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非棉纖維面料正代替傳統純棉面料
擺脫棉價“緊箍咒”,麻、竹、玉米、大豆等均可成為棉花替代品—— 泉州市研發的服裝“會呼吸”。
“竹纖維、櫸木纖維、珍珠纖維……”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在一些商場的內衣、家紡用品專柜,一些新型的純棉面料,占據越來越突出的位置。這一現象與去年9月份開始的棉價持續上漲不無關系。
作為紡織產業最重要的原料來源,棉價的每一絲變化都牽動整條紡織產業鏈的神經。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不愿再被棉價“牽著鼻子走”,開始主動“出擊”,加快了“竹纖維”等非棉類天然纖維的研發。
一杯咖啡渣可生產兩件T恤
據了解,六七年前,國外的非棉花運動已經開始,大家逐漸減少穿棉花制品,而向植物方向走,玉米纖維、大豆纖維、竹纖維、植物麻纖維等成為棉花很好的替代品。這些新型纖維做成的面料大多具有透氣、吸汗、抗輻射、環保等特點。
此外,塑料瓶也可成為衣服原料,利用回收的聚酯塑料瓶制成再生纖維,再制成衣服面料。碳化后的咖啡渣,加入拉絲,可變成紗線,制作一杯咖啡所產生的咖啡渣可生產兩件咖啡紗T恤。目前,國內國際開發的非棉纖維主要有玉米纖維、海藻纖維、竹纖維、菠蘿纖維、香蕉纖維、咖啡纖維等。
實際上,棉紡織業也是伴隨著新型纖維的發展而發展的。大約五年前,宏遠集團正式進入竹纖維領域,目前正在打造全國最大的竹纖維生產基地;福建鑫華也將“竹原纖維項目”作為重點項目,接下來,還將研發“構樹纖維”、“羅布麻”等新天然纖維;石獅文興集團則通過從玉米秸稈等生物基產品中提取原料纖維,制成了多種新面料樣品,先后被浙江兩家知名服裝企業看中。{page_break}
非棉產品價格貴上一倍
“棉價的上漲在不斷壓縮紡織企業利潤的同時,也給非棉纖維等新材質面料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福建宏遠集團陳蒼松表示。以竹纖維為例,由于竹纖維的原料不似棉的原料提取的技術成熟,而且產地有限制,所以原材料就比棉高很多,因此一般制成衣服的話,價格比較高。因此盡管在功能性上優于棉制品,一開始卻并不受“青睞”。
“隨著棉價的上升,普通棉紗的價格和竹纖維等非棉纖維的價格差距正在縮小,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選擇竹纖維。”陳蒼松稱。據介紹,目前,原本每噸3萬元左右的精梳棉紗價格已經漲到3.6萬元左右,還呈上漲趨勢,而竹纖維目前價格為每噸4.2萬元左右,大豆纖維的價格為每噸4.3萬元左右,而以竹纖維等為原料的成衣價格零售價基本可以達到棉制品的兩倍左右。
據了解,在國內市場上,一件竹纖維材料的普通文化衫售價可達200元,在日本,一件竹纖維西服的市場售價高達500美元至1000美元。
終端產品借新材料“提價”
相關測算顯示,生產1噸棉花要7畝耕地,而生產1噸竹纖維只需2畝林地。一噸竹纖維比普通棉漿纖維能多賣五六千元,成本卻低兩千多元。在今年的廣交會上,一些外貿企業通過在服裝中加入新型纖維,報價上漲了兩至三成,在增加利潤的同時,也收獲了豐厚的訂單。
“新興紡織品受原材料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較小。 泉州的紡織產業鏈十分完備,更應提高非棉服裝產品的開發和應用程度。”紡織品流行趨勢研究專家王威此前在泉州表示。
從竹纖維毛巾到竹纖維內褲,再到竹纖維襯衫、竹纖維西裝……竹纖維等非棉纖維制品正在一步步走向產業化。在今年的春夏訂貨會上,我市兩企業不約而同地推出了“會呼吸的休閑褲”,這種褲子就是由竹纖維面料制成。
竹纖維也被應用于西服,如杉杉;被應用于梭織襯衫,如雅戈爾。“非棉纖維等新材料越來越多地應用在服裝產業中,不僅使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棉價的‘緊箍咒’,而且讓產品變得更具個性和吸引力。”業內人士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