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紡織工業要加快轉型升級,增強核心競爭力
5月31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召開2012年紡織行業經濟運行第二次新聞發布會,對外界披露了2012年1至4月我國紡織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今年1至4月,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工業產值1.67萬億元,同比增長13%,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7%,行業運行效益方面近1/5的企業是虧損的,虧損額度的增長達到120%,銷售利潤只有4.5%,比去年下降了0.66個百分點,而生產下降主要來自內銷嚴重下滑和外需市場疲軟兩方面。
內需減速嚴重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部主任兼新聞中心主任孫淮濱介紹,今年1至4月,全國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5.6%,增速下降7.9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零售額實際增速只有11.6%,低于上年同期11.2個百分點。
“往年紡織服裝零售額增速一般會比全社會的零售總額增速高出7至8個百分點,今年這兩條曲線是基本重合的,說明內銷減速很嚴重。”孫淮濱說,內銷承載了紡織行業產能的七到八成,內需市場是今年紡織行業最重要的支撐
在回答中國商報記者關于紡織服裝內需市場如何刺激的提問時,孫淮濱表示,紡織服裝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一直占比較大,今年紡織服裝內銷比重占銷售產值的比重達84.3%,比上年同期提升1.6個百分點。
但是,孫淮濱表示,作為基本生活必需品一直未被列入國家“擴內需”的刺激政策考慮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此前也多次建議國家如同鼓勵“家電下鄉”一樣出臺鼓勵“紡織品下鄉”的內需市場刺激政策,釋放紡織品的農村市場需求。但目前看來希望不大。孫淮濱表示,“目前我國3.6萬戶紡織服裝企業,內需占了七八成,但如何持續擴大紡織品的內需市場,還沒有切實有效的辦法。如果今年沒有內需市場,那紡織行業就會很慘。”
此前工信部官員表示,紡織品下鄉除取決于農民是否需要外,還需要操作性較強的具體辦法,而由于農村市場渠道體系不完善,輕紡等下鄉操作起來有一定難度。商務部官員則表示,對紡織服裝行業而言,受原材料成本等因素影響,紡織品價格相當便宜,目前來看暫時沒有通過向農民提供補助來促進紡織品服裝消費方面的必要。
孫淮濱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今年在國家將堅持擴大內需作為我國宏觀調控政策的基本出發點的前提下,預計衣著類商品內需零售額全年仍能實現名義15%左右的基本增長速度,但宏觀基本面的趨緩,會使2012年全年內需市場實際增長水平低于上年。
棉花價差持續擴大削弱出口競爭力
外需方面,出口形勢更加嚴峻。
數據顯示,1至4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是710億美元,同比增長只有1.07%,紡織品出口接近“零增長”,而去年全國的增速是19%。由此可見,外需下滑的速度也是很快的。
“壓力主要來自于國內外棉花差價。”孫淮濱說,近年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紡織行業工人工資已經接近制造業平均水平。而當前,國內外棉花價差持續擴大削弱了紡織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由于國際市場需求不足,自2011年9月以來,國際棉花價格震蕩下跌,與國內市場價差不斷拉大。截至2012年5月25日,國內328級棉價格為18853元/噸,比國際市場價格高5460元/噸。
“國內棉價走高使得紡織服裝企業生產成本提高,在爭取國際市場訂單時失去競爭力。而這直接導致棉質產品出口全面出現負增長。”孫淮濱說,由于市場需求不足,國內外棉花差價拉大,中國部分紡織品服裝國際市場份額已經轉移至其他國家。
在外需低迷、內需趨緩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化解要素成本壓力和經營風險的空間更小,經營壓力十分突出。中紡聯認為,紡織業正處于一個“爬坡換擋”的時期,在此期間,為確保紡織行業繼續實現平穩運行,國儲棉放儲時應采取財政補貼的方式,實行限價放儲,縮小國內外棉花價差。加快棉花流通體制改革,完善棉花宏觀調控機制,實現內外棉價的市場化對接。
同時希望國家出臺進一步扶持政策,完善中小企業融資的體制機制,緩解紡織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降低紡織企業資金鏈風險。
而更重要的是,行業自身也要加快轉型升級,向產業鏈高端邁進,增強核心競爭力。對此,中紡聯表示,將運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紡織工業,增加新產品的設計及研發生產在產業中的比重,提升行業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