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傳近百年姻緣符“七夕符”將亮相珠村明德堂
今日珠村又乞巧,天上牛郎會織女。2010廣州乞巧文化節昨日在中國乞巧第一村———廣州市天河區珠村七夕廣場拉開帷幕。本屆乞巧節除了古法典禮拜“七仙”外,還增添了許多新鮮玩意,如大學生創作的浪漫乞巧作品、乞巧主題公園、臺灣的乞巧圖騰“七娘媽亭”等。
乞巧文化作為廣府文化的一部分,近年來,在政府主導、老百姓自發的“雙管齊力”下,乞巧文化愈加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而廣府文化作為廣東地區特有的核心文化,其具有的移民文化、兼容文化、開放文化特點,使廣府文化盡管歷盡滄桑,卻仍獨樹一幟。
舊時風采再現古時祭拜“七仙”盛況
很多游客頂著烈日、冒著酷暑而熱情不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想目睹古法典禮拜“七仙”的風采。昨天上午,200多名由珠村鄉民代表、天河區中學生組成的祭祀表演者再現古時祭拜“七仙”的盛況,包括致祭文、三叩首,并行“笄禮”,即中國傳統的女子成年禮。
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潘劍明介紹,今年的成人禮更完善,舉手投足,走多少步轉身,轉多少角度都有明確規定,在典雅的古禮樂聲中表演得更嚴謹。
另外,開幕式最大的亮點是改變了仙女的出場方式,由后場改為前場出場,宛如仙女們從遠遠的天邊飄來,營造了仙女從天而降共享人間美景的浪漫效果。由此體現中國女子愛勞動、愛生活、愛家庭的美好品質。仙女的漢服也有新的看點,在色彩、身形上比以前更為亮麗、飄逸。
開幕式的精華部分當數穿針乞巧,珠村21位老、中、青三代巧姐重現舊時婦女們穿針比巧、金針度人的生動場面。儀式最后,56位巧女在神圣的頌唱中將手中的瓜果、手工藝品貢獻給七仙,主祭人焚香祭拜,巧女焚化七娘盤貢送七姐回仙界。
如今新事小學生現場剪紙迎亞運
盛世羊城迎亞運,文明魅力新天河。昨天上午,珠村小學一樓的“擺七娘”和圍繞“我們的亞運,我們的乞巧”新增的亞運作品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珠村廣繡引領人———潘堯珊姐弟倆去年創作的兩幅亞運主題力作“樂洋洋”和“亞運會徽”更是引來了不少媒體記者的長槍短炮。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除天河區的游客外,還有不少是來自于黃埔、白云、番禺等地區的市民,甚至還有不少是來自港澳臺的賓客。
潘劍明介紹,作為乞巧文化的傳承基地,珠村小學今年采用新方式參加乞巧節,不僅在校內設立乞巧作品展覽,還在學校操場開展“巧手剪紙迎亞運”活動。為搞好剪紙活動,珠村小學的學生進行了多次培訓。記者昨日在現場看到,“小巧手”們飛舞剪刀剪出亞運吉祥物“祥和如意樂洋洋”及亞運會徽等精美圖案,接著貼在45米長的長絹上,由參觀活動的領導剪出最后一刀,貼于長絹上后,一幅完美的喜迎亞運圖就這樣誕生了。
首個“乞巧主題公園”乞巧苑隨處可見身穿漢服乞巧男女
位于珠村東面珠吉公路旁的乞巧苑是國內首個“乞巧主題公園”。園內設有金風亭、玉露亭、乞巧亭、乞巧手工作坊、許愿樹、鵲橋、群牛坊等主題活動場所。據悉,在文化節期間,廣大市民可以跟隨乞巧婆婆、乞巧男兒、乞巧玉女“扎乞巧”、品乞巧詩、猜燈謎、聆聽七夕古曲、觀賞七夕造型美景、體驗傳統乞巧活動。傳統文化不再立于高墻之上,而是重新回到尋常百姓家———可觀、可感、可觸。
昨日,記者看到,公園內的工作人員皆身著漢服,讓游客一入公園便可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氣息。組委會還邀請了廣州漢服研究協會成員為游客講解漢服知識、漢服禮儀,設立漢服體驗環節,游客可親身體驗漢服文化的魅力。
據了解,還將有大量的漢服愛好者身著漢服到公園過七夕。另外,始于漢代的浮針取巧、穿針乞巧等傳統乞巧習俗都將在主題公園乞巧亭重現,這也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屆時,游客還可以親自體驗穿針引線的傳統手工藝,感受傳統乞巧習俗所寄托的文化內涵,化被動為主動,深入了解乞巧文化。
創新活動首次舉辦廣東省大學生乞巧作品創意大賽
據了解,本屆乞巧節在傳承往屆精彩活動之外將有一系列創新活動,如首次舉辦廣東省大學生乞巧作品創意大賽。該大賽“愛隨心動,心隨手動”為主題詞,分成三大組別進行大賽項目設置,對應為情侶組、女兒組和大眾組。其中情侶組要求情侶組隊參加,以情侶互送的禮品為設計對象。女兒組:僅限女生。大眾組要求著力體現“文化傳承,生生不息———你我的乞巧節”的主題,用現代科技手段、流行方式創造性地演繹傳統文化,預示傳統文化在傳承基礎上不斷創新。
據介紹,大賽已收集大學生作品130余幅,其中許多作品緊密結合亞運,大學生們通過手工制作展現自己的創作理念及其追求浪漫愛情、美好心靈的愿望,展現他們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這些作品昨起在珠村小學二樓展出。
訪問交流臺灣乞巧作品首度亮相珠村
廣州乞巧文化節自2005年創辦以來,在廣州市臺聯的牽頭下,臺南的乞巧文化人士就先后三次來到珠村,進行了訪問交流。今年,珠村和臺南市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將首度進行兩岸乞巧作品交流展示。7月25日,珠村已選派作品10件寄往臺南市參加臺南七夕節展覽,臺灣臺南也將七夕立體紙雕作品“七娘媽亭”贈送給珠村,并在乞巧節期間在珠村的明德堂展出。
據悉,“七娘媽亭”也將和其他作品一樣,在拜完“七娘”以后,一起火化“敬獻給七娘”。8月11-13日赴天河區進行乞巧文化交流的臺南兩位民俗專家,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本次乞巧文化節的開幕式。
記者了解到,8月15日,失傳近百年、有姻緣符之稱的“七夕符”將亮相珠村明德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