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高價股背后何巧女:夢想做成千億市值公司
200元,在北京五環外的東方園林總部里,已經成為一個被頻繁談及的數字。
從7月1日起,東方園林的股價從141元開始連續上漲。截至8月12日,已經接近198元,登上滬深兩市第一高價股的寶座。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只股票漲過200元,只是早晚的事。
公司的員工說,機構都很支持東方園林,來調研的經理特別多。
而這只“股王”的締造者——一個叫何巧女的浙江女子,卻看上去很平靜。“我知道昨天是190多元。今天多少?”8月10日,她接受理財周報記者采訪時,很認真地問秘書。
“為什么?”聽到當天股價下跌的消息后,何巧女略帶驚詫。她說,對于自己公司的股價,“算是肯定不算,看是肯定看。”
何巧女目前擁有東方園林53.77%的股份,身家超過80億元。
從賣盆栽到做園林工程
何巧女
1988年,何巧女從北京林業大學畢業后回杭州工作。兩年后,亞運會在北京舉行,辭去公職的何巧女,與一直從事園林業的父親一起到北京參加盆景展覽會。
很快她就發現了銷售盆景的商機。1991年春天,她南下廣州去買盆栽,再帶回北京租給新世紀這樣的五星級酒店。同時她也在酒店里開花店,當時京廣中心、國貿中心的第一家花店都是出自她之手。
在新世紀飯店開花店提供盆栽后,她接下了新世紀飯店的園林綠化工程,小花店的經營范圍逐步打開。
然而命運給了何巧女猝不及防的一擊。她聘請的一位經理購進了一批次品苗木,之后此人竟然攜款潛逃。后來何巧女聽信鐵礦石能夠賺錢的消息,將之前賺到的幾十萬悉數投入,血本無歸。全家十幾個人擠在民工聚居地里,而她帶回去的卻只有欠條。第一次創業宣告失敗。
1994年,那時候的北四環、機場路還是大家眼里偏僻的城外。可是一棟棟專門賣給外國人的外銷樓盤在這里拔地而起,何巧女看見的又是無限商機。她帶著施工隊奔忙在這些樓盤中做綠化工程。此刻的她已經完全放棄了盆景銷售商的角色。
僻處城外,監管不嚴,而利潤卻又不薄,她的原始資本正在最原始的地產園林項目中逐漸積累。也是在這一年,她認識了未來的丈夫唐凱。
兩年以后,兩人領證結婚。也就是這兩年,正是何巧女積極擴張的黃金時期。多年之后,回想起來她仍感自豪,“1995、1996年那個時候,幾乎全北京的外銷樓盤園林都是我們做的”。
1998年,何巧女做了東方廣場,城里城外的地產項目也很多。東方園林在圈內已經赫赫有名。
十幾年前所有的艱辛曲折,在現在的何巧女眼中,似乎已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她會用平靜的語調告訴你:“我們園林行業可能現在已經有幾萬家企業。我覺得所有的人都要去做第一步,怎么開始,那些故事都是一樣的。”
和創業板一同升騰并破滅
2001年,“創業板就要推出了”這條消息像一劑強心針,打在當時的民營企業界里,引起無數人熱烈的想象,蒸騰出資本盛宴的海市蜃樓。
有幾百家企業想要涌進資本海洋。激動的何巧女聯系了好幾家券商,每一家手上都有很多企業在排隊。
當時何巧女想,到2002年下半年,最晚2003年年底,東方園林就應該是一家創業板公司了。
為此,何巧女制定了一個頗為宏偉的擴張計劃。她幾乎是沒有克制地在全國各地承接項目。業務從苗木供應到設計再到施工,縱向一體化全線鋪開。1999年,東方園林與美國公司EDSA合資成立了EDSA-東方環境景觀設計研究院,2001年,又獨資設立了自己的子公司——北京東方利禾景觀設計公司。其用意不言自明,培育和壯大自己在園林設計方面的力量。
2003年,東方園林在12個省市承接了80多個項目,員工迅速擴張到700多人。直到此次上市前,東方園林都沒有恢復如此龐大的員工規模。
就在東方園林向創業板沖刺的同時,給何巧女重大打擊的政策信號出現了,在納斯達克泡沫破滅之后,監管層對創業板態度謹慎:無限期推遲推出。
何巧女驀然驚覺,在“上市”的迷夢中,公司擴展速度,無論資金、管理、人才,都遠遠超過了公司所能承受的極限。園林企業預付款很少,做每一個項目,都需要自己先墊資。
何巧女決定,主動戰略收縮:撤掉各地的分支機構,無力完成的合同立即終止。往日聚集在她身邊的眾多人才迅速地風流云散。以前在各分支機構工作的人,有些回北京繼續追隨她,有些掉頭走掉。
這是一直激情飛揚的何巧女覺得最困難的時期:當一個齊心協力的團隊失去奮斗目標時,如何再一點一點把大家繼續團結在一起?最高峰時東方園林的整體員工有700多人,收縮之后,這個數字只剩下200不到。但是設計師團隊幾乎沒有動,將近100人都得以保留。
這個爛攤子,是丈夫唐凱陪著何巧女一點點再修補完整。唐凱奔赴各地去向商家解釋,把過多的項目一個個解除,最后只有一二個城市的項目出了糾紛。何巧女則帶著施工隊忙碌在工地上,繼續未完的工程。有些項目做到一半不能再繼續往下做了,已經做的部分商家愿意付錢就付,不愿意付也只能自認倒霉。
圍繞創業板的一番折騰讓東方園林元氣大傷,之后的2004和2005年,何巧女始終靜靜蟄伏,舔舐著傷口——接一些不大的項目,把以前的架子再撐起來。
2006年,何巧女生了一個兒子。這一年,距離她結婚已經十年。這一年,她已經年屆四十。
多年后,東方園林上市終于排上日程,何巧女去參加監管部門組織的培訓。她才發現,原來現在創業板、中小板上市的大多數企業,都和她一樣,早在10年前就曾經為創業板激動過。在當時創業板排隊的幾百家公司中,他們又堅持了十年,終于品嘗到資本市場的果實。
轉型市政園林再次沖刺
“上市”的激情退卻,為之奮斗的目標卻一如既往地堅定。2004年7月,中小板第一批公司上市。何巧女明白,她的夢始終在那里。公司情況一有好轉,她就又去找了中信證券。
中信證券投行人士和她深談了一次。他們提供的建議是,東方園林不能繼續做地產景觀,整個房地產行業都不被看好,你說你做地產景觀又怎么可能被看好?你應該轉型,去做市政園林。
這一次轉型,何巧女沒有再大膽冒進,而是一個項目一個項目慢慢轉型。2005年接一個市政的項目,2006年再接一個,比例逐漸傾斜,“從五五到六四再到七三”。直到上市,主打市政項目的東方園林還有超過20%的收入來自地產項目。
最初的一批市政項目包括:蘇州金雞湖、北京T3航站樓、北京運河文化廣場、奧運項目。
外界經常有人質疑,以承接市政項目為主的東方園林,是否在招標過程中有貓膩,否則怎么能夠從其他當地或者國有園林公司手中搶下訂單。
何巧女說,自己做的項目,恰恰都是萬眾矚目的、招投標過程最公開透明的,這樣的項目才是東方園林的機會。
上市前夕,東方園林在證監會開會。負責人看了看資料,問了個問題:“監事會主席就是你丈夫,夫妻檔,你們怎么互相監督?”
原來就在臨上市前,東方園林的前任監事會主席剛剛去世,為了頂替空缺,唐凱又一次被妻子“抓了壯丁”。在接受理財周報記者采訪時,東方園林表示唐凱任監事會主席只是臨時過渡,在下一屆董事會和監事會改選時,他將不再擔任這個容易引人詬病的職務。
10年做到市值1000億
上市答謝酒會上,何巧女身后站著唐凱,站著趙冬、李建偉、鄧建國、方儀、武建軍等人。你能在招股說明書中看見這些高管的名字,武建軍出身投行,方儀來自中信證券。
2007年這批獲得股份的10個高管與2001年的5個中,只有傅頎年一個人的名字是重疊的,她曾經任教于北京林業大學。大換血,何巧女不無寥落地說:“只有她留下了。”在第一次上市不成的沖擊中,第一批高管幾乎全部走失。
從今年5月開始,東方園林連續發布利好消息。3個月間4個項目,資金總額達到35億。而四年前,員工們還在為一個1億的項目嘆為觀止。
股價節節攀升,身家水漲船高的何巧女繼續每天工作12個小時的生活。她每天10點來公司,晚上10點才走,一般每周工作6天,但是全年幾乎很少有休息的時候。
就在上市前,她還住在租來的房子里,開著員工們都目不忍睹的小舊車。上市以后,她才給自己換了一輛新車,“但是也沒有多好。”
現在的東方園林有800多人,何巧女說到年底應該會接近1000人,工地上還有上萬的民工正在揮灑汗水。
她的藍圖還遠不止于此,5年業績做到10倍是她的明確目標。而十年后,她希望東方園林能夠市值千億。
東方園林的公告中有一起交易是購買一座茶花園。這個園子本屬于何巧女的父親,70多歲的老人依然每天在園里勞作,照顧他的草木,怎么勸說也不肯休息。直到東方園林買下了這個茶花園,老人才不得不停止工作。她的職員們私下里說:“原來何總的拼勁是遺傳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