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修法理應關照中產
上周,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首次提交全國人大審議。財政部解釋稱,此次個稅各項調整政策落實下去,預計減稅額達1200億元。毫無疑問,這是政府送給民眾的一個“大紅包”。
從調整方案來看,中低收入階層是最大的受益者。取消15%、40%稅率,使過去適用15%稅率的級距調整為10%,實現了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的目標,將適用40%稅率的級距并入45%稅率,則體現了控制高收入的意圖。
這跟中國收入分配改革的大方略一致。不過,這次個稅修法,中等收入階層能夠享受的實惠不多,一部分人的稅負還可能增加,這一點值得修法時慎加討論。
根據財政部提交全國人大審議的草案,過去個稅征收適用20%稅率的那部分人,小部分仍適用20%稅率,大部分被提高稅率,并入25%那一檔。具體來說,假如你月收入15000元,過去適用20%稅率,一旦此次修法獲得通過,未來繳納個稅適用的稅率要提高至25%。
個稅修法遵循的原則是 “高收入者多繳稅,中等收入者少繳稅,低收入者不納稅”,如果可以認定這一區間是中等收入階層,那即使出于減少個稅級距的考慮,取消15%這一檔稅率也是值得商榷的。
草案并沒有對何謂高、中、低收入進行清晰的界定,這可能是中等收入者被忽略的原因。如果依照草案,費用扣除標準提高后,月薪在4500元以下的工薪階層不繳稅,可以認為這部分人是低收入者。中、高收入的界限又在哪里?按照新稅率,月工資收入12000元以上的,有一部分工資額執行的稅率比原來反而高了。比如說,收入12000元-22000元,原來的納稅稅率是20%,現在是25%。這是不是意味著12000元以上就是高收入了?
但是從一般民眾的經驗和感受來看,顯然并非如此。月收入10000元左右的納稅人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城市和東部省區,這些人仍然屬于收入來源單一的工薪階層,他們或有房有車,但也背負上百萬的房貸,承擔不斷攀升的油價困擾。舉例來說,一個月收入15000元的職工,扣完稅12975元,他要承擔房貸月供5000元,生活費3000元,交通費和子女教育支出2000元,算下來所剩無幾。而且,中國目前還沒有稅前扣除房貸、房租支出的規定,在很多中等收入者中占其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被寫入了中共十六大政治報告,其重要性在于,它不僅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點,也是培育橄欖型社會的關鍵。個稅改革理當考慮這一大政方略。公開報道顯示,根據提交人大審議的草案,94%以上的納稅人得到5%、10%兩檔級距的調整優惠,3%的納稅人是稅負提高的高收入者,這說明收入7500元-19000元之間的納稅人占3%,增加其稅負并不利于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而且,這部分人群不僅占比小,還具有相當的脆弱性。金融危機兩年我們親歷的一切能夠證明,在醫療、社保和教育等方面保障仍有缺失的情況下,中國的中等收入者并不具備抵御經濟波動的能力,很容易滑入低收入者的行列,減輕其稅負,增加其財富積累能力,要比現在就從他們身上拿到更多的稅收重要。如果中國希望在十二五推進消費主導型經濟也必須這么做,因為中產者正是最有實力的消費人群。
我們期待個稅修法草案中更為積極地兌現 “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我們認為,更為恰當的做法是保留15%稅率,適當擴大20%稅率級距。也許財政部門會暫時因此少收一些個稅,但稅收本應服從于國家戰略,一個龐大的中等收入階層是民富的關鍵,民眾富裕國庫才有充實之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