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織愛行動”非遺公益探訪行動走進貴州
在弘揚傳統文化、倡導社會責任的時代背景下,為積極推動非遺手工藝傳承發展,向困境婦女及家庭傳遞溫暖,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聯合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組織了2024“織愛行動”非遺公益探訪活動。
11月28—30日,“織愛行動”非遺公益探訪活動走進貴州。活動由非遺手工藝調研、專題研討會、公益關懷行動組成,力求深入挖掘非遺手工藝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探索古老手工藝與現代時尚的融合路徑,并通過實際行動關注弱勢群體,展現行業的社會責任感,最終實現文化價值與商業價值的精準對接,讓非遺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本次活動還得到了中國服裝協會、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的支持。
紡織之光基金會、婦基會天才媽媽項目組等主辦單位代表,真維斯、雅瑩集團、安正時尚集團、寧波久耀、廣州紡織工貿集團、贏家時尚集團、芳芳服飾、清遠萃美、依趣服裝、墨話通服飾、可然樸簡服飾等單位及品牌企業的負責人、設計師、非遺推廣大使,貴州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當地婦聯及夢想工坊帶頭人等參加了探訪活動。
01
探訪考察:
開啟傳統與現代交織的創意之門
蠟染、扎染、侗布、馬尾繡、粘膏染……在貴州,富有深厚文化積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著傳承難題。當地的傳統手工藝者正積極尋找新的出路。本次“織愛行動”非遺公益探訪行動非遺手工藝的傳承及其與現代時尚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與平臺。
探訪中,嘉賓們走進貴州省黔東南丹寨縣,親身感受了我國古代四大印花技藝之一——蠟染的魅力。當地夢想工坊的工作人員向嘉賓們介紹了蠟染的原理和魅力。用蠟刀蘸熔蠟繪花于布后以藍靛浸染,在浸染中,防染劑的蠟自然龜裂,使布面呈現特殊的“冰紋”,尤具魅力。青花白瓷中藍與白的浸透、交融,仿佛在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新時代美學與古老傳承的故事。天才媽媽——蠟染夢想工坊陸續帶動了近400戶困境人家。他們的愿望是把苗族的文化、服裝,展覽并傳承。
在了解全部流程后,大家紛紛拿起畫筆,一筆一畫地鐫刻起花型圖案。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古稱扎纈、絞纈,是中國古代三大印染色技術之一。扎染工藝分為扎結和染色兩部分,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后進行染色,扎染暈色豐富,變化自然,趣味無窮,各不相同,是手工印染的獨屬浪漫。
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侗布是侗族服飾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侗族贈送客人的最佳禮品,侗布織布原料、染料均源于自然,一紡、二織、三染、四蒸捶,繁雜的工序凝聚了侗族婦女千錘百煉的精華,共創可持續性的綠色潮流布藝新發展。
此次重點探訪的另一項非遺工藝即是被稱為古老與神秘刺繡“活化石”的馬尾繡。馬尾繡是水族獨有的民間傳統工藝,傳承了上千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貴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是馬尾繡的傳承地,該地夢工坊的工作人員表示,馬尾繡以馬尾為刺繡原材料,將自然萬物和民俗事象經過想象加工后,頗富民族韻味和藝術效果,馬尾繡工藝十分復雜,繡品具有淺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夸張,又不失古樸、典雅。馬尾繡往往綜合運用結繡、平針、亂針等多種刺繡工藝,陪襯和凸顯馬尾繡工藝的特色。
探訪期間,嘉賓們還參觀了當地的粘膏染工坊。瑤族的粘膏染工藝是一項神奇而獨特的傳統技藝,其工藝過程復雜而精細。粘膏染前期工藝有煮紗、跑紗、織布、粘膏、制靛等,中期有棉布砑光加工、熔熱粘膏、繪制圖案、配制藍靛、浸染藍靛、脫膏清洗、浸染淡藍等,后期工藝有上漿加工、刺繡圖案等。目前,粘膏染所制成的工藝品已成為當地熱門的旅游商品。據悉,瑤族樹膏染技藝已被列入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經過3天的考察交流,探訪嘉賓們深受啟發。他們從企業角度出發,提出了多種非遺與企業合作的模式。他們強調,非遺的傳承需要從產品設計層面賦能,增強設計創新的力度和傳統紋樣的應用,以期讓傳統手工藝煥發新的活力。
02
肩負使命,
傳遞來自行業的愛心與溫暖
活動期間還舉行了“織愛行動”非遺公益探訪貴州行捐贈儀式。探訪嘉賓們走進困境婦女家庭,為他們送去關懷物資。這些物資承載著來自服裝服飾企業的愛心與溫暖,展現了行業的社會責任擔當。
捐贈儀式由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組織,得到了行業企業的大力支持。廣州紡織工貿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市利工民針織有限公司、廣州紡織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芳芳服飾設計有限公司、廣州依趣服裝有限公司、廣州墨話通服飾有限公司共捐贈服裝210件,被子55條。同時在探訪過程中還發放了母親郵包。
03
座談交流:
“一群人、一件事、一輩子”
本次活動是守護和傳承中華民族非遺文化的有力舉措,構建了一個交流合作的優質平臺,有利于服裝企業、專家學者、設計師與當地手工藝者之間的交流切磋,發掘服裝服飾行業與非遺結合的新商機。
活動最后還舉行了座談會,與會嘉賓們就此行所感進行了交流。“一群人、一件事、一輩子”是本次活動中談論最多的關鍵詞。
貴州省黔東南榕江縣的夢想工坊帶頭人楊成蘭介紹了自己的經歷。她曾是貴州民族大學的教師,響應鄉村振興戰略,2016年辭職回鄉創業,專注于傳統織染。回憶過往,楊成蘭表示,“起初,我在一個不到30平米的豬圈工作了三年。經過八年努力,我們把一個荒坡變成了現在的基地,我非常感激大家給予的愛和溫暖。許多朋友、社會資金和愛心企業都給予了支持和捐贈,讓我能更加從容地面對困難,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其中。”
“從報名階段直至正式探訪,我深深地被大家的熱情和當地居民對傳統紡織工藝的堅守與熱愛所感動。”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翠竹向參與本次活動的服裝協會、設計師協會、婦基會、當地婦聯、捐贈企業家以及愛心人士等表達了誠摯的感謝。她指出,本次活動的初衷是借助服裝企業設計師的才華,推動貴州非遺手工藝產品的市場化進程。楊成蘭老師在這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她在抖音上開設了自己的店鋪和工坊,成功邁出了市場化轉型的關鍵一步。希望這種模式能夠得到推廣,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非遺文化。
“能與服裝企業家和貴州當地的朋友們共度這趟旅行,真得不虛此行。”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常務副會長、紡織之光基金會理事楊金純對此次探訪的印象極為深刻。他指出,未來將動員更多企業家積極參與,與紡織之光基金會攜手,共同投身慈善事業。
從事慈善事業超過十年的中國服裝協會副秘書長侯亮表示,最開始協會以捐贈的形式做慈善,直到近年來與紡織之光基金會等機構合作探索出了新的公益形式。這次探訪活動讓他感受到,他們在捐贈中實現了賦能產業發展,形成了一種捐贈生態。在倡導文化自信的時代背景下,國內品牌對非遺元素的開發尚有提升空間,他希望通過推廣非遺文化,讓服裝品牌與非遺建立聯系,讓傳統產品得到更多關注。
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葉奕莉談到,本次非遺公益探訪帶給我很多感動,為企業家、設計師的熱情參與而感動,為工坊手工藝人傳承精神而感動。一個項目,凝聚了一批人,傳承了傳統文化,弘揚了匠人精神,為美好生活帶來了曙光!作為省服裝非遺工作站,協會將和基金會一起,繼續搭建好平臺,把織愛行動成果傳播出去,讓非遺為服裝賦能,讓品牌帶著中國特色的文化基因走向世界!
“非遺最有效的傳播方式就是被需求。”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會長、芳芳服飾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小燕提到,通過將貴州豐富的蠟染、苗繡、土布織造等非遺技藝融入現代紡織設計,不僅展現了傳統工藝的獨特美感,更賦予了其實用價值。李小燕希望設計師與非遺傳承人攜手合作,非遺技藝為核心,服裝服飾為載體,為非遺技藝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通過實地考察,能更直觀地感受獨特的圖案和文化,這對于產品設計和市場策略也將產生重要影響。”安正時尚集團行政總監、安正基金會秘書長鄭文東表示,近年來中高端男裝的非遺含量越來越高,這次他發現很多亮點,他計劃讓公司的設計師、管理層親自來體驗,學習并吸收當地及少數民族的傳統元素。
“歡迎各位來貴州采風,為我們的企業和文化項目提供支持。”貴州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秘書長熊燁表示,很高興能搭建平臺,助力非遺手工藝工坊與設計師、企業建立的溝通交流。“希望我們一群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情——讓指尖上的技藝轉化成指尖上的經濟,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通過與領導、企業家和設計師的交流,我深刻感受到教育和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感謝紡織之光等帶給我的美好而深刻的體驗。”旭日集團駐京行政事務代表王芙蓉感慨道,真維斯堅信“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多年來,真維斯一直在盡企業的綿薄之力,助力紡織服裝行業人才的培養。他認為教育應從小抓起,建議以紀錄片方式進行文化傳承,讓全國小學生了解非遺之美。
“雅瑩集團始終致力于將民族元素推廣到更廣泛的領域。這次探訪我對‘刺繡’印象深刻。”雅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主管吳佳諺介紹到,雅瑩與貴州很有緣分,公司的設計師經常到貴州采風。今年雅瑩與非遺剪紙傳承人合作,由22位繡娘連續工作24小時完成,制作了一件華服。這個過程不僅為繡娘帶來了經濟收益,也推廣了貴州文化。
“我很少有機會與同行交流,但這次與雅瑩、安正等優秀企業家的交流,讓我認識到公益事業的意義和趣味性,未來希望能與更多設計師和企業合作,共同推動民族公益項目的發展。”贏家時尚集團、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柴琳林表示,與紡織之光、婦基會、同行等相遇貴州是緣分使然。未來希望能繼續參加此類公益活動,碰撞出新的公益火花。
“這次的聚會讓我感受到了服裝行業的溫暖和力量。”廣州可然樸簡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榮輝談到,這次的交流讓其領悟到,“我們不僅是在銷售產品,更是在傳播文化。我們的服裝不僅僅是布料和設計的結合,更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現代審美的融合。通過服裝我們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設計師的才華和中國文化的魅力。”
“這是一次很有收獲的訪學活動,受益很深!”“這種探訪對接公益活動形式非常好,希望能夠延續下來,我已經在期待下次再相聚的機會了”“我們一群人因為一件事聚在一起,很有意義,感恩紡織之光與婦基會的組織和策劃”“希望我們都能做有溫度的人”……探訪嘉賓們在返程途中仍然意猶未盡,不斷反饋此行的收獲與感悟。
(來源: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