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一到夏天,就會開始想念清涼的水。蔚藍的海灘是時尚博主們凹造型的天然攝影棚,潺潺的小溪是鄉村孩子們抓螃蟹的游樂場,河邊、湖畔、山澗……只要有水,何處不可視為避暑山莊?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水不僅是夏之甘霖,
還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古文人雅士在閑暇時刻,
多好縱情山水。
昔日屈子涉江而行,
浪漫長詩《離騷》寫盡了水邊的故事。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以水和花草為媒,感嘆歲月流逝,家國存亡。
李白愛月,也愛水。
少時他從家鄉四川乘舟出發,來到荊門附近,
開啟了他一生輝煌壯闊的詩歌生涯。
當時,他回望從故鄉流淌而來的水,
詠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于他而言,水是故鄉的象征。
李煜亦有詞寫道“落花流水春去也”,
這位不小心繼承了“皇室企業”的藝術家,
因命運被禁足皇宮,不能經常出去游山玩水,
只能看看宮中流水,來抒發心中的憂郁。
提起水之浪漫與詩情,
便會想到那首著名的琴曲《高山流水》。
蒼穹之下,伯牙扶著琴弦,子期靜靜聆聽,
綿延起伏的高山,蔥翠間縈繞著澄澈的流水。
子期離世,伯牙毅然斷琴,
伯牙與子期相遇相知,
并成為了彼此人生唯一的知音。
那些詩人與藝術家的身影已如流水般遠去,
而流水卻仍舊潺潺地滌蕩著我們的身心。
時值夏日,萬物蔥蘢,
穿著木棉道華服的伊人也來到了水邊,
于飛瀑中尋一抹清涼。
“群山萬壑引長風,透林皋、曉日玲瓏。
樓外綠陰深,憑欄指點偏東。
渾河水、一線如虹。
清涼極,滿谷幽禽啼嘯,冷霧溟濛。
任海天寥闊,飛躍此身中”。
木棉道的伊人在瀑布上娉婷漫步,
清新淡雅的襦裙
仿佛漂浮在水霧里的藍天白云,
微風習習,輕盈的裙擺隨風起舞,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一把油紙傘,撐起千年的情思;
一頂珠簾帽,半掩東方的雅致。
持笛而坐,聽流水如琴音婉轉;
舉目思人,看遠山如畫卷悠悠。
華服與瀑布的相遇,
古雅、精致、唯美、和諧,
就像一首令人沉醉的宋詞,
簡約清麗、委婉纏綿。
這件華服是木棉道今夏的匠心之作。
齊胸襦裙再現了大唐盛世的大氣與端莊,
令嬌柔美好的女人味在裙裾間流轉。
精美的刺繡恰到好處地點綴其間,
細膩的針腳惟妙惟肖、婀娜多姿,
雅致的色彩瓊姿花貌、軟玉溫香,
為裙擺增添一抹東方的詩意。
裙前那層疊的百褶,
仿佛一池泛著漣漪的春水,
綻放著連綿起伏的浪漫。
當年漢宮飛燕的留仙裙,
據說正是因這樣的褶皺而得名。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徜徉在水邊的華服女子,
怎能叫人不心動?
厲害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