億基金激活全鏈條
1.補貼精準化
質量分級補貼:對衣分率≥40%、纖維長度≥30mm的高品質棉,每畝額外補貼150元,2025年預計發放補貼資金超15億元。
產能優化淘汰:3年內關停冗余軋花廠,淘汰落后產能100萬噸,優先支持智能化改造企業。
2.產業集群布局
天山北坡化纖帶:昌吉州重點發展50萬噸生物基纖維項目,解決新疆印染原料依賴進口問題;
南疆高端棉紗中心:阿拉爾—阿克蘇產業帶目標2027年產值破千億,打造全國最大機采棉紗基地;
喀什出口樞紐:建設中亞服裝集散中心,2025年對哈、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成衣出口目標30億美元。
3.兵地深度協同
推行“五個一體化”:統一棉種采購(成本降15%)、籽棉跨區流通(加工產能利用率提至85%)、共建紡織產業園(稅收共享),2025年兵地聯合項目將達50個。
二、科技賦能:從棉田到車間的新質生產力
1. 數字棉田革命
北斗導航+無人農機:2025年普及率超70%,播種直線誤差≤2厘米,每畝節水40%、省種50%;
棉田碳監測系統:試點安裝5000臺物聯網設備,實時測算碳排放,應對歐盟碳關稅(目標畝均碳排放從280公斤降至200公斤)。
2. 智能工廠升級
“黑燈車間”落地:庫爾勒、阿克蘇新建5家全自動化紡紗廠,人工成本降70%,萬錠紗線耗電減少60%;
區塊鏈溯源交易:中國棉花棉紗交易中心上線“一棉一碼”系統,合同履約周期縮短30%。
在沙雅縣天匯康拜公司,棉秸稈經過破碎、熱壓,變成零甲醛環保板材,年消耗秸稈20萬噸,產品已出口至中亞五國。每噸秸稈收購價300元,相當于給棉農每畝增收80元。
三、品牌突圍:打造國際化的“新疆棉”IP
1. 公共品牌認證體系
啟動“新疆棉花”質量認證,對標瑞士棉、埃及長絨棉標準,2025年認證面積將達1000萬畝;
聯合國際檢測機構SGS、BV,推出碳足跡標簽,直供ZARA、H&M等全球品牌。
2. 雙循環市場戰略
國內:京東、拼多多開設“新疆棉專區”,目標年銷售額破50億元;
國際:在越南、哈薩克斯坦設6個海外倉,通過中歐班列實現7日達,搶占RCEP市場。
2025年一季度,新疆棉制品跨境電商成交額同比激增120%,毛巾、床品等終端產品占比首超50%。
四、民生保障:讓棉農端穩“金飯碗”
1.就業擴容
“總部+衛星工廠”模式:3年新增紡織崗位15萬個,月均工資4500元,南疆四地州覆蓋率100%;
技能轉型:免費培訓10萬名“數字棉農”,教授無人機巡田、智能滴灌操作,結業即上崗。
2.收益兜底
棉價保險試點:當市場價低于8元/公斤時,保險補足差額,2025年覆蓋棉田500萬畝;
套種增收:推廣“棉花+小茴香”模式,畝均綜合收益突破4500元,較單一種植提高80%。
挑戰與行動:綠色轉型迫在眉睫
技術攻堅:投資3億元支持印染廢水零排放研發,突破高端面料生產瓶頸;
綠色金融:發行首期5億元“碳中和”債券,專項用于棉田光伏節水項目;
國際合規:與德國TüV萊茵合作,建立符合歐盟碳關稅的棉業認證體系。
(來源:新疆日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