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實無味,春華亦無——紡織上游原料市場正在經歷“潮汐周期”調整
一方面承受著行業利潤每況愈下所帶來的心理落差,一方面寬慰著自己講風水輪流轉,這就是當前紡織上游原料市場正在經歷著的“潮汐周期”調整階段。
紡織原料一季度行情大體呈三種形態:
一,窄幅整理。棉花受益于國家收儲政策兜底,一改前期大幅走低的態勢,價格呈現微漲態勢;相關產品如滌綸短纖、粘膠短纖也縮量小跌,平均產銷率在4~5成附近,市場流動性明顯低于去年同期。
二,弱勢下行。滌綸長絲在弱市中褪下光環,主流品種創出4%~7%的跌幅,庫存總量普遍在30~35天,占比資金10億元以上。
三,溫和上漲。錦綸、氨綸、腈綸整體呈現漲勢,但價格漲幅要明顯弱于原料漲幅,因此實際生產利潤并不見高,錦綸已經臨近盈虧邊緣、氨綸和腈綸現金流毛利差已經倒掛。
綜上分析可見,雖然本季度紡織原料行情走勢有所分化,但市場需求面卻無一例外遭遇寒流,各個品種都在經歷抽絲剝繭似的利潤回吐。
外界對其中原因心知肚明,各種因素積累之下所體現出的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和放緩,導致市場所給予的需求出現縮量。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2月我國出口紡織品服裝約97.12億美元,同比減少7.01%,環比減少54.87%。其中,出口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42.64億美元,同比增加5.90%,環比減少44.45%;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54.48億美元,同比減少15.10%,環比減少60.64%。出口市場 “敗走麥城”,內銷市場也同時縮水。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發布的統計數據,全國50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下降2.78%,為2011年以來月度零售額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
消費疲弱導致服裝工廠庫存高企,對于布匹的需求減弱導致織造環境缺乏信心,因此對于紡織原料的備貨謹慎。由于市場剛性需求無法有效釋放,庫存逐漸形成巨大的“堰塞湖”,賣方市場時期正在逐漸遠去。臨近季度末,從華北到華東,從華南到西南,各專業市場紛紛傳出降價聲,限時促銷、特惠發售的說法不絕于耳。
但是,市場悲觀的“面具”下還隱藏著一些隨時可能被激發出的利多,最為顯著的就是目前織造企業普遍庫存偏低。也就是說原本應該被下游織造分擔的庫存壓力全部轉移到了化纖工廠,而一旦需求面稍有風吹草動勢必引發織造企業集中備貨,那么化纖行業高企的庫存也將迅速得到消化。
眼下,建議化纖工廠適當調整心態“雙管齊下”,在降價促銷降低庫存水平的同時,通過減產降負緩解銷售壓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