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海外圍城:急著上市 趕著退市
核心提示:中國企業海外上市正上演現實版“圍城”,赴美IPO多輪熱潮突圍中,同時也不斷有中國概念股在美國退市。
一邊是以優酷、當當、人人等互聯網公司掀起的中國企業赴美IPO的多輪熱潮,一邊卻不斷有中國概念股在美國退市。
中國企業海外上市正上演現實版“圍城”,近日在美上市的納米科技企業盛大科技收到納斯達克退市通知。企業退市的原因有多種,包括股價交易長期低迷,交投不活躍而選擇退市,部分企業則是出于公司戰略考量,有的則是因違反相關制度遭除名退市。退市背后到底有何種苦衷?本報記者昨日采訪了業內專業人士。
現狀一:交投不活躍
以5月20日中國概念股在美國市場的表現為例,除了已經停牌的企業,多達29只中國概念股成交量不足1萬股,其中以生物醫藥公司為主。而優酷、百度、新浪等互聯網公司成交量均超過了500萬股。43家企業的股價不足2美元。
現狀二:被低估
其次,中國一些傳統行業的企業赴海外上市很可能得不到較好的評估。2007年作為中國本土第一家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中成藥企業,同濟堂一上市就跌破發行價,交易低迷股價不振最后退市。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同濟堂的中成藥概念和其盈利模式沒有得到海外投資者的理解認可。
現狀三:不熟制度
據悉,美國市場有一套嚴格的市場規則,這也是其吸引眾多公司蜂擁而至的原因所在,但也要求企業各方面的素質要過硬。部分中國企業由于不了解美國資本市場的規則,因此遭遇了一系列問題。
上市之初:為履協議被迫海外上市
為何那么多的中國企業當初選擇去海外資本市場上市?
對此,北京安翔泰投資總經理黃河愿昨日對本報記者表示,一是部分中國企業在上市前引進了境外的戰略投資者,而這些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企業的條件則是要在海外資本市場上市,因此中國企業為履行協議被迫在海外上市。
第二種情況則是被中間機構“忽悠”了。據黃河愿介紹,目前不少在美國OTCBB市場的中國企業,當初并不了解美國資本市場的情況,被一些打著專門做美國上市幌子的中間機構“忽悠”。
第三,部分中國企業并不為了融資,其動機是為了有“美國上市公司”的頭銜。
業內:退市背后各有苦衷
美國永李資本(亞洲)有限公司副總裁杜向陽表示,目前中國國內資本市場活躍,創業板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市盈率吸引著部分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選擇退市,想重新“回爐”。
黃河愿表示,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選擇退市有多種因素,一是美國制度不同;其次,美國的OTCBB市場沒有融資功能,交投不活躍,只能通過轉到美國主板或者納斯達克市場才能有融資功能,而不少中國企業又沒有達到要求,遂有退市想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