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創新成就廣東省皮革鞋業舉世矚目
4月29日訊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出口基地,其產量占到全國半壁河山,世界四分之一。
從1980年至2010年的三十年,是廣東皮革鞋業生產規模急速擴大的三十年。這期間廣東省皮革工業年總產值從2.12億元增長至1550億元,30年共增長730倍,平均年遞增24.58%。
過去三十年,也是廣東皮革鞋業生產技術快速提升、裝置設備不斷更新、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產品質量穩步提高、自主品牌迅速發展、產業配套全面完善和產業集群規范建設的三十年。
在新的形勢下,皮革鞋業作為優勢傳統產業如何轉型升級,將低附加值的生產制造環節轉移出去,將產業鏈的最高端和稅收留下,保證“幸福廣東”目標實現?
著眼未來,廣東將通過“雙轉移”的持續推進,逐漸把皮革鞋業企業的工廠轉移出去,而企業總部(研發、銷售、品牌等)會留下來。這些留下來的產業鏈的高端(企業總部)將會重新聚集發展,需要合適的載體去承接并提供發展環境。多重因素打造“總部經濟”,未來將進一步帶動珠三角商貿業和服務業的大發展。
皮革鞋業三十年“百強企業”出爐
六大倡議力促產業轉型升級
日前,廣東省皮革鞋業三十年發展成就優勢企業評選結果已經產生,表彰大會將于4月30日在有“中國男鞋生產基地”之稱的鶴山市隆重舉行。
據悉,本次評選活動首次由廣東鞋業廠商會、廣東省皮革協會、廣東省鞋材行業協會三大皮革類行業協會聯合主辦。評選全程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廣東省民間組織管理局等單位給予大力支持,按照“激勵先進,鼓勵創新,公眾推舉,企業自愿,公平評選,公開結果,報名、評選不收費”的評選原則,對照“規模效益、創新能力、節能環保、遵章守法、管理健全、勞資和諧、社會責任、無重大事故”等八項評選標準,經過報名、提名、推薦、初評、評審等程序,共評選出“真皮女鞋”等13類、“新百麗鞋業(深圳)有限公司”等123家企業,為“廣東省皮革鞋業三十年發展成就優勢企業”,即“百強企業”。
記者了解到,為促進廣東省皮革鞋業扎實推進《輕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和《珠江三角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確保全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屆時評選結果發布大會上三大皮革類行業協會還將聯合發布六大倡議力促傳統產業升級。
一、認真貫徹實施國家和省政府有關產業發展的政策和精神,為促進我省皮革鞋業發展作出貢獻。
二、大力推動技術創新和發展自主知識產權,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傳統制造業提升改造。
三、打造一批國際采購中心和總部基地,建立國際和國內市場價格指數體系,進一步提升廣東皮革鞋業的市場地位。
四、成立行業發展基金,協助企業開展品牌發展、產品開發、生產管理、市場營銷、企業上市、人才引進等工作。{page_break}
五、加強商會協會建設和發展,積極承擔政府轉移、委托、授權的職能;大力推進商協會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六、承擔社會責任,共建和諧社會。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和社會慈善事業,推行環保節能生產,切實保障產品質量,關心愛護員工。
專家觀點
三大協會聯手推“百強企業”評比是為以點帶面促行業發展
廣東鞋業廠商會會長何貴玲:
以前廣東鞋業手工操作居多,可如今無論從質量把關還是行業材料的配套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福建和溫州很重視品牌,這恰恰是我們欠缺的方面。這喚起我們的反思:未來是否還能保持廣東鞋業全國“半壁江山”這個優勢。國際貿易壁壘,人民幣升值,勞動力升值,我們未來怎么去解決?
行業內培育一些優秀企業并“樹典型”是必要的。即將在鶴山舉辦的廣東省皮革鞋業三十年發展成就“百強企業”表彰大會首次采取三個皮革類行業協會一起舉辦,覆蓋面擴大。而且各地商會參與,企業公開推選,公開結果,評選和報名采取免費的形式,目的就是為行業以點帶面促發展。
OEM給企業帶來了豐沛現金流的同時也給企業發展帶來制約。品牌雖是無形資產,但是要靠有形資產和時間來堆積。這方面未來可以聯手金融發展基金,以此來扶持有創新的企業,彌補OEM的不足。在鞋業里深圳百麗就是個好典型,據聞現在材料專業市場也有一個很好的發展趨勢。材料市場帶有一些科技含量,走電子商務的渠道。即將召開的大會上有個亮點,那就是我們還邀請了香港通信講RFID物聯網電子標簽在材料市場里的應用。
傳統產業發展走到“十字路口”轉型升級才能帶來品牌創新和產品高附加值
廣東省皮革協會理事長王建新:
廣東省皮革鞋業30年來發展速度非常驚人,但是碰到金融危機時卻束手無策,這說明我們行業對外界不利因素對消費市場影響反應不靈敏。比如面臨歐盟反傾銷,全球范圍內各項材料成本越來越高,國內其他地區皮革行業競爭力不斷加強等幾個方面,說明廣東皮革鞋業應對危機時的能力還欠缺。
我們行業內部是有很多問題的,比較凸顯的是普遍規模比較小,都是中小型企業,市場單一,70%的產品過渡依賴出口,嚴重缺乏研發創新。市場好的時候掩蓋了它的這些缺陷,一旦碰到經濟環境的變化就碰到問題了。
廣東省皮革鞋業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可以歸功于前20年我們碰到了好的時候。然而現在傳統產業卻碰到了困難。比如國外經濟因素變化帶來的壓力,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環保的要求等等,使得傳統產業發展問題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我們認識到僅僅依靠原來低成本式制造是不行的,轉型升級是這時我們整個行業避不開的一個話題。對此國家十二五規劃也提出來,而我省實行的“雙轉移”政策非常符合我們這個行業的實際,因為再不轉移不轉型,已經來不及了。產業結構的產業升級將帶來品牌的創新和產品的高附加值。LV的包為什么能賣到那么貴?這就充分體現了產品高附加值和品牌所帶來的收益。{page_break}
過去我們企業組織結構總是習慣“單打獨斗”,產生不了合力。現在惠東就有五六家公司組合起來共同推一個品牌:香戀。這種把資源共享推出去的模式也是企業組織機構的轉型升級的好范例。
材料生產研發要創新,商貿業路要暢通
廣東省鞋材行業協會會長劉穗龍:
怎么讓廣東制鞋業產業既不消失又提升自身發展,落實在創新這塊,材料就一定要轉型升級。一是生產研發要有所創新。以意大利、法國等鞋材標桿國家為代表,在創新能力上促材料企業與國際共同合作。中國廣東是皮革鞋類產品出口的大省,如果材料不及格,也稱不上出口大省。行業協會在創新中過程中要做的是引導,給中小企業創造機會。皮革協會,廠商會,鞋材協會應組團培育國內的生產鞋材好的企業,提高其生產能力并同國外協會來對接,實現優勢資源的雙向互動。
二是商貿業的路一定要暢通,交易方式要創新。比如作為協會要嚴格把關我們流通領域里對一些落后的材料,有損國際標準的材料的市場監管。在流通領域要建立監管機構,因為靠民間制約的話這條路還很慢。相關協會可以自己來建立監控的機制達到國際標準,讓一些有害的東西不存在,確保采購商買到合格的材料。
在流通領域的創新里我建議聯手金融企業,為我們材料提供金融服務,解決工廠及中小企業資金緊張問題,幫工廠做大做強。在流通創新過程中,鞋材業未來圍繞打造廣州的世界采購中心和國際商貿中心這兩大中心來謀劃貿易體系。逐步實現世界鞋業訂貨中心和廣州鞋業價格指數體系。通過這個平臺把國外好的設計引進來。
廣東省皮革鞋業產業集群有:廣州市(花都獅嶺、白云、增城、番禺等)制鞋、皮具箱包及專業批發市場;東莞(厚街、虎門、高埗等)出口鞋;深圳(龍崗等)制鞋、箱包和皮衣;惠東女鞋;鶴山男鞋;南海休閑鞋;潮州和揭陽的工藝鞋;江門箱包等。
已獲國家、省有關部門頒發榮譽稱號的有:
中國男鞋生產基地鶴山
鶴山以生產高檔、真皮男鞋為主,質量優,檔次高,信譽好,既為國際、國內大品牌加工產品,也有自己的優秀民族品牌,產品遠銷國內外。鶴山鞋業已形成一定的生產規模和鮮明的特色,有一批有實力、有后勁的骨干企業和知名品牌。全市制鞋企業430家,年生產各式正裝鞋、休閑鞋等約0.6億雙,產值約30億元,約占該市工業總產值13%。知名品牌有“必登高”、“螞蟻皇冠”等。2009年獲“中國男鞋生產基地”稱號。
中國女鞋生產基地惠東
惠東以生產合成革、人造革為主要面料的時尚女鞋為主,款式多樣,緊跟潮流,產品出口歐美、中東、非洲、俄羅斯等地,近年來內銷市場逐步擴大。全縣有制鞋企業約4000家,從業人員約15萬人,年產各類女鞋6億雙,總產值約160億元,約占該縣工業產值45%。知名品牌有“香戀”、“牧羊女”“胭脂紅”“天鵝星”等。從2002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鞋文化節”。2006年獲“中國女鞋生產基地”稱號。{page_break}
中國皮具之都花都獅嶺
廣州花都獅嶺鎮以生產皮具著稱,擁有從原材料加工到皮具制造、皮具貿易、皮具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形成了全國最大的皮具原輔材料集散基地和皮具生產銷售基地。在獅嶺從事皮革皮具生產的企業共有4300余家,原輔料商鋪6200多個,從業人員25萬人,年產皮具超5億只,年產值超100億元,產品遠銷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東南亞、歐洲和美洲等地。知名品牌有“保蘭德”、“斐高”、“蒙娜麗莎”、“天寶”等。2000年,招商引資興建了全國最大的皮革皮具專業批發市場獅嶺皮革皮具城。自2001年每年舉辦“獅嶺皮革皮具節”。2002年獲“中國皮具之都”稱號。
廣東省工藝鞋生產基地潮州
潮州市的工藝鞋,采用潮汕地區特有的文化風格和工藝特點,如手繡、亮珠、串珠、鏤空、水鉆、鑲邊等,利用皮革、合成革、化纖、塑料等多種材料,結合中西方文化元素,開發生產裝飾性、時尚性較強的鞋類產品,包括熱塑型的塑料涼拖鞋、水晶鞋、EVA鞋,冷粘型的皮涼拖鞋、休閑鞋、運動鞋、靴等。目前全市鞋類企業共968多家,從業人員達20余萬人,年產值50億元,約占該市工業總產值的6.5%;年產各類工藝鞋5.5億雙,產量18萬噸;年出口額1.6億美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9%。知名品牌有“永金興”、“眾利”、“中天城”等。2008年獲“廣東省工藝鞋生產基地”稱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