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潮洶涌 廣東陽江服裝業正逐步走出低谷
最近網絡上有消息稱:沉寂多年的服裝業已經逐步走出低谷,準備再創輝煌。來到廣東陽江,服裝鞋帽業正暗潮洶涌,預計不出三年,一個“省內一流、粵西唯一”的服裝鞋帽服飾產業基地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很多人都只知道陽江有三件寶,豆豉、漆器和小刀。但大家可能都不知道,服裝應該算成陽江的第四件寶。服裝鞋帽業一直是陽江市的傳統支柱產業,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葉,陽江的品牌服裝曾是國內服裝鞋帽業的風向標,目前它的產值和工人數量僅處于五金刀剪業。”陽江市服裝鞋帽行業商會的劉信江會長說。
該商會成立于2007年11月9日,目前有會員單位210家,僅今年11月就新增加了20家服裝企業入會。而全市共有服裝鞋帽企業500多家,規模以上的就有300多家,年產值約30億元,從業人員近20萬人。商會的使命很明確:就是要把陽江服裝鞋帽業做大做強、品牌做響。
“廣東陽江的服裝業大概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才出現,最初是在市區南恩路青云路市場一帶開始的。”劉信江會長介紹說,“那時候成衣還是很少的,人們逢年過節還習慣買一些布叫裁縫度身定做成衣服來穿。當時陽江有個專做走私尼龍布的批發市場就在青云路,依托這個市場,許多裁縫開起了夫妻店,把自己剪裁的少量服裝拿出來賣,最多時在這條100多米長的街道兩旁集中了100多間前店后廠的服裝店,那是大約在1984年左右。”
劉會長繼續說,“到了1993年、1994年、1995年,那是陽江的服裝業最輝煌的時期,達到了一個頂峰。當時陽江的品牌服裝成了國內服裝行業的風向標。那個時期,陽江涌現了像‘喬士’襯衫,‘歌達曼’西褲等知名品牌。喬士襯衫成了當時國內唯一的服裝品牌,曾被評為‘中國十大名牌’服裝,從全國各地涌來的客商在陽江住上一個月,經常還拿不到一件襯衫。歌達曼西褲的老板梁華一度被稱為‘亞洲褲王’。其他如‘波士發’、‘保時威’、‘名濠’‘金奴’等服裝品牌在當時也可謂家喻戶曉。”
“那時候,陽江的‘吉羊’牌真皮男鞋在全國也很有名。當時平崗鎮是陽江的鞋業基地,被譽為廣東省真皮男鞋的搖籃。可以這樣說,正是它的技術和人才造就了后來珠三角地區像廣州、東莞、南海,以及湛江地區的制鞋業的輝煌,而如今浙江溫州等地的制鞋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源自陽江的。”劉信江說。
從1996年開始,陽江的服裝鞋帽業開始走下坡路,這一沉寂期長達10年。最低谷的時候,全市只剩下大約10間襯衫廠,家庭作坊式的西褲廠大約有150間。{page_break}
“陽江服裝業當時的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那時候浙江的‘雅戈爾’、‘步森’等服裝品牌的出現,對陽江服裝的擠壓是外部原因;而當時陽江服裝企業內部存在的經營管理不善等,是自身的最主要的原因。當時有的陽江企業家也許被巨大的成功沖昏了頭腦,財務制度存在嚴重漏洞,從而引發了危機。那時做服裝還是走‘商場路線’的。由于陽江企業在原材料進貨、成本控制等方面疏于管理,比方說你拿給商場的經理說,我這件襯衫以80元成本價批發給你,而新興的浙江企業也找到那位經理說,我的襯衫只需要40元就行了,陽江的服裝很快就敗下陣來,市場份額迅速縮水。而有的陽江企業家的失敗則是由于投資失誤。”劉信江會長說。
“陽江服裝企業也一直在做,雖然大多數企業都在從事貼牌生產,賺取低廉的加工費。但最近這幾年,這種情況終于有了轉變。”陽江羽威羽絨實業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陳振興說。
據悉,目前陽江的服裝鞋帽生產以貼牌代工、三來一補、自主品牌三種方式為主,產品以襯衫、西褲、休閑褲為主,大多數的陽江服裝企業都在廣州市場長期設檔展銷。雖然近幾年出現了一些像“羽威”、“喜路”、“卓士”、“維奇奧”、“鯊王”、“富貴車”等自主品牌,但仍以替國內外品牌服裝代工生產居多。你可能想象不到,像“柒牌”、“七匹狼”、“富紳”、“大哥大”、“步森”、“勁霸”、“恒源祥”、“杉杉”、“富貴鳥”等國內品牌,以及像“花花公子”、“皮爾卡丹”等國外品牌都是陽江貼牌生產的,從而使陽江成為了國內一個重要的品牌服裝代工生產基地。
“現在的代工生產和以前的來料加工有很大的不同。”陽江市金彭制衣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洪丞對記者說,“來料加工就是你把設計好的式樣(也叫樣板)和布料給我,我幫你生產出來。而代工生產則是從研發、設計、選料、生產都是由我們做,只不過生產出來的服裝是貼上別人的品牌而已,層次不一樣。雖然利潤會小很多,比如說我生產的褲子每條80元,貼上你的牌子后,你拿到商場去每余可能賣到四五百甚至上千元。表面上看來我是虧了,是在‘為他人做嫁衣裳’。但是你要知道,做品牌需要很大投入,風險也很高,而我做貼牌代工生產則全無風險。”
在陽江服裝鞋帽業沉寂的這十年間,國內的服裝鞋帽服飾行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0年6月,陽江市請省內一個時尚行業研究機構制訂了一份從2010年至2020年服裝行業《規劃發展綱要》。對于陽江服裝業“重出江湖”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它指出,陽江服裝業的“先發優勢正在逐步喪失“。而與此同時,國內許多地方像杭州、寧波、溫州、青島、大連、晉江、石獅、廈門等地都將服裝業作為支柱產業而大力發展,在廣東省內,僅珠三角地區就形成了19個著名的服裝產業集群,重點集中在廣州、佛山、中山、江門、汕頭等市屬40個鎮(區),其經濟總量占全省服裝鞋帽業的80%。而自我國加入WTO以后,服裝關稅從22%下降至17%,國外訂單正向越南、印度等欠發達國家和地區轉移。
在這種情況下,陽江的服裝業將如何謀求”東山再起“呢?
“還是要從‘產’和‘銷’這兩個字上面做文章。”劉信江對記者說。“現在陽江的服裝企業多是家庭作坊式,又分散在城區橫街窄巷內,不僅環境不好,也沒有發展的空間。所以我們已經規劃在陽江高州產業開發區建設一個占地面積約1平方公里的‘中國(陽江)服裝鞋帽工業園’,這是由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出面招商的,也是省服協在粵西地區唯一的產業轉移基地。另外在江城區的銀嶺產業轉移工業園內,再建設一個300萬平方米的生產基地,命名為‘廣東服裝鞋帽西部(陽江)產業轉移基地’。這個省里去年11月已經批下來了。”
至于陽江服裝至今沒有自己的展示銷售基地,劉信江透露,今后他們計劃每年在陽江搞兩次“陽江品牌服裝節”,并利用海陵島“南海一號”的效應,在高新區產業園內建設“陽江絲綢服裝博物館”,成為陽江服裝的常年展銷場所,游客在參觀完“南海一號”博物館后,順路可以在絲服館內參觀選購;另外,他們計劃在廣州成立分會,把在廣州設檔的企業聯合起來,在正在建設中、位于廣州站前路地區的廣州世貿服裝城內開設“陽江品牌服飾一條街”,專門銷售陽江品牌服裝鞋帽。
所有這些計劃目前正在穩步推進中,“到2013年肯定能夠投入使用。到那時,陽江服裝業從業人員新增加至30萬人左右,年產值有望增至60億元。”劉信江信心滿滿地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