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人民幣國際使用量排名突然倒退的原因
要實現人民幣國際化需要人民幣匯率相對保持穩定非常重要,2月人民幣國際使用量排名下降的事實算是給這一觀點提供的一個反證吧,一起來看一看詳細的資訊吧。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2月份,人民幣作為國際支付貨幣的使用量排名由第五位下降至第七位,位列美元、歐元、英鎊、日元、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之后。
對于2月人民幣國際使用量排名倒退的原因,目前比較主流的解釋是節日因素。
今年2月有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2月的實際工作日僅有17個,較1月的21個工作日環比下降19%,工作日少,自然對有關的業務量會產生影響。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沒有公布各種貨幣國際使用量的具體規模,只是給出了比例,這使得我們不能測算人民幣使用量下降的具體幅度是否與工作日減少基本一致。不過,我們還是可以想辦法找到一些佐證。
一個佐證是香港金融管理局提供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數據,2015年2月香港人民幣跨境貿易匯款總額為4620億元,較1月的5480億元環比下降15.7%。另一個佐證是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國內市場外匯交易數據。
3月31日,外匯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2月,中國外匯市場人民幣對外匯交易量8615億美元,較1月的1.16萬億美元環比下降25%。2015年2月,以上兩個有關業務交易量的下降幅度與人民幣國際使用量降幅基本一致。據此可以推測,春節因素導致的工作日減少的確是人民幣國際使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5年1月30日,國內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收盤價為6.2510元,而到3月2日已貶至6.2730元,當月貶值0.35%。
當月,離岸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幅度比國內更加明顯。這期間《央行全面降準引人民幣跳水》、《又見人民幣暴跌》等等類似的新聞報道頻繁見諸報端,凸顯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壓力和明顯的貶值預期。
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預期會影響經濟主體持有人民幣的意愿。規范來說,境外經濟主體對人民幣的貨幣需求可以簡單概括為三種類型:預防性需求、交易需求和投機需求。在某些情況下,投機需求可能會占主導地位。
以香港離岸人民幣存款為例,其余額變化代表境外主體持有人民幣存款資產的積極性,可以一定程度上用來衡量投機需求。在存款利率持續低于1%的條件下,離岸人民幣存款余額能夠從2005年業務開展初期的100億人民幣增加到2010年7月的1030億元人民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經濟主體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帶來的投機需求所推動。
但是,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最新公布的數據,2015年2月末香港人民幣存款余額為9703億元,連續兩個月下降,較上年12月末最高的10036億元,減少333億元。由此可見,近期人民幣的貶值同樣對經濟主體持有人民幣資產的意愿帶來負面影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