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星爾克:權力交班問題
長子全權,次子分管;一手明確家族股權,一手堅持經理人制度。鴻星爾克吳漢杰將看起來復雜的權力交班問題變得簡單化了。
與其他第一代家族企業家不同的是,吳漢杰把權力交出去后,不搞“垂簾聽政”,也不做“太上皇”。吳漢杰是如何做到完全交班的?他“欽定”的兩位接班人——兒子吳榮光、吳榮照之間能否和諧共處,使鴻星爾克不因家族權力之爭而出現變故?
長幼分權
吳榮光與吳榮照構成的高度知識化的“兄弟連”模式,在晉江并不多見。
鴻星爾克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2005年在新加坡上市,到2007年底其家族企業資產規模達到20.77億元。
但此時,年事漸高的吳漢杰面臨權力交班問題。作為家族企業,由兩位兒子來繼承他的產業是最自然的選擇。但究竟選擇誰來接班,成為關鍵。
吳漢杰按照最傳統的處理方式進行了權力分配:長子全權,次子分管。不過,雖然傳統,但這種權力分配實際上還是基于對兩位繼承人過去的定位而定。
長子吳榮光1975年1月出生,是中共黨員,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清爽、干練。其在念完中學后考上沈陽設計學院,專修運動鞋設計。畢業后就一直在父親的鞋廠打理家族生意。
而次子吳榮照與很多富家子弟不同,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考上了福州大學攻讀經濟類專業。畢業后,他選擇前往澳大利亞深造。在澳洲的學習經歷,使他對國外企業的發展歷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回到國內后,他接觸了多家新加坡的投資公司及銀行。他深刻認識到,企業要取得長足發展,必須突破資金瓶頸,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而走上市這條路,才能對企業的國際化戰略帶來較大的促進作用。
吳漢杰與兩位繼承人的第一次最大爭議就是上市問題。
吳榮照第一次提出企業要上市的時候,來自父兄的意見是“一旦企業上市,會失去對企業的控制”。
但吳榮光很快就對弟弟的想法表示了支持,并最終站到了一個戰壕里。他們聯手開導父親:“如果能幫助企業做大做強,打造成一個百年品牌,失去控制權也值得。”吳漢杰終于同意了他們的想法。2005年11月14日,鴻星爾克在新加坡上市。
從正式成立企業到最后上市的兩次命運轉型,吳漢杰家族商業王國的基礎和他的兩位繼承人休戚相關,而兄弟倆在兩次企業轉型中,下意識地扮演了不同的商業角色:長子吳榮光主管企業戰略、決策,而次子吳榮照則分管融資、品牌等?,F在,長子吳榮光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而次子吳榮照則擔任集團董事兼首席運營官。
除了權力分配以外,吳漢杰還按照子女對企業貢獻多少來分配股權,而并沒搞平均主義。據了解,上市后的鴻星爾克,家族的股權是40%,吳漢杰和大兒子吳榮光各占一半,而二兒子吳榮照占他們的一半。
“子弟兵”與“空降兵”相結合
選擇好接班人只是吳漢杰完成權力交班的第一步,在他的觀念里,要使企業基業常青,必須完善職業經理人制度,把“空降兵”和“子弟兵”結合起來。他認為,做生意、辦企業,“子弟兵”靠經驗,“空降兵”靠知識,兩者結合更有競爭力。
吳漢杰的觀念得到了兩位兒子的贊同。實際上,從2000年成立企業以來,長子吳榮光就已經開始招募職業經理人,而2005年上市后,由于對經理人素質要求提高,鴻星爾克開始引進更高端的職業經理人,力圖打造一支優秀的管理團隊,將品牌發展提速。擔任集團副總裁的魯小虎就是其中的一位。入主鴻星爾克后,他主要分管銷售和品牌兩大企業核心團隊。
鴻星爾克針對職業經理人的引進十分堅定,在這方面,兩位少帥的意見驚人一致: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要突破人才瓶頸問題,而解決之道在于人才戰略的引進,未來的鴻星爾克品牌發展之路,不是一個人的努力,而是一個團隊,甚至是一代人的苦心經營,這不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敢的擔當,這也是品牌一直倡導的“TOBENO.1”精神。
實際上,多數企業創始人在交班時,聚焦點是家族內部,而忽略經理人制度也是基業常青的保證。吳漢杰看到了這個關鍵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他的兩位繼承者,也重視經理人制度。
兩位繼承者對于經理人制度建設并不流于表面,從2007年起,公司的高管福利基金計劃正式啟動。其中高管服務滿5年,最高可獲得20萬元用于買房買車,產權還屬于自己。
配車配房在晉江并不新鮮,但物產歸屬權屬于經理人自己卻很難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