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華人鞋業協會為整合資源正式改名
據相關媒體報道,隨著鞋行業鞋業市場。同時由當地業者共同發起組成的“法國華人鞋業協會”,近日決議將這一華人鞋業市場正式命名為“法國華人鞋業城”,旨在整合資源,努力把“歐洲第一鞋城”打造成一個國際品牌,為同業者提供一個贏取更大市場和收益的平臺,全力提升“歐洲第一鞋城”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談及歐洲這一最大的鞋業市場,還得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說起。法國華人從事鞋類進出口批發生意起步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一直到了世紀交匯,華人鞋商還是屈指可數。最早來到巴黎北郊歐拜赫維利耶市從事鞋類批發的旅法溫州籍華商趙青說,那個時候在當地做鞋類生意的同行還都是法國人,到了2004年,華人鞋類批發公司才開始如雨后春筍般在當地涌現,發展到今天,已經達到120多家。
與箱包、首飾、百貨等進出口行業一樣,華人鞋業的崛起,自然依靠的是“中國制造”物美價廉的優勢。雖然法國人的公司也早已前往“世界工廠”進貨,但是,要與華商們在這一點上競爭,他們卻只能甘拜下風。
而華商們得以在法國市場從立足、起步,發展到擴張、起飛,除了具有中國背景的優勢外,還與他們多年的經驗積累、對市場的眼光,以及身處世界時尚之都能夠及時把握最新流行趨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精明的華商們在拓展市場的過程中,也在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逐步完善服務,從而可以最終以品種繁多、款式新穎、質優價廉的產品贏得客戶們的信任,逐步建立起龐大的固定客戶群。
此外,法國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歐拜赫維利耶市方便快捷的交通優勢,也為法國華人鞋商的商品輻射歐洲市場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page_break}
然而就在法國華人鞋業迅猛發展之時,諸多問題也開始浮現出來。比如:一些從業者由于行業專業知識貧乏,沒有開發能力和拳頭產品,常常導致亂進貨、亂殺價、甚至低于成本拋售等不規范商業行為的發生。
2009年11月,法新社報道,至少有4名法國消費者,因穿中國制造的鞋而產生過敏癥狀,過敏源與鞋內的防霉劑有關。這一消息報道后,引起法國乃至歐洲消費者對中國鞋材料的安全性提出質疑,甚至引發抵觸心理。次年2月,歐盟通過相關法律,要求在歐洲市場銷售的鞋類產品必須符合歐盟標準。
這一事件的沖擊波隨即影響到歐拜赫維利耶市華人鞋業市場。在相關法律出臺后,部分華人鞋業公司為改善中國鞋的形象,開始按照有關要求,對造鞋材料進行檢測,保證產品達到歐盟標準。然而,仍有不少鞋商在繼續銷售那些未經檢測的產品。這些產品在市場上埋下的隱患,隨時都有可能再次引發新的負面影響,到時殃及的必然是整個法國華人鞋類產業。
面對這些已經開始影響華人鞋業市場健康發展的問題和隱患,越來越多的業內有識之士認識到,需要搭建一個協調、溝通,和代表行業整體利益的平臺。有華商感慨到,“假如我們每一雙鞋都能多賣1歐元,那將會增加多少利潤啊”。確實,無論對于年銷售超過百萬雙鞋,還是剛剛起步的鞋商來說,遏制惡性競爭,提高利潤空間都已成為無法回避的當務之急。在這一背景下,由72家華人鞋業公司共同組成的法國華人鞋業協會應運而生,于今年3月1日正式在巴黎注冊成立,趙青被大家推舉為首任會長。
與法國眾多華人社團的宗旨有所不同,華人鞋業協會旨在引領該行業的發展,并扮演行業代言人的角色。協會成立不久,便即刻開始為會員企業提供服務。趙青會長表示,該協會除了要積極引導華人鞋類企業向規范、健康的方向發展外,還要聘請專業律師,保護華人鞋商的正當權益。另外,他們也計劃以協會的名義參加國際鞋類展會,集中展出,統一裝飾展位,打出法國華人鞋業市場的知名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