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先生楊文俊:乳業已控股我的人生
楊文俊每天“至少要喝七八百毫升”奶——特侖蘇早晚各一盒以及酸奶若干盒。如果出國的話,他就按這個量打包帶過去。
總裁總是以“牛奶傳教士”的面目示人。
在北大演講,他跟馬云唱雙簧,后者調侃自己一個月內長高了兩厘米的奧秘是堅持喝牛奶;
在《贏在中國》當評委,他逮著機會就對搭檔趙民大談喝牛奶的諸多好處,對方無以為報,只好狂飲特侖蘇;
在博鰲亞洲論壇做嘉賓,他拿中國足球來逗樂子,說它之所以打不進世界杯就是因為國人喝奶不夠;鋼琴家孔祥東跑來湊趣,開玩笑說蒙牛的廣告可以改成“喝牛奶的小朋友會彈琴”,楊一本正經地接茬,確實如此,因為喝牛奶的人指關節發育得比較好,按鍵的力度彈性都會好上許多。全場笑翻。
楊文俊由此得名“牛奶先生”
楊文俊覺得這是一個“中性偏褒”的綽號,“18歲以前我跟牛奶沒有任何關系,18歲以后我開始學牛奶做牛奶,今年我40歲,所以”,他頓了頓對記者說,“乳業在我的經歷中還是處于控股地位的。”
即便如此,2006年初,當他從牛根生手中接過帥印時,并非所有的人都心悅誠服。對于蒙牛聲勢浩大的全球招聘活動以一個老蒙牛人的勝利而告結束,輿論頗多質疑。
楊文俊選擇了沉默,把慎言敏行當作人生信條的他習慣用業績來說話。2007年9月12日,蒙牛乳業(2319.HK)發布了截至6月底的中期業績報告,公司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100.212億元和4.851億元,同比增長32.8%和41%。
“不光是我,整個董事會都很滿意。”牛根生對記者笑言。
空間
他懂得放低自己,不事張揚,不喜攬功諉過,總裁做了一年半,很多人還不知道蒙牛有楊文俊這么個人物。
老牛用人,三類人優先。
第一、出身貧寒、經歷坎坷的人;
第二、從業時間長、崗位變換多的人;
第三、具備外語、金融兩種專業素質的人。
楊文俊就是最好的例子。
楊出生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的農村,父母早逝,是姐姐供他上了內蒙古輕工學校。畢業后,楊被分配到伊利的前身呼和浩特回民奶制品廠,從一名車間工人一步步做到了帶班班長、車間主任、生產部部長。1996年,經鄭俊懷親自選拔,楊就任液體奶公司的總經理,然而,不到兩年,楊就頂著“挪用公款發放獎金”的罪名黯然離去。第二年,楊追隨牛根生創辦蒙牛,此后,老牛東征西討,楊一直是他的左臂右膀。
老牛比楊文俊大9歲,兩人私底下以兄弟相稱,楊管老牛叫“老哥”,老牛管楊叫“文俊”(接受采訪時,老牛動不動就說“我們文俊”如何如何,足見兄弟情深)。兄弟倆常常呆在一起,一起調研市場、參觀學習,一起打乒乓球、下象棋,一起去春晚現場看節目,一起在公司集體婚禮上扮演司機及主婚人、證婚人的角色。
交接班后,兩人對各自的分工非常清楚。身為董事長,牛根生說他如今只管三件事——戰略的管理、文化的建設和品牌的維護,再加上一個老牛基金。楊文俊則認為自己的職責在于管好家,他的精力主要放在了四件事上——增加銷量、降低成本、讓員工增加收入以及讓企業承擔社會責任。
從老牛那里,楊文俊得到了“很大的空間”。剛上任的時候,楊難免心虛,常向老牛討教,問“董事長什么意見”,除了某些老牛覺得有必要事先提醒的事,其它的事情,老牛一概不過問。“他基本上不需要向我匯報,他的決策,我99.8%都同意。”老牛說。
與此同時,楊文俊也懂得放低自己,他不事張揚,不攬功諉過,總裁做了一年半,很多人還不知道蒙牛有楊文俊這么個人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