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斷層倒逼南通紡織產業轉型升級
通州是著名的紡織之鄉,擁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覆蓋原料生產、織造印染、研發設計、成品生產、銷售市場、貨運物流等上下游領域全過程。2023年通州家紡行業市場成交額超1200億元,是全國最大的家紡產業集聚區和全球最大的家紡生產基地。
然而,近日記者實地走訪發現,與龐大市場不匹配的是,目前紡織行業一線工人的年齡大多集中在四五十歲。“用工成本高、員工年齡大,是我們這個行業面臨的普遍問題。”南通明富紡織品有限公司廠長黃美琴從事紡織行業已有35年,近年來越發覺得一線工人難招。
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通州相關部門與企業共同努力,從增強員工歸屬感、暢通一線工人成長渠道以及引進智能生產線等多個方面,尋找破解之法。
全國招工,提高待遇
增強員工歸屬感
“我們剛在微信群里發布了招聘啟事,類似這種全國性的微信群,我們有好幾個。”明富紡織品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銷售色織布、服裝,公司共有員工120人,其中大部分是南通本地人,只有零星幾個來自外地。黃美琴說,前些年,還有不少外地人愿意來南通學習紡織,留下工作,這幾年愿意從事紡織行業工作的人都少了,年輕人更是緊缺。
“目前,我們公司一線員工中有2人是外地的,都是跟著親戚來的,已經工作5年了。”黃美琴表示,由熟人介紹來的員工更為穩定,所以企業除了參加政府組織的招聘會、通過微信群發布招聘信息外,還會鼓勵員工介紹自己的親戚朋友來公司,并給予相應的獎勵。
招一線工人不限地區已經成為通州紡織企業的共識。位于川姜鎮的江蘇老裁縫家紡工業有限公司,有70%的員工來自外地,公司副總經理李曉雷表示:招到人是前提,留住人是根本,為了吸引更多員工留下工作,公司不斷提高員工的福利待遇。
“老裁縫家紡高度關注職工生產生活,公司除了為員工提供年終獎、節日獎、加班餐補,每年組織職工體檢和團建旅游等福利外,還新建3000平方米室外活動中心和800平方米主題餐廳,不斷豐富職工文體生活。今年暑假,公司特地開辟了空間,為帶孩子上班的職工提供方便。”李曉雷說。
挖掘人才,加強培訓
暢通職工成長通道
7月19日,通州區舉辦第十三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紡織行業專項比賽,近百名一線紡織工人參加比賽。先鋒花園色織有限公司的姬春玲,獲得布機巡回操作項目比賽一等獎。
姬春玲是河南人,之前一直在張家港紡織企業打工,兩年前來到通州。她表示,自己在張家港的時候,也經常參加企業乃至蘇州全市的紡織技能大賽,此次代表企業參加通州的紡織技能大賽,與更多同行同臺競技、取長補短,非常開心。
近年來,通州區常態化實施“培訓、練兵、競賽、晉級”一體化活動,多次開展紡織行業的專項勞動技能競賽大賽,累計參賽職工超5400人次,近千人通過競賽晉升技能等級。
南通東帝紡織品有限公司面料廠布機車間主管陸雪梅,就是通過“培訓、練兵、競賽”,從一線成長起來的技術能手。2020年,陸雪梅經過層層選拔,作為江蘇隊的主力隊員之一,參加了全國紡織行業織布工(劍桿織機)職業技能競賽全國決賽,最終以92.3的總分,被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紡織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授予“全國紡織行業織布操作能手”稱號。2011年,陸雪梅被評為通州區第三屆“通州工匠”,2023年榮獲省五一巾幗標兵稱號。
通州還通過打造產業鏈勞模工匠創新聯盟矩陣,組織開展推選“紡織工匠”活動,命名紡織產業技能大師工作室等方式,持續建立完善的紡織工匠培育機制。截至目前,全區已有6個紡織產業勞模(技能大師)工作室。
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
提高企業生產效率
近日,走進江蘇藍絲羽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只見智能生產線滿負荷生產,工人有條不紊地操作著機械設備。
藍絲羽是一家集現代化生產、產品研發設計、營銷服務等于一體的規模化紡織品企業。2018年至2019年,公司投資1600萬元引進國外進口的套件全自動吊掛生產線,并實現信息技術的集成。2022年,公司又啟動數字工廠項目,借助C2M系統(用戶定制模式)實現從消費者下單到生產加工、包裝發貨全流程的個性化和智能化。“車間全流程數字化后,生產效率提升了30%以上。”藍絲羽公司IT總監蔡春花說。
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對家紡企業而言,帶來的不僅僅是新的競爭力和發展機遇,還有用工成本、生產效率上質的變化。
近年來,通州始終把家紡產業的智能化、數字化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組織企業外出學習、調研考察并對接軟硬件服務、供應鏈平臺、渠道銷售等各環節的優質企業,打造數字化生態圈,引領家紡產業轉型升級。截至目前,通州345家規上高端紡織企業中,已實施數字化技改項目27個。
(來源:南通日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