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運動品牌粗放式經營致使產量過剩
盡管距離倫敦奧運開幕僅剩下不到80天,但對本土鞋服品牌來說,2012年的日子似乎并不好過。“去庫存”、“調結構”、“緩步伐”等,成為它們正在面臨的主要問題。不管是對于品牌,還是經銷商,2012年都將成為他們的庫存消化年。
瘋狂擴張埋下庫存隱患
“產品同質化、價位互相接近,行業增長受到渠道增長極限的制約,以及經濟大環境的通脹、購買力有所下滑等導致庫存問題浮現。”針對高庫存產生的原因,行業獨立評論人馬崗如此分析。
然而,更多的業內人士則將原因歸結為,本土鞋服品牌的擴張速度超出了市場的增長速度。泉州一體育品牌的經銷商陳湘江告訴記者,體育用品前幾年的高增長,吸引了大批企業進入這個行業,為了快速搶占市場,企業往往采取快速開店,擴張產能的方式,而忽略企業自身和市場的承受力。
“比如,原本市場每年的增幅只有20%,企業卻生產了超出60%左右的產品,大量的產品自然成了積壓貨;又比如,一個街區原本的體育用品店已近飽和,部分企業仍然繼續進入,店租自然上漲,而單店利潤也必然下滑。”陳湘江稱。
一份來自東興證券的數據也顯示,2007年—2009年集中上市的本土體育品牌企業,新增門店數合計達到近2萬家,2009年末終端數量較2006年末增長了近2倍。實際上,在2010年,國內體育用品企業的渠道擴張速度更快,排在前三、四位的企業,幾乎同時突破了7000家關口。快速擴張的渠道加劇了來自渠道內部的沖突,一定程度上埋下了高庫存的隱患。
粗放式經營導致產量過剩
除了擴張速度過快外,本土鞋服企業在生產和銷售中的粗放式經營,一定程度上也使得生產量背離了市場實際需求量,從而形成高庫存。
據了解,大多數服裝企業計劃的生產數量還是通過訂貨會來確定的,一般服裝企業一年開四季訂貨會,根據訂貨會現場客戶的訂貨量來確定產量,然后安排生產,這種模式由于依靠渠道商提供信息,而不是消費者,往往會造成服裝銷量低于預期,從而導致庫存積壓。
此外,企業在做庫存周轉計劃時,一般也會夸大需求。“比如消費者需要100件衣服,零售商認為需要150件,代理商認為需要200件,到廠家那里就擴大為250件,也就是說,每賣出1件商品,生產商至少要準備2.5件商品進行庫存周轉,有時還會超出這個比例,由此也形成了大量庫存。”業內人士稱。
“庫存壓力還會在行業中形成傳導效應。”拍鞋網副總經理董欣達表示,“當國內一線品牌庫存積壓嚴重,開始進入消化庫存的階段時,一方面會影響到下游代工企業的訂單,另一方面,在一線品牌通過促銷擴大銷量的同時,消費者對二三線品牌的需求就會減少,從而造成二三線品牌產品銷量減少,庫存增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