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51份A股光伏公司三季報:Q3凈利潤超120億元 組件企業“難熬”
第三季度,國內光伏行業新增裝機量環比出現小幅下滑。
國家能源局10月30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國內新增光伏發電裝機量約18.70GW。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結合此前公布數據測算,今年第一到第三季度,國內新增光伏發電裝機量分別約3.95GW、7.57GW、7.18GW。環比之下,第三季度國內光伏市場裝機需求有所減弱。
國內光伏行業第三季度迎來了一場席卷整個產業鏈的漲價潮。從7月份開始的多晶硅料、硅片、電池片,到隨后的光伏玻璃、EVA膠膜等輔材,材料端的價格上漲,使得產業鏈中下游的組件、電站投資遇到成本壓力,進而影響到部分光伏項目的最終落地。而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季度為產業旺季,光伏玻璃一片難求的現狀難改。
事實上,多種因素交織下的光伏企業第三季度業績由此值得“玩味”。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50家A股光伏公司Q3(第三季度)財報發現:一方面,光伏產業景氣度持續恢復,整體盈利能力持續回升;另一方面,在漲價潮的背景下,各環節的景氣度出現分化,電池片、逆變器、光伏輔材企業的凈利潤增速突出,組件企業日子則“有點難熬”。
哪個環節企業唱“主角”?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統計,第三季度,A股51家光伏公司累計實現營業收入為1082.65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7.39億元。與第二季度相比,光伏產業鏈景氣度持續回升的結論毋庸置疑——51家光伏公司總營收環比增長5.56%,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環比大增35.46%。
前述數據表明,國內光伏產業的盈利能力明顯回升。但實際上,第三季度卻有18家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環比出現下滑,這一數據超過第二季度(第二季度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環比下滑的公司數量為11家)。
那么,導致這種反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發現,其核心因素指向光伏產業鏈漲價現象。
今年7月份起,從上游多晶硅料到中游硅片、電池片,再到光伏玻璃、膠膜先后出現較為“瘋狂”的漲價潮。最新的產業鏈情況顯示,隨著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所公示的11月份硅片、電池片價格維持不變,光伏產業鏈中游環節漲價勢頭停滯;多晶硅料價格則穩中有跌,但仍維持高位;而光伏玻璃等輔材接棒成為漲價主力,其中光伏玻璃11月的價格有可能再次出現大幅上調。
漲價潮下,擁有光伏材料業務的企業第三季度幾乎量價齊升,凈利潤普漲。
首先是電池企業,愛旭股份、通威股份等頭部企業業績亮眼。財務數據顯示,第三季度,愛旭股份實現營業收入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5.61億元、2.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0.73%、265.15%,環比分別增長37.58%、318.88%;通威股份實現營業收入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分別為129.40億元、23.2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73%、193.07%,環比分別增長18.56%、248.67%。
結合兩家公司電池片業務的銷售情況,大尺寸電池片銷售占比正在提升。一位新能源行業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龍頭企業正在致力于大尺寸電池片產能的持續提升,并優化成本結構,這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其次是逆變器企業,陽光電源、錦浪科技、上能電氣等頭部企業凈利潤大增。財務數據顯示,陽光電源作為目前逆變器市場份額優勢顯著的企業,今年第三季度分別實現營業收入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9.67億元、7.4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2.50%、237.79%。另一家逆變器公司上能電氣,第三季度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環比增幅超過118%。兩家公司的相同點在于,盡管疫情導致海外逆變器市場在第二季度受到沖擊,但國內市場的快速復蘇以及海外市場在第三季度逐步明朗,逆變器出貨量大幅提升。
再者是光伏輔材企業,以光伏玻璃、膠膜為代表,第三季度業績持續增長。財務數據顯示,光伏玻璃企業福萊特、南玻A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環比均實現上升。
EVA膠膜龍頭企業福斯特,第三季度也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實現營業收入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0.93億元、4.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84%、113.60%。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第三季度,福斯特膠膜、背板銷量持續增長,第三季度毛利率達到29.71%,創下近年來新高。
組件企業何去何從?
三季度受困于多晶硅料、硅片、電池片等光伏材料,四季度受困于光伏玻璃、膠膜等光伏輔料,組件企業近些年似乎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備受“煎熬”。
與第二季度相比,天合光能在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3.81億元、環比增長4.8%的情況下,其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為3.39億元,環比下降0.40%。另一家國內組件一線廠商協鑫集成第三季度則實現營業收入13.51億元,環比下滑24.6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0.65億元,虧損幅度環比稍有擴大。隆基股份第三季度的業績也受組件業務影響,遭遇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環比減少的情況。這其中,民生證券對隆基股份第三季度的業績分析認為,該公司組件業務短期盈利承壓,但市場份額有望提升。
“材料接連漲價仍是組件企業目前最大的困難。”前述新能源行業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盡管組件企業可以通過漲價來向下傳導來自成本端的漲價壓力,但其溢價有限,與此同時近期光伏玻璃的大幅上漲,將會進一步擠壓組件廠商的利潤。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實際上,隨著光伏行業進入第四季度,競價項目的搶裝落地和海外市場需求的回升,導致組件進入需求的高峰期。然而,來自光伏玻璃、EVA膠膜等輔材的缺失,導致很多組件廠商遭遇出貨問題。
目前,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占總產量近七成。但相較于硅料、硅片、電池片環節而言,目前組件環節的集中度相對分散,龍頭企業市場份額競爭激烈。但這一格局使得組件環節更容易受制于上游硅料、硅片的價格壓力。單純的組件廠商更容易成為漲價的壓迫者。而為了解決這樣的困境,不少組件企業增長構筑自身的垂直一體化。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產業鏈價格上漲,使得組件企業需酌情考慮未來戰略,從追求市占率到適度提高自身的垂直一體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組件廠商晶澳科技第三季度的業績,或能佐證垂直一體化趨勢之于組件廠商的重要性。財務數據顯示,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58.11億元、5.90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4.99%、95.12%。
不過,垂直一體化并非一日之功。現階段,不少組件廠商首先要考慮的還是組件材料的穩定供應。11月2日晚間,天合光能發布重大采購公告:公司與無錫上機數控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弘元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簽訂單晶硅片長單采購合同——擬在2021年至2025年采購總量不少于20GW的單晶硅片(210尺寸),總計金額超過100億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