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孚色紡經營業績再創新高
3月29日晚間,凈利潤為4.0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64%。
華孚色紡表示,報告期內國內外市場環境復雜多變,特別是棉價的劇烈波動給整個紡織行業造成了強力沖擊。面對挑戰,華孚色紡依托強大的品牌支撐,不斷提升產品創新能力,積極開拓終端市場,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保持了國內銷量的穩步增長。對此業績表現機構認為符合預期。資料顯示2011年紡織行業的經營之路頗為坎坷,而公司依然依靠品牌優勢實現了較好的盈利增長,而同樣以紗線經營為主營業務的天虹紡織(02678.HK)、魏橋紡織(02698.HK), 2011年凈利潤均出現了大幅下跌,跌幅分別為93%和84.9%。
相對于2011年逾9%的業績增長,華孚色紡對于2012年1季度的業績預測略顯黯淡。對此,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華孚色紡2012年1季度業績數據的前后落差恰恰是近年來紡織行業景氣度波動的反映。2010年,隨著金融危機的平息,紡織行業再度呈現產銷兩旺的局面。同時,受極端天氣的影響,全球棉花大幅減產,棉花供需缺口拉大,棉價節節攀升、迭創新高,2010年12月份的棉花市場均價達28000元/噸,2011年1季度再現輝煌,棉花價格一路飆升到32000元/噸,順價銷售的棉紡行業從這一輪棉價暴漲中獲得了頗為豐厚的收益。然而,短短幾天的時間,紡織行業的運行環境驟然改變。一方面,全球棉花種植面積在高棉價的刺激下大幅增加,供需狀況的變化使棉價從3月份32000元/噸的頂峰暴跌至年底19000元/噸的低谷,紗線銷售均價也隨之出現大幅下跌。另一方面,紡織行業陷入下游訂單不足的困境,海外需求在歐債危機的陰影下持續低迷,內銷市場也因通脹高企受到抑制。換言之,2011年1季度和2012年1季度恰恰是紡織行業景氣度上升和下降的拐點時期,情況較為特殊,因此并不具有可比性。
紡織行業人士指出,2012年2季度紡織行業有望迎來景氣回升,但是未來行業運行仍存在壓力。在華孚色紡披露的年度報告中我們看到,公司近年來穩定增長與其一直堅持的“可持續發展”盈利模式是密不可分的。
品牌建設是華孚色紡區別于其他競爭對手的顯著標志。華孚深諳品牌對企業實現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意義,而不僅僅將注意力集中于短期經營。品牌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將顯著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附加值,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可以說與同業競爭者的發展模式相比,華孚色紡的品牌路線確實棋高一著。
在堅守品牌建設的大原則下,憑借對色紡行業以及資本市場敏銳的洞察力,華孚色紡通過并購優質企業著力拓展自身的產業陣地,同時有效的降低擴張成本,實現產業西移,一面延伸產業鏈,一面拓展企業盈利空間。作為首個擁有色紡紗生產基地的行業開拓者,華孚色紡的產能優勢明顯。從年報顯示,華孚色紡產能超過主要競爭對手50%以上。憑借產能規模優勢,在行業景氣度好轉的市場環境下,公司業績將呈現爆發性增長。在品牌確立市場地位,運用并購實現橫向擴展,最終帶動產能爆發增長的發展思路下,華孚色紡在行業中的旗幟形象愈發鮮明。
展望2012年,出口增速下滑、經營成本攀升等一系列難題仍將困擾紡織行業。但華孚色紡的競爭優勢依然明顯。首先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著力推進行業由“大”變“強”,強調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實施產業鏈上下游的兼并重組。其次在升級轉型的大背景下,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將使紡織企業的分化更為明顯,已經具備先進技術優勢、形成品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將占據有利地位,從行業轉型中汲取新的能量。此外,歐債危機逐步緩和,海外需求復蘇跡象顯現,而國內多部委力推消費促進政策,拉動下游服裝家紡的終端消費,進而為紡織行業打開增長空間。在政策推動和需求回暖的雙重利好刺激下,紡織行業景氣度將逐季回升。在這些積極因素的帶領下,華孚色紡的品牌優勢、產品優勢、產能爆炸力優勢將持續地產生效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