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博物館千年魚皮衣的現代時尚
??來到位于黑龍江省同江市的赫哲族博物館,游客被這里林立的標本和模型帶回千年前古代赫哲族的生活場景:漢子們身穿灰白色的魚皮外衣,乘上輕快的樺皮船泛舟松花江,在歌聲中撒下漁網。
??很難想象,這些赫哲先民身上輕便堅韌、巧奪天工的魚皮服飾能夠穿越千年來到現代,成為今日時尚,它們不僅僅是藝術品,更是赫哲族文化的載體和傳播者。
同江市赫哲族博物館內復原的赫哲族先民生活場景。新華社記者 吳悠 攝
??赫哲族是中國北方傳統的漁獵民族、中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世居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被稱為“追逐太陽的民族”。坐落于黑龍江與松花江交匯處、與俄羅斯隔江相望的邊境小城同江是赫哲族的發祥地和聚集地之一,這里古稱“拉哈蘇蘇”,在赫哲語中的意思為“老屋”“故鄉”。
??赫哲族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赫哲族的歷史可追溯到數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依靠大自然的豐富資源,用獨特的漁獵技巧維持生計。江河的饋贈讓赫哲族得以繁衍生息,他們也在大自然中汲取靈感與智慧,形成了許多獨一無二的傳統民族工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魚皮制作工藝。
同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中描繪赫哲族傳統生活的壁畫。新華社記者 丁赫 攝
??今年72歲的尤文鳳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赫哲族魚皮制作技藝”傳承人。據她介紹,魚皮曾是赫哲族用來制作衣物的重要原料,經過熟制等工序后,魚皮會變得柔軟而有韌性,穿在身上也不會覺得扎。在記憶中,她的母親曾給她的父親制作過一條魚皮褲子,魚皮做的褲子抗磨,父親上山打獵時,就時常穿著這條褲子。
同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內,身穿民族服飾的赫哲族居民向游客介紹赫哲族傳統技藝。新華社記者 丁赫 攝
??尤文鳳說,不同的魚皮有不同的用途,魚皮衣常用馬哈魚的皮做面料,這種魚的魚皮紋理細致美觀;魚皮褲用懷頭魚、哲羅魚或狗魚的皮制作,春秋打漁時這種材質不透水,冬天打獵時不透風又耐磨;魚皮手套用狗魚皮制作,結實又柔軟;縫制魚皮衣物的線用薄軟的胖頭魚皮制作,精心加工后的魚皮線可如棉線那么細軟。
??尤文鳳說,以前的赫哲族因為生存的需要掌握了魚皮制作衣物的技藝,對魚皮的運用發揮到了極致。幾千年過去,現在的赫哲族已不再需要穿魚皮衣御寒防水,但是魚皮制作技藝卻在悉心保護下得到傳承,將民族文化融入當地文旅產業的新創意。
??走進同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魚皮畫、魚骨畫、樺樹皮畫等赫哲族非遺文化作品掛滿了展廳的墻壁。赫哲族的工作人員正現場用魚皮制作掛件工藝品,不同于在赫哲族博物館里展示的灰白色魚皮衣,這些精美的掛件五顏六色、各式各樣,有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十二生肖卡通圖案,也有同三公路起點塔、華夏東極雕塑等本地文旅地標形象等。
同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內,赫哲魚皮匠人展示由她制作的大熊貓魚皮掛飾。新華社記者 楊軒 攝
??隨著時代的發展,赫哲族人的魚皮制作技藝不再是單純服務于打漁捕獵的生產生活方式,而是成為了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新一代的赫哲族人繼承發展,并賦予新的載體。
??在同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的二樓,布置了專門體驗魚皮制作技藝的開放式工坊,不少游人前來體驗,跟著同江當地的非遺傳承人學習傳統工藝,親手將魚皮裁剪縫制成自己喜愛的形象。通過這種形式,更多的人了解到獨特的魚皮制作技藝和古老的赫哲族,非遺文化也煥發出新的現代活力。
??在展示館二樓活態展示區,赫哲族演員頭戴鹿角帽,身穿民族服裝,跳起熱烈的“溫吉尼”舞蹈,為前來參觀的游客帶來一場神秘又震撼的視聽盛宴。表演結束后,游客還可以走上舞臺,和演員們學習薩滿舞的舞蹈動作,體驗赫哲族古老的文化。
同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內,赫哲族演員向游客演示傳統舞蹈。新華社記者 丁赫 攝
??正值暑假,雙鴨山市第三十六中學初二學生趙晨冰和同學老師們一起來到同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加研學活動,她說,在這里了解到了赫哲族的歷史,更看到了叫人驚嘆的魚皮藝術。魚皮衣精美,魚皮制作方式獨特,我們應該傳承下去。
??文博旅游、非遺工坊、歌舞表演、文化研學……如今,多種多樣的活動和文化載體正伴隨文旅熱潮將赫哲族非遺文化之美帶給更多游客。(記者劉奕彤、楊軒、丁赫、吳悠)
?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