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服裝產業陷入“空心化”困局
9月12日,受今年第10號臺風“莫蘭蒂”外圍環流的影響,廣東東莞市虎門鎮下起了綿綿細雨。盡管如此,經營一家小型服裝加工廠的老板梅艷華(化名)還是起了個大早,趕到她位于大瑩東方國際女裝城的門店做生意。
大瑩東方國際女裝城在時裝城毗鄰而建,它們連同不遠處的富民服裝商貿城形成了虎門最有名的三大服裝批發城。
如今,虎門已被譽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服裝之都”。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數以萬計的經銷商慕名而來,穿梭在車輛和人流之中。作為東莞市八大支柱產業之一的虎門服裝制造業,每年各式服裝產值在500億元以上。
此前,東莞服裝的價格便宜早已為世人熟知,但當記者來到虎門之后,仍然被眼下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還要低廉的服裝價格深深震驚:批發價低至3元一件的T恤、5元一件的襯衣、10元一條的牛仔褲……
據悉,整個東莞市服裝行業利潤由之前的1.4%下降到如今的0.4%。超低價拋售的背后,是這個“服裝之都”的巨大悲哀。至少在眼前看來,當地的服裝產業模式還找不到更好的出路。
生產商對利潤感到“絕望”
梅艷華的服裝加工廠規模不大,僅有20多名工人,除了自產自銷各式T恤和牛仔褲之外,還不時能接到其他企業的加工訂單。與此同時,她還在大瑩女裝城二樓開了一個門店。記者看到,店里各種款式的T恤衫價格不一,但最顯眼的就是擺放在門口、批發價僅3.5元一件的短袖女裝T恤。“這種T恤一般要求最少100件的批量才能拿這么低的價格。如果量再大,3元一件我們也可以批發。”梅艷華向記者介紹說。
正值服裝換季之時,在這座女裝城里還有不少像梅艷華一樣的商家在以最低價甩賣著短袖T恤。與梅艷華相隔不遠處,舒老板也從事著服裝批發生意。舒老板在鎮上有自己的服裝加工廠,除了接下內外貿訂單以外,大多數時候都是廠家直銷批發各式T恤。“批發200件以上,我可以給你3.8元的價格。”見記者問價,舒老板熱情地招攬著生意。但即便報出如此低的價格,據稱他的倉庫里仍然積壓了2萬件這種款式的T恤賣不出去。
舒老板介紹說,這些即將換季的T恤有的是往年存貨,有的是今年的新款。對大多數賣不完存貨的服裝加工廠來說,為了回籠資金,低價促銷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哪怕只有幾毛錢的利潤,甚至有時虧本也要賣掉,那就跟上市的股票跌破發行價差不多。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在虎門像我們這樣的加工廠多達幾千家,一臺制衣機器一個月就能生產10多萬件T恤,你可以想象競爭有多激烈,價格肯定提不起來。”梅艷華向記者表示,在金融危機的那段時間里,虎門紡織服裝行業遭受重創,國外訂單減少,不得已之下,現在大多數服裝加工廠開始將目光轉向了國內市場。
當被問到生產如此低廉的T恤如何賺錢的時候,梅艷華表示:“利潤太低,就只有靠‘走量’來賺點錢。”但即便如此,她對越來越薄的利潤仍感到絕望。
出口形勢好轉 企業盈利難增
在大瑩東方國際女裝城門口,搬運工張師傅正將貨主剛批發的服裝搬到拖車上,而離他不遠處的街邊,還停了一排待租的小型頂篷貨車。張師傅稱,這種T恤主要是銷往四川、貴州、江西等地,在當地一些鄉鎮賣得很好。過去的幾個月里,內地許多商家都來大批量購買這種T恤。
這種看似低價的T恤,被輸送到內地鄉鎮市場之后,轉眼就可以賣出比批發價高五六倍的價格。一名來自重慶萬州的服裝商人張偉稱,這種T恤在他們那里的鄉鎮上能賣到20~30元不等的價格,而一條成本只有20多元的牛仔褲,也可以賣到80~100元。“以前我的一個朋友就是通過在鄉鎮上賣東莞服裝發了財,一年就賺了20多萬元。在朋友的勸導下,我這才開始做起了服裝生意。”
在外人眼里,這種在內地鄉鎮市場上大批量銷售的服裝業存在著暴利,但在像梅艷華這樣的虎門老板們看來,其中的暴利只屬于產業鏈條終端的零售商和賣場,而與自己無緣。“我的客戶一件衣服經常可以賺幾十元的利潤,而我們做批發只有幾毛錢。”梅艷華的語氣中帶有幾分怨氣。據她介紹,在人工工資和布料成本增加后,再除去稅收、倉儲管理、門店租金等費用,批發一條牛仔褲的利潤常常只有一兩元,最低的時候甚至只有3毛錢。看到記者一臉的驚愕,梅艷華補上一句:“你可能不會相信利潤如此之低,但事實就是這樣子。”
梅艷華所說恐怕并非虛言。記者走訪眾多商戶后,聽到最多的就是對利潤太少的抱怨。一位吳姓商家稱,“今天你覺得可能是以最低價格批發,但別人明天可能比你更低,最后大家都沒有賺錢的余地。”他介紹說,淡季時一條褲子只賺1毛錢的生意也做過。
當時,金融海嘯讓以廣東、浙江為代表的“世界工廠”出口劇降,庫存量也隨之節節高升。“經濟危機爆發后,我們就很少接到出口訂單了。去年有很多服裝加工企業都關閉了,我們堅持了下來,廠子沒倒掉已經算是幸運了。”回想起當時的情況,梅艷華至今仍心有余悸。
據了解,作為目前國內主要的服裝生產基地,虎門鎮規模以上的服裝出口加工廠有300多家,另有民營廠家600多家,其他織布、漂染、拉鏈及刺繡等配套工廠近百家,而家庭作坊式的小廠家不計其數。在去年的“嚴冬”中,不少企業或倒下或內遷以節約成本,而梅艷華的服裝加工廠已算是其中幸運者之一。
隨著經濟的回暖,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形勢也逐漸回暖。2010年上半年全國累計出口紡織品服裝913.4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2.26%。盡管貿易數量和零售額在增加,但并沒有為服裝生產加工企業帶來利率的增長。對此,舒老板曾抱怨說:“最近幾個月我們銷往內地的訂單確實在增加,但內地購貨商的單通常量都比較小,而且還把價格壓得很低,否則就不買你的貨。”
實際上,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10年1~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8%,但其中衣著類消費價格卻同比下降了1.0%。美國海關今年1~6月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在我國對美出口的155類紡織產品中,有82類產品出現不同程度的量增價跌現象,金額占整個出口比重的73%。{page_break}
難解的產業鏈困局
為何在上半年服裝行業出口訂單量一直增長的情況下,加工企業的利潤仍在下降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由于布料等原材料價格在不斷上漲,虎門當地的服裝生產加工企業日子越來越難過。
“去年棉紗價格每噸只有12000多元,現在都18000多元了。”專營牛仔褲生產批發的歐陽透露。
事實上,從去年年底以來,國際棉花價格一直處于上升通道。根據中國棉花價格指數,標準棉價格2009年均價為12831元/噸,今年9月初棉價一度上漲至18419元/噸,上漲了43.5%。當上游棉花價格的漲勢一路傳導過來,很快就擴展至紡織業的所有原料領域及加工領域。
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虎門鎮的服裝生產加工企業卻不能把成本增加的壓力向下游釋放,反而持續被零售商擠壓,并由此陷入產業鏈的困局。
“原材料價格上漲了,我們的出廠價原本應該相應地上漲,但上漲空間卻極其有限,只能漲幾毛錢的樣子。如果漲得太高,好不容易建立起關系的客戶就會跑到其他廠家那里。”歐陽表示,這里的廠家多,競爭殘酷,有時候為了維持穩定的客戶,不得不向商家讓利。
事實上,在東莞市的服裝生產企業中,大部分企業生產技術含量低,設計能力較差,加上本身處于低端行業,獲得的利潤并不多。如此一來,原料成本的增加,再加之對零售商漲價的投鼠忌器,很多廠家都不得不吞下利潤越攤越薄的苦果。
除了原料成本,今年以來,廣東等國內10多個省區已先后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平均上調幅度為17%左右。人力成本的增長也成為懸在眾多中小加工企業頭上的利劍。
再過兩個月,第14屆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將于11月召開,對于虎門的紡織服裝企業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營銷機會。梅艷華稱寄希望于服裝交易會能帶來更多的訂單,在她看來,薄利多銷仍然是經營服裝加工廠多年來所遵守的唯一市場信條,除此之外,她想不到更好的辦法來提高自己的利潤。
事實上,盡管東莞有著成熟的服裝生產加工產業鏈和產業集群,但在整個行業面臨困局之時,許多廠家都對前途不敢樂觀。“我不知道這樣的生意還能做多久,實在不行就只有改做其他。”歐陽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他認識的一些廠家都有轉行的打算。
如今,東莞的服裝產業面臨一個巨大的危機。如歐陽所言,在巨大壓力面前,如果出現大量服裝加工廠關閉和停產,廠房閑置,虎門服裝產業將面臨一個巨大的產業“空心化”危機。但在此之前,仍然處于低端的服裝加工企業,轉型升級的能力有限,一時間超低利潤的生存狀態恐難以突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