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往遠方的情書”:揭秘美的600億海外業(yè)務操盤實錄
“美的的優(yōu)秀,已經都反映在股價里了”,在一家上市房企工作的陳強(化名)熱衷投資家電“雙子星”,但其在2018年36元左右的價位買入格力股票后,已在今年初于60元高位拋售,雖然兩年回報率近67%,但他最終還是決定清倉。
“主要是看了年報,去年下半年開始業(yè)績明顯下滑。實在看不懂。”他對記者說。
截至10月26日盤中,美的集團股價為75.11元,總市值達5277.14億,當天格力電器股價為58.32元,總市值為3508.37億;海爾智家股價為22.72元,總市值為1494.88億,美的總市值已超過海爾、格力兩者之和。
除了市值,對海外市場的判斷差距也成為關鍵因素。
18個研發(fā)中心,17個生產基地,3萬名海外員工,這是美的在海外的全部家當。在2020年上半年,它們貢獻了618億元收入,占總營收的44.46%。同期,格力是119億元、占比16.86%,海爾470億元、占比49.11%。
順德到北美直線距離12501公里,邢志鋼曾一度遠赴大洋彼岸調研半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動力學與控制專業(yè)的他在2015年加入美的,后來負責北美創(chuàng)新窗機Midea U項目,并帶領Midea U打上美國電商窗機TOP1機型。
2016年,美的迎來海外并購“大年”。然而,每個市場品類依然需要邢志鋼們一點點去開拓。
從最初的OEM,到ODM、OBM,乃至于自建或收購海外工廠,中國家電產業(yè)經過多年的努力爬坡,正逐步從微笑曲線的最底部往兩端上移。
“寄往遠方的情書”
“美國用戶習慣使用窗機,不過窗機產品在過去30多年里并沒有革命性或者顛覆性的創(chuàng)新,大部分只是在外觀或者尺寸上有一些區(qū)別。”楊連運雖然是一名緬甸籍華人,卻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自從2004年加入美的以來,楊連運一直負責與海外業(yè)務相關的工作,目前擔任美的國際產品管理總監(jiān)。
在美國,窗機是最主要的制冷設備之一,市場容量每年高達800萬臺。在紐約等大城市街道上行走,會發(fā)現兩側高樓上密密麻麻的都是窗機。但多年來,窗機產品一直沒有革命性或者顛覆性的創(chuàng)新,主流品牌的售價也就在100美元上下。
早期通過OEM方式,美的已經成為北美地區(qū)主要的窗機制造商之一。不過,當美的開始發(fā)展自有品牌時卻發(fā)現,窗機市場產品面臨高度同質化的狀況。
與北美市場一線知名品牌相比,美的在品牌力上并不占優(yōu),如果不推出市場領先的產品,用產品力彌補品牌力,就難以在市場真正打響“Midea”這個品牌,難以用品牌占領市場,特別是中高端市場。
邢志鋼及團隊為此提前到美國進行了長達半年的調研。在觀察和訪談數十戶當地家庭時,“很吵”成為用戶普遍反映的問題——白天影響工作,夜晚影響休息;而且窗機一旦安裝,整面窗戶就被固定,無法再開窗通風。另外,窗機的安裝過程也很麻煩,對于不同的建筑結構或安裝場合,一個完美的窗機安裝往往需要普通用戶專業(yè)級的DIY能力。
挑戰(zhàn)擺在眼前,機遇也擺在眼前。
面對窗機噪音大的痛點,研發(fā)團隊利用U型隔斷+內外側雙吸音的“隔音障”技術,將噪音降低10分貝以上。“十臺Midea U一起開機,噪音還比不過一臺普通的窗機。”邢志鋼為此頗為得意。
記者留意到,目前Midea U在美國亞馬遜上的噪音評分達到4.6星,而其他窗機的噪音評分在3.5星左右。
Midea U的誕生打破了僵局。據悉,Midea U窗機上市后,不僅成為美國電商窗機TOP1機型,其售價更是所有暢銷機型中最高的,終端售價在400-450美元之間。
“每件產品,都是我們寄往遠方的一封情書。”邢志鋼如此形容道。
受疫情影響,上半年海爾智家、格力電器、美的集團三大龍頭家電集團的營收與凈利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而美的整體在營收和利潤上同比下降不足一成,是三大巨頭中下滑幅度最小的。
近年來,中國家電企業(yè)不斷拓展海外業(yè)務。以美的為例,2017-2019年其海外收入從1039.56億元升至1167.83億元,在整體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43.19%、42.52%、41.98%。今年上半年,美的有55.54%的營收來自國內市場,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國外市場占比則呈現出上升趨勢,占比44.46%,且上半年海外訂單同比增長10%。
2016:600億海外收入的伏筆
美的“走出去”的這一路,可謂是披荊斬棘。
1988年,正如大部分制造企業(yè)那樣,美的通過OEM的方式來擴大規(guī)模、完成出口目標。然而規(guī)模的變化并不能推動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1997年,美的開始在海外舉行產品發(fā)布,以參加各國展銷會的形式推動自有品牌出海。
隨著海外訂單的增加,2007年美的在越南設立了首個海外生產基地。此后五年,美的通過海外收購或自建的方式,先后在埃及、拉美、印度等地建立基地,拓展當地業(yè)務。
2016年是美的轉型的關鍵年份,四起較大規(guī)模的海外并購助其向科技集團邁出至關重要的一步。
這四起全球并購案包括將日本東芝家電業(yè)務、意大利中央空調企業(yè)CLIVET、美國著名吸塵器企業(yè)EUREKA以及機器人制造商德國KUKA集團收入囊中。
至此,美的的業(yè)務布局以及產業(yè)鏈得到進一步拓展和完善,不僅變身工業(yè)自動化平臺和服務提供商,還成為一家涵蓋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tǒng)的全球科技集團。
與此同時,海外業(yè)務也在疾速擴容。目前美的海外品牌已形成三個全品類品牌(東芝、美的、COMFEE),以及包括開利、Comfee、Eureka等13個細分品類專業(yè)品牌的品牌矩陣。
“東芝主打高端市場,美的主要針對中端,而Comfee則以中低及線上市場為主。”楊連運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他表示,美的在東盟的分公司相對較多,該區(qū)域有較獨特的消費市場觀念——更傾向于日韓的品牌,因此在該區(qū)域日本品牌的價格和市場份額都位居前列。
楊連運坦言,“對于美的而言,收購東芝也是為了在東南亞可以直接享有品牌的溢價,把美的的研發(fā)和產品實力與東芝品牌相結合去推廣。”據其透露,今年由于疫情,整個日本家電市場出現了一定下滑,但東芝品牌在當地的銷售卻“跑贏了大盤”。
然而,并不是每一次的整合都能一帆風順。對于海外業(yè)務而言,由于當地法律法規(guī)、文化理念、市場環(huán)境都與國內大相徑庭,無疑給整合方帶來了不少挑戰(zhàn)。
以東芝為例,美的收購東芝之初采用的是矩陣式管理,海外銷售仍然由原來東芝的團隊去做,美的事業(yè)部負責研發(fā)和推廣。不過,這樣運行了兩年之后并未獲得預想的效果。
于是在2017年到2018年間,美的對組織架構和運作模式做了一些調整,讓日本東芝公司只負責本土經營,所有海外經營轉由美的的團隊來負責,包括在海外的東芝分公司也交由美的來運作。
如今,美的負責東芝產品的賣點、競爭力、成本,東芝則負責認證和安全標準的把控。楊連運認為,這樣可以確保東芝品牌產品在海外和“美的”有所區(qū)隔,“因為不光是外觀或者賣點,產品的一些標準都是按照原來日本的要求來進行。”
在此背景下,美的國際的角色也發(fā)生了改變。如今美的國際有著雙重身份:一個是美的集團海外自有品牌業(yè)務的管理平臺,一個是海外分公司經營的總部。
據悉,在2018年之前,美的國際還只是管理單位,并不承擔P&L的指標,但從去年開始這個定位發(fā)生了改變。楊連運指出,“美的國際要承擔整個經營指標,因此也變成了一個經營單位,不再是純粹地(管理)自有品牌。”
全球突破:不退反進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家電生產國與貿易國。中國家電行業(yè)無論是在主營業(yè)務收入、利潤、出口總額等方面都比20年前增長了千倍以上。
據海關總署統(tǒng)計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口家用電器產品規(guī)模達1870.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2%。從出口目的地看,我國對美國出口家電增長3.2%,占24.3%;對歐盟(27國,不含英國)增長5.5%,占21.9%;對日本增長5.6%,占9.8%;對印度下降23.9%,占1.3%;對東盟大幅增長39.8%,占7.8%。
楊連運坦言,隨著近年中美貿易摩擦的加劇,美的已經感受到關稅的影響,今年加上疫情的影響,不確定因素增加不少,但他認為對于中國家電企業(yè)來說,危中也有機會,關鍵在于如何把握。
以前美國消費者購買夏天的制冷產品主要以風扇為主,今年由于政府發(fā)放疫情補貼,消費者不買風扇改買空調,美國的窗機空調銷售因此獲得大幅增長。“但美的仍然按照既定目標來制定明年的規(guī)劃預算,暫時沒有因為外部環(huán)境而有所改變。”楊連運說。
據財報披露,今年上半年美的持續(xù)開拓海外渠道,累計新增超過11000家的海外銷售網點,同時還加速發(fā)展電商業(yè)務,逐步完善全球電商運營體系,不僅打造美國線上市場全品類TOP10,還在意大利、英國、法國實現電商平臺覆蓋。同時強化全球供應鏈布局,在泰國、埃及和巴西增加投資。
據可靠消息,目前美的正在埃及籌備建立海外第18個制造基地。
美的集團科技管理負責人李猛指出,“全球突破”是美的過去一年重要的布局。在他看來,美的一直成建制地在構建其“2+4+N”的研發(fā)體系——其中“2”指基于國內順德和上海兩大研發(fā)中心,“4”指在日本、美國、德國、意大利建立海外研發(fā)體系以及各個品類的產品開發(fā)中心。
“對于海外用戶,受制于空間、語言或生活習慣,我們感知他們的反射弧往往并不敏感,這對于海外創(chuàng)新產品的開發(fā)是致命的。”邢志鋼認為,在海外創(chuàng)新產品的開發(fā)過程中,美的全球研發(fā)布局發(fā)揮了關鍵的作用。“它將感知用戶的神經末梢前置,在此基礎上產生的海外本土化CDOC,更是可以克服空間、語言和生活習慣等洞察壁壘,使得產品能夠更加精準的命中用戶。”
“你不可能為每一個市場去打造一個平臺、一個產品,所以需要推動整個平臺的標準化、公用化,通過整合全球的需求,然后切分成我們需要開發(fā)的平臺、研究的技術,來滿足全球的需求。”美的集團副總裁兼CTO胡自強介紹,美的正在運行“三個一代”體系——“在開發(fā)一代產品的同時,會研究下一代的平臺,然后研究再下一代的核心模塊技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 為打開國際市場 擴大山西知名度省長帶隊攜知名品牌亮相進博會
- 山西省紡織產業(yè)創(chuàng)新聯盟毛麻絲產業(yè)科技服務隊在大同中銀紡織服務
- 虎門服交會早知道:第25屆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暨虎門時裝周備戰(zhàn)會召開
- 富民快訊:2020虎門富民時裝節(jié)11月20日—21日與您盛情相約
- 大朗快訊:第十九屆中國(大朗)國際毛織產品交易會圓滿落幕
- 木棉道時尚秀場:虎門時裝周“陌上木蘭·扶搖”時裝發(fā)布會預告
- 時尚品牌的數字化創(chuàng)新——2020北京時尚高峰論壇北京聯合大學分論壇暨第三屆品牌與新媒體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 行業(yè)盛事:做小而美、高精尖的專業(yè)展 帶你領略2020虎門面輔料展現場氣氛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