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暫停與部分歐洲銀行外匯對手交易
對于歐債危機的擔心,使得部分中資銀行限制了對部分歐資銀行授信額度,并暫停了與部分歐洲銀行的外匯交易。
9月20日,外電引述多位交易員的說法,稱中國銀行(2.92,0.01,0.34%)(下稱“中行)已暫停與部分歐資銀行進行外匯對手交易,路透社透露,中行暫停的交易主要是外匯掉期和遠期,暫停的交易對手包括前期被調降評級的歐資銀行。
被傳聞叫停對手交易的銀行為法國興業銀行(12.83,-0.01,-0.08%)、巴黎銀行和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昨日開盤后,法國興業銀行、巴黎銀行股價下跌超過5%。
外電還表示,多家中國商業銀行正密切關注歐元區危機動向,另有一家國資銀行暫停與部分歐資行的人民幣利率互換(IRS)交易。
一位熟悉中行業務操作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微博)》記者,在瑞銀集團(UBS)因“魔鬼交易員”事件爆出23億美元巨虧后,中行在內的部分國有大行對部分歐洲銀行的授信額度施加了限制,而由于外匯遠期和掉期交易需要占用額度,并且期限較短,因此,在授信額度受限之時,上述兩種業務最容易被暫停。中行對外聯絡部門拒絕就此事對本報發表評論。
上述消息人士表示,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時,中行也曾經對交易對手方的授信額度作出過限制。
擔憂對手方風險
在歐債危機加劇之時,針對歐資銀行的交易對手方風險的擔心正在上升。
交易對手方風險是指由于交易對手方不能履行其合同義務,而產生的違約風險,建行高級分析師趙慶明(微博)博士稱,中行暫停相關交易主要是擔心交易對手方可能出現的違約。
以外匯掉期為例,交易雙方約定以貨幣A交換一定數量的貨幣B,并以約定價格在未來的約定日期用貨幣B反向交換同樣數量的貨幣A。首次換入高利率貨幣的一方必然要對另一方予以補償,補償的金額取決于兩種貨幣間的利率水平差異。因此,如果交易對手方出現信用風險,另一方必然遭受損失。
事實上,歐資銀行違約概率正在加大,9月20日,惠譽國際評級表示,歐洲的危機并沒有出現減緩跡象,危機引發的動蕩將持續,這將會影響到歐洲國家及銀行的整體信用水平,一些脆弱的國家和銀行面臨的危險更大,它們的信用級別很有可能會被直接下調。
此前,穆迪已將法興銀行和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的評級下調,并將法國巴黎銀行評級置于可能調降的復評名單,瑞銀集團在經歷了20億美元的巨虧之后,也被標普置于負面評級。
除了交易對手方風險外,目前國際金融市場匯率的大幅波動也會加深外匯產品自身的風險,趙慶明認為,考慮到交易對手方風險和資產自身風險,暫停交易是理智的選擇。
對策“因行而異”
作為中國海外資產最多的銀行,中行此舉并不令人意外。
在2011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據中行副行長岳毅透露,中行持有歐洲貨幣的債券,主要包括英國、德國、法國、荷蘭、瑞士等國家政府債和金融機構債。
此外,截至2011年6月末,中行還持有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西班牙歐洲四國政府及各類機構發行債券,這部分債券賬面價值折合人民幣11.36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由于中行銀行間債券市場主要做市商的地位,因此,其動向對其他銀行影響重大。
一位北京某銀行的外匯交易員對本報記者表示,其他銀行在處理對歐資銀行的外匯交易時,可能“因行而異”,也就是說,有可能今后分期限或分種類地停掉部分外匯交易業務。
除工行外,其他中資銀行持有歐債頭寸通常較小。工商銀行(4.09,0.02,0.49%)行長楊凱生近日曾表示,工行持有很少量外幣計價債券,強調未持有歐元區主權債券。截至6月底,外幣計價債券占該行總資產的0.5%。但國有四大行皆持有相當規模的外匯掉期與遠期合約。
路透社表示,其昨日已經與包括另外三家國有大商行在內的部分中資銀行以及數家外資銀行進行了聯絡,上述銀行均表示目前業務照常,但密切關注形勢的變化。路透社還援引一位市場人士的話稱,另一家中資國有銀行將暫停與部分歐資銀行在銀行間市場進行人IRS交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