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外流,經濟政策
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2月,中國全部金融機構外匯占款環比下降1184億元,為2014年8月以來再度出現負增長,并創下2007年12月以來的最大降幅。“在美元重拾強勢,而中國實體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資產美元化的趨勢還將延續。”連平說。
除了國際資本流動,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最主要還是影響到進出口貿易。從進出口總額來看,歐盟、美國、日本都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德國、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也和中國保持著密切的貿易往來。全球除美國之外主要經濟體貨幣的持續貶值,對于中國的進出口將產生顯著的影響。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認為,量化寬松無疑會刺激歐元區的貿易出口,因而對于中國的出口貿易將產生消極的影響。
央行的兩難局面
“一方面是資本的外流,另一方面卻是出口的困境,一面要求人民幣升值,另一面卻要求人民幣貶值,中國央行處于一個艱難抉擇的十字路口。”管清友認為,人民幣匯率彈性不足的情況下,實際有效匯率過于堅挺將損及出口,不利于國內經濟的復蘇。
作為貨幣政策的制定者,中國央行也表達了類似的判斷。1月23日,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歐洲央行購買債券的QE項目可能導致美元匯率進一步走高,使人民幣面臨更大的貶值壓力。
“歐洲增加的流動性會給中國跨境資本流動監管帶來挑戰,不確定跨境資本流出會不會增加。”潘功勝說。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的轉型期的中國,不僅要考慮波詭云譎的國際動態,還要面臨復雜多變的國內經濟形勢。連平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仍然需要在穩增長、防風險和去杠桿之間取得平衡。在國內宏觀經濟穩步下行、全球主要經濟體普遍寬松的背景下,央行仍將實施穩健偏松的貨幣政策。
防止被發達經濟體牽著走
管清友認為,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歐洲央行壓低歐元匯率或將引發連鎖反應,導致全球主要經濟體競爭性貶值愈演愈烈。如果被發達經濟體牽著鼻子走,在這場漩渦中越陷越深,絕非上策。
“事實上,盡管出口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考慮到中國剛剛成為資本凈輸出國,對于我國企業走出去、在全球范圍內尋找資源配置的機會,卻是一件好事。”復旦大學全球投資與貿易研究中心主任袁堂軍說。
業內人士建議,應對風云變幻的外匯市場,中國還應當保持宏觀政策的定力。一方面,低端制造業出口的持續增長已經不是中國宏觀政策的主要目標;另一方面,在經濟增長方式轉型、淘汰落后產能的周期中,中國更應當注重尋求國內刺激的政策,通過促進國內投資、拉動國內需求,來平衡國際市場的波動。
“從央行貨幣政策的角度,需要適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連平認為,外匯占款增長的持續低迷,商業銀行存款增速的放緩,以及利率市場化的持續推進,都需要通過下調準備金率來對沖。
“此外,為確保穩增長目標實現,同時促改革、調結構、防風險,在國內外經濟環境錯綜復雜、不確定性較大的情況下,建議采取擴大財政支出和減稅相結合、傳統貨幣政策和創新工具相結合、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相結合的總體政策安排。”連平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