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型之路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之路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經歷了雙重轉型: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現代社會轉型,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轉型之路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之路。正是通過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激發經濟社會活力和創造力,不斷促進資源優化配置、釋放經濟增長潛力,我國經濟才得以成功實現轉型、取得巨大成就。同樣,能否續寫中國經濟奇跡,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實踐證明,市場機制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發現的最為有效的資源配置工具。它以最快的速度、最低廉的費用、最簡單的形式傳遞資源配置信息,使利益相關者能夠自主決策并作出迅速反應,從而使各種資源處于有效流動和動態優化配置之中。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強調有效市場和有效政府相結合,這樣的結合對于轉型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來說尤為重要。市場機制將潛藏在人民群眾中的財富、資源、知識、信息、技能和創造力動員起來,使它們成為生產力發展的不竭源泉。而政府則確保人民群眾不僅創造財富,而且公平分享財富,享有選擇的自由。
制度條件一旦具備,就如同閘門打開,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就會充分涌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各類財產和社會財富迅速增加。2013年我國各類工業企業總資產達105萬億元,2010年我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達62萬億元。這既是以往財富的積累,又是創造新財富的基礎。同時,各類市場主體迅速成長起來。2013年我國各類企業達241萬戶,其中國有企業2萬戶,私營企業176萬戶。以股份制為代表的混合所有制經濟興起,它融合各類資本的優勢,成為新的資本力量和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
一支龐大的企業家隊伍成長起來,他們在千變萬化的市場中捕捉新機會、開辟新市場、尋找新資源、從事新投資,創造社會財富和就業機會。大量適合低收入群體的工作崗位創造出來,使他們有機會從事非農工作和獲取較高的工資性收入。人們職業選擇和消費選擇更加自由,自我價值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實現;個性化選擇又轉化為市場信號,促使生產活動和經濟結構更加貼近人們的現實需要,推動整個經濟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創新和居民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更加重要,經濟結構將更加復雜化、精細化。唯有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才能適應新常態,使經濟社會生活更富生機活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