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抵御通脹壓力
原材料及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匯率的波動,CPI持續走高、通脹壓力繼續增大,均給外貿企業尤其是實力較弱的外貿小企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而如何應對通脹壓力,也成為眼下外貿企業最為關注的話題。昨日,在廈門舉行的“全球十大網商巡回論壇”上,福建2600多位外貿企業主就“如何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抵御通脹壓力”展開討論。
“包括上游原材料價格傳導、員工工資等各方面因素影響,今年企業的成本同比上漲大概在10%左右。” 廈門伊爾信進出口有限公司外貿經理林思明告訴記者。
事實上,不僅僅是廈門伊爾信一家公司,很多福建的中小企業都感受到了CPI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泉州一箱包廠的陳先生稱,制造類企業的材料成本占到總成本的50%-80%,如果CPI上漲5%,意味著企業總體成本將上漲2.5%-4%。今年國內CPI的持續增長給絕大多數制造企業帶來嚴峻挑戰,企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
“面對通脹壓力,企業通常的做法是提高售價,將上漲成本轉移到客戶手中,由客戶承擔最終壓力,由于通脹的持續性,這一做法顯得過于簡單粗暴,容易引起經銷商以及最終消費者的極大反感?!“⒗锇桶烷}汕大區總經理陳盛稱,企業獨自承擔通脹帶來的成本壓力下,可通過生產制造、期間費用等環節的改善進行內部挖潛,用自身利潤彌補一部分壓力。
2010年度全球十大網商中的三位外貿網商——林阿里、沈興鐘、何榮生以自己的實踐經驗現身說法,教福建的中小企業如何借助電子商務來化解通脹帶來的壓力。
艾利康建材有限公司的林阿里是福建本地的外貿企業主。這位巴基斯坦籍的“中國商人”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將自己的“瓷磚”賣到了五大洲,更在2008年成功地抵御了金融危機的沖擊,實現銷量進一步增長,全年的銷售額超過了1000多萬。
談到應對通脹帶來的成本壓力,林阿里表示,相對于傳統外貿方式,利用電子商務做外貿,能為小企業節約很多成本。一方面,企業不用去參展找客戶,客戶通過網絡平臺就可以看到產品。另一方面,利用網絡平臺可從海外市場中篩選出高質量的買家合作,這樣也能確保獲取足夠的利潤。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