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美國制造”升溫,鞋履生產回流獲中國投資
道格·克拉克(Doug Clark),從業制鞋30余載,一直為他的戶外探險鞋公司新英格蘭鞋公司(New England Footwear)尋找低價的制鞋工人,在中國四處探訪。為此,他來中國的次數已經超過75次。
但是克拉克已經厭倦了培訓新員工,因為每一次培訓的間隔越來越短。甚至工人們也厭煩了做鞋這樣的辛苦活,收入不高加上制鞋車間又臟又熱。工人們都希望能夠往制造業食物鏈的上端發展:可以坐在安靜的實驗室里,將基本的零部件組裝成移動設備。
“泰國、中國。每一次招新員工都需要培訓。工人的流動速度變得越來越快。”克拉克說,“想要繼續發展,就必須尋找一種新的經營流程,而不是尋找新的員工。”
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新技術、海外生產成本的上升、對“美國制造”鞋的需求增長,克拉克正在采取少數美國企業家近年所使用的方式,在美國建立制鞋工廠。
“以前這種情況基本沒有,”美國鞋業分銷零售上(FDRA)的主席馬特·普瑞斯特(Matt Priest)說。大約99%在美國銷售的鞋都來自于國外生產。“基本上手指就能數的清楚,”他在提到仍堅持在美國的制鞋工廠數量時說。
為了有助于加快他的建廠計劃實施和籌集資金,克拉克的公司新英格蘭鞋公司正在舉辦集資活動,目標是到11月4日之前籌得15萬美元。
克拉克的職業之路在很多方面都影射出全球制造發展之路。上世紀70年代,美國制鞋商在三岔路口時首先選擇了在韓國設置工廠,接著迅速轉戰其它亞洲國家,如中國,尋找較低的勞動力成本。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制造商受到在中國做生意成本上升的沖擊,特別是中小型企業根本無法適應中國宏觀經濟發展的趨勢。中國的年通脹率九月份創7個月以來的新高。
通脹的壓力同時也使“中國制鞋”在美國的市場份額逐漸下滑。美國目前大約84%的鞋是中國制造——為七年來最低,據FDRA的數據。
據普瑞斯特所述,更多的美國制鞋商正在考慮到中國以外尋求出路。FDRA每年舉辦的“鞋履物流、分銷”大會于近日在加里佛尼亞的長灘結束,很多的討論均圍繞如何解決成本上升問題進行。
“商人們把目光轉向了許多其它的國家:尼加拉瓜、埃塞俄比亞、柬埔寨,”普瑞斯特說,“現在是一個多變的新時代。”
當許多制鞋商將目光投向新的生產區域時。克拉克則把賭注壓在了新英格蘭上。新英格蘭擁有豐富的制造歷史。從1880年到1970年間大部分的制鞋創新都來自于該地區。最重要的發展就是1888年誕生的“制鞋機器”。這臺機器能將鞋子的鞋面部分和鞋底縫合起來,成為大規模制造經久耐用鞋子的先驅。
到20世紀80年代前,當地發展了超過1.5萬家制鞋工廠,但是對于創新的渴望逐漸衰退。
同時,克拉克剛從新罕布什爾大學畢業,即入職耐克公司,成為實驗室的一名技術人員。在那里,克拉克學習了鞋履設計的基礎知識:一針一線以及每一點設計會如何影響穿鞋者的行動力和舒適感。
但是當克拉克在不斷做實驗的時候,附近的鞋工廠一家接一家地關門。那時他便已經看到了制鞋業的裂痕,以及將生產移到海外的后果。
“即使在80年代,我們就已意識到這樣做有問題。”他說,“讓這個產業在這里逐漸衰落是瘋狂的。”
到2000年中期的時候,克拉克已經在另一家戶外鞋服公司Timberland領導創新。他領導的團隊設計出一種新的生產技術:省略掉大部分制造步驟,如額外的縫針以及打造昂貴的鐵質鞋楦,仍然能夠制造出更輕便且依然扎實的鞋子,并且使用的勞動力要比傳統制鞋少50%。
“我想‘哇,我們設計出來了勞動力’。”現年57歲的克拉克回憶道,“如果你不需要勞動力,你就可以不需要中國。”克拉克最終從Timberland買下了這一創新技術,并且于2008年創建了他自己的制鞋公司。
上周,克拉克將他的12名員工搬到了新英格蘭制鞋公司在新罕布什爾拉罕的新總部。新的總部面積超過1萬平方英尺,辦公室和倉庫俱全。
克拉克估計新廠需要大約200名工人,他的目標是在2017年以前將公司在中國生產的一半挪到美國。最終他希望將整個公司生產都搬回美國。
克拉克研究的新技術將提高生產力,相比于去非洲建廠可以省去70%的勞動力。如果新英格蘭制鞋公司的生產效率可以升級,那么美國國內的制鞋成本就和在亞洲使用的勞動力成本基本持平。
“在美國的公司,我們將付給的員工工資是一年3萬美元左右,遠遠高于中國鞋業目前的平均工資4500美元一年。”克拉克說。主要是希望利用更好的生產方式降低成本,從而轉化為高工資,發給美國工人。
克拉克估計新的鞋廠將投資大約500萬美元。盡管“美國制造”運動就這樣不期而遇,這個小企業主目前已經獲得了兩家中國公司的投資。
克拉克曾與50多家美國私人股權投資公司談過,但都無果。他說:“從某些方面來看,這樣的結果還是很諷刺的。”
潛在的投資者質疑對于“美國制造”產品的消費者購買欲望到底有多大,他說:“但是我相信不會再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