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邊本幣互換總額度達2.9萬億元
2009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開始試點;2011年,跨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正式推開。五年來,如春風浩蕩、春雨潤澤,人民幣跨境業務蓬勃發展,為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勃勃生機。
內容和意義
2009年4月,國務院決定,在上海和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等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2011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地區的通知》。至此,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內地域范圍擴大至全國。
2011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開展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的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境外企業和經濟組織或個人以人民幣來華投資在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直接投資相關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可以直接向銀行申請辦理人民幣結算業務,銀行可以按照相關規定直接為外商投資企業辦理人民幣資金結算業務,相關金融服務手續更加便利。
實施跨境人民幣計價和結算、加快推動跨境人民幣使用,有利于拓展國際貿易和投資活動,促進國內外要素資源有效配置,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構建新時期中國對外開放新格局。有利于企業降低匯率風險,改善貿易投資條件,促進經濟金融發展開放,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形成新時期中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同時,開展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有利于疏通人民幣回流通道,有利于人民幣從結算貨幣走向交易貨幣。
重大進展
關于人民幣跨境業務。今年前三季度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超過4.8萬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第二大跨境支付貨幣,人民幣跨境收支占全部本外幣跨境收支的比重接近25%,貨物貿易進出口的人民幣結算比重超過15%。與中國發生跨境人民幣收付的國家達到174個。今年前八個月,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和外商直接投資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55.7%和130.2%。
關于外經貿領域人民幣計價。在推進跨境人民幣結算的同時,積極推進外經貿領域人民幣計價工作。在海關發布以人民幣計價的進出口數據基礎上,自2014年起,在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和吸收外商投資的統計中,均增加人民幣作為計價貨幣。
關于人民幣金融產品。中國香港、倫敦、新加坡、法蘭克福等國際金融中心積極開拓人民幣金融產品。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人民幣債券發行規模穩步增加,品種包括國債、金融債、公司債、企業債;發行主體涵蓋境內機構、國外政府和境外銀行和企業等,人民幣金融產品的交易主體、交易工具和交易方式等呈現多元化和多樣性趨勢。
關于人民幣使用的國際合作。五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先后與26個國家或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額度達2.9萬億元。經雙方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協商,相繼在中國港澳臺地區,以及新加坡、倫敦、法蘭克福、首爾、巴黎、盧森堡等地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尤其需要強調的是,人民幣已經與多種貨幣實現了直接交易,既包括美元、歐元、日元、英鎊,也包括俄羅斯盧布、林吉特、澳大利亞元、新西蘭元等。
穩步走向未來
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人民幣跨境業務是以實體經濟的實際需要作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堅持為實體經濟服務、為產業升級轉型服務。人民幣跨境使用起步于貿易結算,逐步擴展到直接投資、融資,對證券投資領域等未實現完全可兌換的跨境人民幣業務,堅持審慎原則,穩步向前推進。并適度采取準入和額度等風險管控措施,以保證跨境人民幣業務服務于實體經濟,促進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共同繁榮。
繼續簡政放權、深化行政管理改革。一方面探索更加市場化的事中和事后監督管理的新模式,實行事后監管和“負面清單”式的管理。由金融機構依法自主進行真實性和合規性審核,在防范風險的同時,簡化流程和手續,降低銀行和企業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以人民幣賬戶為切入點,建立人民幣跨境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建立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監測和分析資金流動狀況。
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在過去五年中,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與跨境人民幣業務形成了良性互動。人民幣跨境投融資業務的發展,豐富了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內涵;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不斷加快,拓寬了人民幣資本項目跨境使用的空間。下一步,將加快推進資本項下人民幣結算工作,擴大境外直接投資和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規模。創新政策工具,拓展人民幣“走出去”渠道,提升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