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外商家羊城“競技” 廣州商業迎來品牌時代
2011年是品牌時代。
另一方面,廣州確立打造國際商貿中心戰略后,今年將有更多實際性的政策和規劃綱要出臺。在日前召開的廣東省流通業商會創立大會上,其會長崔河表示:今年在國家擴大內需政策背景下,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很多二三線城市規劃建設許多區域商業中心和區域商業副中心,這為廣州商家走出珠三角、全國開疆擴土提供了良好契機。2011年廣州的商業將是中外品牌同臺競技最激烈的一年,這對廣州商業發展的整體水平提升有很大促進作用。
外資將掀起集體開業元年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很多零售商紛紛將目光投向高端消費人群,近幾年風靡一時的高端超市或精品超市,2011年有望迎來集中綻放,尤其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
就廣州而言,去年初百佳旗下高端超市TASTE在中華廣場開業,將高端超市帶入大眾視線;而隨著今年四月廣州太古匯開業,華潤萬家旗下的高端超市Olé也將進駐;此外,以航空為主題的廣州酒家首家高端副品牌示范店——“天極品”,及北京華聯精品超市BHG也確定進駐5號停機坪。楚睿商業咨詢CEO黃文杰表示,去年因廣州亞運會限工及招商進度等種種原因影響,令眾多商業項目無緣如期開業。今年將有太古匯、太陽新天地購物中心、美東百貨、西城都薈、珠江新城中央地下商場等眾多新商業項目開業,吸引的不僅是高端品牌的進駐,更迎來了廣州商業市場外資品牌集體開業元年。“以往廣州商業市場只有廣百、友誼這些本土商業龍頭唱‘獨角戲’,今年將有更多外資百貨或品牌進駐,大大豐富廣州的商業生態。”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高端業態由于受眾過于狹窄,更多的是為補充和完善市場的縫隙需求,無法取代大賣場、綜超、生活超市等主流業態。
單一業態格局將終結
做精、做專、做透的戰略,曾主宰零售業很長的一段時間。但隨著消費升級帶來市場細分,消費結構發生變化,這一情況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單一業態的生存方式正在逐步被摒棄。2011年,多業態、多元化開始越來越多的影響到廣州零售企業的拓展。
從廣百股份去年底在珠江新城高德置地廣場“GBF 風尚·廣百”,到近期獨立打造的廣百購物中心、廣百超市、廣百電器;到廣州友誼推出主題百貨,OUTLETS購物公園”;再到華潤萬家染指區域購物中心、高端超市、便利店、酒窖、咖啡、健與美零售等10多個零售業態;另外包括沃爾瑪、家樂福、TESCO、麥德龍在內的外資巨頭都紛紛從大賣場業態向購物中心、便利店、電器專賣店等業態延伸,發展勢頭將由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市場轉移。“經過這幾年發展,消費者需求越來越個性化,應該說未來幾年華南地區更具有細分業態的市場土壤,從“大而全”逐漸過渡到細分市場是零售業發展趨勢。”黃文杰指出,零售集團在明確主業優先發展下,適當地創新和開拓其他領域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充分發揮出“組合拳”的優勢。
今年零售商圈地更頻
2010年一系列針對樓市的調控新政,將會使部分零售商把精力轉向商業地產。此前零售商成立的商業項目動作團隊,將會獨立成為附屬商業集團的地產公司。
“零售商進軍商業地產除了看中不斷提升商業升值空間,更重要的是現在的租金上漲和店鋪資源爭奪得非常激烈,許多零售企業為了避免遭遇漲價或被終止合作而開發商業地產。”廣州惠潤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歐小衛表示,今年對商業地產高燒不退的不僅是外資商業巨頭,更有本土的連鎖商業龍頭。三大零售商之一TESCO去年就宣布2011年將在華自建9家區域購物中心“樂都匯購物廣場”。隨后,國內連鎖巨頭華潤萬家也宣布進軍商業地產,其標志性項目“歡樂頌”在深圳開業,華潤計劃在未來讓商業地產占到整個業務40%左右的比例,未來5年內,歡樂頌計劃拓展到15~20家的規模。此外,廣百股份、茂業百貨、天虹商場都宣布今年將增加商業物業持有比例。
區域零售并購激烈
在區域市場發展多年占據優勢后,區域零售商再度遇到發展瓶頸。“一方面是區域市場的日趨飽和,再加上外資連鎖巨頭尋求區域市場突破;另一方面是資本市場熱錢的推波助瀾,2011年零售業的區域并購將會更加激烈。”第一商業網總裁黃華軍表示,就廣東商業而言,今年并購熱潮不僅在百貨零售業,在服裝、餐飲等連鎖業態上演的“大魚吃小魚”也會有所增加。眾多零售企業如何成功突圍,找尋適合自身的區域外發展空間,避免成為“甕中之王”,將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
全國性的零售巨鱷們在二三級及社區市場的滲透正在加速,內外資巨頭前幾年擴張的“瘋狂”速度將再度被啟動,從沿海省份向內陸省份二三四線城市縱深挺進的意圖更加明顯,這將對中小零售企業特別是區域的零售企業造成巨大壓力。這一點,從2010年華潤萬家收購廣州宏城超市、河南信陽的西亞集團收購廣州興安超市等就可見一斑。
黃華軍指出,區域市場關鍵在精耕細作,要吸取幾年前盲目全國擴張的教訓經驗。除了要練好內功,應該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進行規模擴張、采取聯合、加盟等各種方式做大做強,也是一條必由之路。{page_break}
零售商家爭相上市
近幾年來,融資、上市——資本熱催生了大批上市“趕考”的零售企業。2011年,各路資本及風投將會更直接的與零售商接觸,合作意向會有所增強,因此,零售企業與資本的對接與以往相比會更頻繁。
不過,在這場趕考的背后,也看到了一些企業的無奈。一些證券人士表示,隨著國家擴大內需政策進一步實施,國民收入分配機制的改革,近幾年國內零售企業銷售業績都逐年增長,投資機構和證券市場普遍看好連鎖零售。另一方面,在外資巨頭的包抄下,國內零售業市場競爭日益加劇,規模擴張仍將是零售業搶占市場份額、保持行業地位的戰略選擇。而本土零售企業普遍缺錢,為了維持擴張和強勁增長,上市融資是解決自身發展瓶頸的重要途徑。
廣州商圈將重組
2010年廣州亞運效應,引發商業項目極速爆增。隨著這些商業項目在今年陸續開業,珠江新城、白云新城、番禺南站等新生商圈已初具雛形,2011年廣州的商業版圖將更加清晰。新增的商圈會否與天河、北京路、上下九、環市東這些傳統的商圈形成互動互補的倍增效應,還是會在激烈競爭中此消彼長,引發廣州商圈進行重新排位?
對此,黃文杰持否定態度,“就天河商圈而言,它是不可復制的廣州窗口商圈,其多年形成的IT、金融、商務總部效應和密集社區環境,是其它商圈無法取代的。”
去年年底,白云萬達廣場和5號停機坪相繼開業,撐起了一個白云新城商圈。據悉,白云萬達廣場開業一周內日均客流量達10萬人,創廣東大型商場人氣紀錄。而廣州友誼和廣百股份也分別在珠江新城西塔和高德置地搶灘開業,再加上今年太陽新天地購物中心、中央地下商業廣場等多個高端商場開業,珠江新城商圈發展成地標式高端商貿聚集區已初具雛形。另外,番禺南站將培育成生態主題商貿聚集區。而隨著萬菱匯正式試業,再加上今年四月開業的太古匯、時尚天河等加盟,天河商圈的商業面積將增容一倍。2011年廣州將拼出一份新的購物地圖。
不過,黃文杰表示,目前看番禺南站、白云新城這一南一北兩大商圈還有明顯的硬傷。珠江新城的商業缺少聚點,商業物業多以配套的裙樓商業為主,規模既小又分散,不利于形成消費習慣。因此這些新圈還需要3至5年的時間培育。
線上線下齊爭市場
2010年網購規模的迅猛發展讓許多零售商始料不及。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09~2010年中國網絡購物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2483.5億元,2010年達4500億元的規模,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8%,預計2013年網購交易規模有望突破1萬億元。巨大的發展空間、快速的大趨勢,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傳統零售商積極發展網絡零售。2011年,零售商“跑馬圈地”除了實體店,也會將更多的目光投向網絡。
深圳逸馬國際顧問公司馬瑞光表示,面對電子商務的襲來,傳統渠道賣場已經感受到壓力。于是,一邊是由純粹網絡零售企業開的網店,一邊是傳統商家開出的網店,二者在網上爭奪市場。
事實上,沃爾瑪、家樂福、TESCO等外資大型零售商都已在中國開通了網絡零售業務,在此帶動下,眾多區域零售商也表示出了濃厚興趣。廣州本土的廣百、友誼、摩登、新光百貨,均表示今年加大網上商城投入力度。廣州友誼副總經理江國源表示,今年友誼將力推網上商城項目,不僅作為實體店服務延伸,提供會員資訊、創意新生活概念等,還將是面向家庭團購的平臺。
人才緊缺問題凸顯
推遲開業的多個商業項目,使得零售業缺人的現象在2011年會進一步凸顯。
“好的采購人員、店長、基層管理人才等依然是行業爭奪最激烈的人才。同時,隨著零售商開辟高端超市或主題百貨等多種新業態進駐,以及拓展網絡零售,這些人才顯然很難從內部培養,從外引進是最好的方式和途徑。”黃文杰表示,2011年廣州零售業人才流動量會比前幾年更大,企業之間互挖墻腳也將頻頻上演。他指出,零售行業人員流動過于頻繁,所以造成了技術知識的流失和人力資源管理上的高額成本。因此,企業如何在培養人才、尋求人才的同時,更好地留住人才,也顯得至關重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