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棉價之下 重慶部分紡織企業停產止損
自大蒜、生姜、綠豆價格出現大幅上漲行情以后,全國的棉紗已經漲到48000元/噸的歷史最高點,重慶紡織企業大呼“再也織不起布了”。
棉花漲價致企業倒虧
老板打算關門賣機器
短短一個月時間,重慶市天祥織布廠的老板劉開祥就對“雞肋”這個詞有了切身體會。
劉開祥5年前就在我市最大的紡織基地——回龍壩鎮開設了一家紡織廠,幾年的精心耕耘,讓他的紡織廠逐漸擴大了規模,這幾年他的日子過得很滋潤。但近兩個月來的遭遇,讓他感覺到好日子似乎到頭了。“從今年棉花漲價開始,我就擔心會越漲越高。”劉開祥回憶說,從3月份開始,由于棉花漲價,紡織廠生產所需的原材料棉紗的價格就開始逐漸抬頭。進入10月以來,棉紗的漲勢更似發了瘋。3月份才24000元/噸的40型棉紗,現在已經賣到了34000元以上。面對日益高漲的棉紗價格,工人的工資同時又在增加,企業所生產的窄幅白坯布的價格卻沒能跟著棉紗一起上漲。
“以前我生產一米白坯布能賺1角錢,現在我生產一米白坯布還要倒虧1~2角錢。”企業如何生存這個關鍵問題已經擺在了劉開祥面前。“現在開工生產,真的味同‘雞肋’。我準備把現在手里庫存的棉紗制成白坯布以后就徹底停產,紡織機也處理了,實在沒人要,就索性砸爛了當廢鐵賣!”面對已經經營了五六年的織布廠即將停產,劉開祥也有些舍不得,但是面對日益高漲的棉花價格,如果他不停產,損失將更慘重。
跟劉開祥面臨的問題一樣,民生織布廠廠長孫仲文也被棉花價格快速上漲逼得考慮停業。“今天早上我得到消息,棉紗漲到36000元∕噸了。”孫仲文惋惜地說,這個消息讓一直搖擺不定的他終于下定決心暫時歇業。目前,廠里40臺織布機已經停了2/3。
“受棉花漲價影響,目前已經有企業關門了。”龍壩紡織品商會秘書長張宗明透露說,據他了解,以新康紡織為代表的部分小型紡織廠已經關門歇業。這些企業有些是直接宣布停產,有的則委婉地以放假為幌子歇業。“目前正是紡織品銷售的黃金旺季,在這個季節放假,本身就說明了問題。”張宗明說。
庫存吃緊買原料又太貴
大部分企業熬不過一個月
造成棉花價格一路上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受累于2008年的棉價低迷等原因,棉農種植信心受挫,種植面積減少,導致供需失衡;另一方面,去年新疆等棉花主產區由于氣候災害等原因減產近四分之一,進一步加劇了供求失衡的矛盾。同時,國際棉價也處于上升通道,而印度等棉花出口大國暫停了棉花出口,棉花價格短期內難以回落。
“重慶的紡織企業大多處于紡織行業的上游,受棉花等原材料漲價的沖擊很大。”張宗明告訴記者,沙坪壩區回龍壩鎮是西部最大的紡織品加工基地,鎮上有紡織品相關企業640家、年產值在30億元左右,產品近四成用于出口。但隨著現在棉花價格上漲,已經有國內外的銷售商降低了訂單數量。
“現在棉花等原材料價格普遍大幅上漲,但部分棉紡織企業的初級制成品價格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增長。”據張宗明介紹,按照以往的市場規律,起碼要在原材料漲價之后一個月。今年棉花漲得太兇了,這一個月的漲價周期,造成了太多的不確定性,好多企業根本熬不過這一個月。現在回龍壩紡織企業的生產,主要還是在使用以前購買的原材料,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基本上能做到小有盈余,白坯布每米有1~2角的利潤。如果現在再購買原材料進行生產,每米白坯布的成本要漲2~5角,企業生產得越多,就虧得越多。大部分中等規模或規模較小的企業有訂單都不敢接,處于減產或停產狀態。
“棉花價格再這樣漲下去,起碼一半的紡織企業只能破產倒閉。”張宗明說,由于擔心棉花價格大幅波動,其它大部分還在生產的紡織廠,都不敢在此時購買更多的高價原材料,而是用以前低價囤積的棉紗在生產,但企業的庫存已經嚴重不足,最多還能支撐一個月左右。“現在只有寄希望于棉花價格下調了。”張宗明表示,中小型紡織企業抗風險能力弱,棉花價格如果持續上漲,這些企業就只能倒閉。{page_break}
應對
抱團增強抗風險能力
“現在重慶的紡織業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大部分重慶的紡織企業沒有足夠的實力進行產業升級。”回龍壩鎮經發辦主任徐興全語重心長地說,回龍壩鎮上的紡織企業大多是個體經營,規模不大,和那些資產幾十億的國有大型紡織企業相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而且重慶的紡織企業也沒有建立相應的銷售渠道,完全不能夠承擔升級所帶來的一系列影響,所以只能繼續從事紡織業的上游,這是整個紡織業利潤率最低、受原材料漲價沖擊比最大的環節。另外,在發展過程中,大部分紡織企業都是各自為戰,分散經營,這也造成了目前整體水平不高的現狀。
針對這種現狀,徐興全建議,回龍壩的紡織企業,利用現在已經初具規模的優勢,進行抱團經營。這樣可以形成規模效應,節省采購成本,提升整體競爭力。此外,通過抱團的方式經營,能吸引下游商家來重慶采購成品,形成良性循環,等到時機成熟時,再進行紡織業的提檔升級,從現在的僅生產初級制成品,轉變為生產高級制成品乃至生產成品進行銷售。
轉型主攻中間環節避風險
雖然大部分的小紡織企業正在面對生存難題,但記者走訪得知,在回龍壩仍有部分企業開拓出了一條不受棉花漲價影響的獨特路徑。這樣的例子或可給正掙扎在停業邊緣的紡織企業們一點啟示。
“行業的上游制成品永遠是風險最大、利潤最薄的環節。”重慶揚子江紡織有限公司黨組書記張承安向記者表示,揚子江沒有像鎮上大部分企業一樣,生產白坯布這個低端產品,而是投身到漿紗這道工序中來。張承安說,漿紗就是給棉花做成的棉線上漿,提高棉線可織性,漿紗企業為此收取一定的加工費用,仍然屬于紡織業的上游環節。揚子江就是通過不斷改善漿紗工藝,提高生產效率,硬生生做大做強了,現在已經是重慶最大的漿紗企業了,資產過億。從八月份開始的白坯布銷售旺季,揚子江紡織有限公司的訂單早就處于積壓狀態。
張承安的說法得到了重慶四達織布廠總經理甄令營的回應。“這次棉花漲價,讓我開始考慮轉型了。”甄令營說,他意識到生產最低端的產品不僅賺不到錢,還經受不起任何價格波動。為了保證生存,他的織布廠已經減少直接和棉花棉紗等初級原材料“打交道”了,現在轉而像揚子江一樣經營漿紗這個環節。“中間環節不需要擔心原材料漲價,更不用愁銷路,收入單純又穩定。”甄令營說,這個模式或可成為目前回龍壩小型織布廠轉型的一個方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