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案例:社會化營銷、人人媒體的時代
網絡上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如果還有來生我想變成一頭鹿,一生都奔跑在同一片森林里。在夏天銜著樹葉給你舀來溪邊的水,到冬季用梅花蹄為你在雪地踏出一顆漂亮的心……”
其實,不僅有人想變成鹿,有品牌也想變成鹿。比如,不久前GUCCI發布的2020年早秋系列形象廣告,就以“So Deer To Me”(對我來說是鹿)為主題,將鏡頭對準了鹿與人。
GUCCI廣告片中的小動物們
廣告片由Alasdair McLellan拍攝,Alessandro Michele進行創意指導,Christopher Simmonds為藝術指導?!昂椭C共存,友好相處”的理念貫穿整支短片,在廣告中,可以看到美麗的自然風光沐浴在若隱若現的光芒中,人和動物之間友好而平靜地相處在一片藍天之下,蕩漾著秋千、在滑梯上玩耍,共同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在攝影師Alasdair McLellan的鏡頭下,小鹿、貓頭鷹、松鼠、青蛙、刺猬、鴨子、兔子等各色小動物一一出場,這些靈氣十足的動物與人物畫面互相穿插,讓彼此的聯系看起來更加緊密,營造出一種寓言式的環境,以此呼吁人們回歸童真,享受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事物。
這已不是GUCCI頭一次關注環保和小動物了。2017年,GUCCI就曾宣稱不再使用動物皮草。2018年,GUCCI又宣布自己的供應鏈已完全實現了碳中和:目前約80%的精品店、辦公室和倉庫都使用綠色能源。
GUCCI表示,盡管全世界大約有20%的廣告都出現過動物的身影,但他們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支援和保護,所以,每當有動物出現在自己的廣告中,GUCCI都將捐贈0.5%的媒體預算給The Lion’s Share基金會。因而,我們能看到從2017年以來,GUCCI幾乎每年的廣告中都會出現各類動物的身影。
2017春夏系列廣告大片就以“Wild Days and Nights in Rome”為題,讓模特與老虎一起行走在羅馬街頭,夢境一般的主題呈現,把復古和野性聯合起來。
2018年的廣告片中,雖然沒有直接演繹任何動物的關系,但動物形象卻同樣深入其中。比如,在早春系列廣告“羅馬狂想曲”中的模特與鵝,在春夏系列廣告“烏托邦”中的貓頭鷹,在秋冬系列廣告“GUCCI Collectors古馳收藏家”中的猴子……
2019早秋定制系列廣告片將雕塑和藝術品作為背景,由Harry扮演一個古怪的角色,走進動物之中,演繹Harry Styles。
是唯獨GUCCI愛動物嗎?
非也。早在一百多年前,林肯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中就寫道,“我對人權和動物權益一樣重視,這也應是全體人類該有的共識?!钡聡骷覝佤斏踔琳f,“狗是唯一愛你甚過于你愛自己的生物。”
愛什么動物因人而異,但企業蹭動物的流量而做營銷的熱情一直以來卻是絲毫未減。
只要看一眼你身邊有多少企業的名字、品牌的名字或者形象與動物有關就明白了:天貓、搜狗、搜狐、途牛、飛豬、驢媽媽、馬蜂窩、斗魚、蜻蜓FM、螞蟻金服、快狗打車、熊貓燒香、熊掌號、企鵝號、火狐、菜鳥驛站……
還有產品logo中的,騰訊的“企鵝”,網易的“考拉”,京東的“狗”,攜程網的“海豚”,去哪兒網的“駱駝”,蘇寧易購的“獅子”,驢媽媽旅游的“驢”,同程旅游的“魚”……
在廣告中,同樣有無數企業前赴后繼打動物牌。比如,陌陌的廣告《做一只動物》,就蹭了飛鳥、獅子、鯨等許多知名動物的流量。以技術立身的百度都曾做過《神奇動物園》的廣告,更不用說把自家品牌形象弄成動物全家桶的阿里系。
日本有一家企業做的更神奇,讓神獸羊駝做證婚人。2015年,日本伊秀新聞報道,栃木縣一家酒店推出羊駝做征婚人的服務,讓新人在可愛萌物下結婚更有愛。而且,以羊駝作為“證婚人”的婚禮項目一經推出,就受到很多年輕人的關注。
企業熱衷于把自己和動物關聯在一起,主要原因還在于動物帶來的聯想,它的親和力、識別度以及當下環保流行文化所能夠帶給營銷的助力。
在廣告業,有一個經典的3B法則。Beauty、Beast、Baby,美女、野獸、嬰兒,廣告中出現這3種視覺元素,最容易抓住消費者注意力,喚起人們的情感反應。
為什么偏偏是這三個元素呢?因為從生物本能來講,我們追逐食、色、繁殖,關注競爭、獵奇和暴力,所以,今天的網絡小說、爽文,永恒的主題都是性、權謀、暴力,在各種社會事件和熱點之中,最受關注的也是這一類。而美女、野獸和嬰兒,恰恰最能夠激發我們的生物本能。
而且,從火熱的“擼貓經濟”不難發現,對當今都市無數的孤獨男女而言,喵星人和汪星人甚至鼠星人已經成了不少人唯一的精神伴侶。在冰冷的都市中,企業營銷借助動物的親和力更容易讓自己變得有溫度,從而打開這些男女的心扉和錢包。
同時,動物形象也能夠賦予企業和品牌獨一無二的識別度和個性。一個典型的案例,阿里下決心做半導體,如何才能讓外界知道自己死磕技術的決心呢?一個平頭哥的形象就讓人印象深刻,一句“社會平頭哥,人狠話不多”就勝過了馬老師的千言萬語。(蜜獾,非洲最無所畏懼的動物,因其奇特的外形而得名“平頭哥”。盡管是一種小型雜食動物,但是“平頭哥”面對獅子獵豹毒蛇都不怕,天生就有一副“人狠話不多、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氣勢。)
最后,在一個社會化營銷、人人媒體的時代,企業逃不開社會責任的公眾盤詰,而呼吁保護環境和動物顯然永遠是一個不過時的加分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