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興“清理”40萬名服裝工人
2011年4月25日,北京大興區舊宮鎮南小街一居民樓發生火災,造成18人死亡24人受傷。隨后,一場為期三個月的安全大檢查在舊宮鎮迅速拉開序幕。
“已經沒有幾個外來打工的了!”一個月之后的5月25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再赴火災現場時,位于南小街一村的超市負責人一臉無奈地表示。以往,中午工人下班恰恰是超市做生意最好的時間。然而,和冷清的街道一樣,超市已門可羅雀。
就在5天前,舊宮鎮已經按照要求完成了南小街整頓違建違租的任務。按照6部門聯合執法精神,無證工廠要全部取締關門,有證工廠停業2個月進行整頓,嚴禁當地居民租房給外來人口。
曾經被政府掛牌的“合法出租屋”,現在被勒令禁止出租,發現一起罰款10000元。在高壓清理“違章建筑”風暴下,工廠必須另尋新址,工人只能另謀出路。
按照北京以及南城發展規劃,低端產業要為高端產業發展騰出空間。借力清理舊宮南小街40萬名服裝產業工人,大興的“清城”行動能否為大興的后續發展鋪平道路,有待觀察。
“一刀切”遭質疑
“4·25”火災后,大興區政府認為違章建筑非法出租和非法經營是釀成災難的深層次原因。5月3日,大興區住建委、工商分局、衛生局、公安分局、安監局和舊宮鎮政府6部門組成聯合執法小組,對大興區舊宮鎮南小街展開安全大排查。
按照部署,舊宮鎮南小街所有無照工廠全部取締關門。與此同時,執法小組將出租屋列為專項治理內容,重點針對違法建設和非法出租。截至5月20工作目標日,南小街的40萬名服裝產業工人必須搬離,所有的民居必須貼上政府授予的“停租合格”標牌。
5月25日,記者面前的南小街安靜有序,街頭上少有行人走動,門面房基本關門上鎖,“打折大甩賣”的標語隨處可見,執法車輛閃著警燈隨處可見。
一服裝廠老板在電話中告訴記者:不搬不行,我們現在已經在廊坊找到了新的廠房。“只是來廊坊找廠房的老板太多,房租相比之前已經翻番。”該老板的廠房在大興南小街屬于無照經營,租用的是當地村民的房子。
相比之下,在南小街證件齊備的工廠也只有10家左右,盡管沒有搬走,但也接到停業2個月的通知。“搬家是早晚的事情。”一服裝廠郝姓負責人告訴記者。
當地村民透露,政府交代所有房屋不能出租給外地人,發現一個罰款10000元。而作為補償,政府給予出租屋的補貼則是每人每月500元。
顯然,這并不能讓依賴出租獲得收入的當地人滿意。“有隱患要整治不過分,但不能因為火災一刀切。”一當地居民私下告訴記者。
在南小街,村民私自在原有的小平房基礎上加蓋多層建筑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按照相關政策表述,合法的平房是可以出租的。“一刀切顯然不符合政府整治違章建筑的精神。”上述村民說。
“4·25”火災發生時曾接受記者采訪的湖北籍人士吳昌華電話中也證實:“南小街不讓住了,即使讓住也沒工作。”100多名老鄉現在全部跑到豐臺租房找工作。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接受記者采訪表示,在問責體系下,政府必然采取極端的手段。“政府更應該提前積極參與并引導利益方,而不是在事后采取粗暴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招商引資欠下的債
“當地政府要反思南小街之所以出現混亂局面的根源。”當地一從事服裝加工的浙江老板說,“政府應不應該承擔一些責任?”
這位浙江老板的服裝廠擁有所有合法執照。他認為,反思火災應該從歷史角度來看,簡單的取締或者停業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畢竟很多投資都是當地政府招商引資過來的。
一服裝廠老板告訴記者,2001年之前,他在木樨園從事服裝貼牌生產,由于產業升級被迫外遷,剛好碰上舊宮鎮政府招商引資就過來了。“當時這里的工業園一片荒涼,就是因為我們這里幾家服裝廠進駐以后才慢慢得以改觀。”
由此,產業集群效應開始發酵。后來者,大多屬于作坊式加工廠,租一套居民房就可以運行,不用辦理任何經營手續。實際上,當地政府多年來對無照作坊也是“樂于接受”。
截至“4·25”火災前,南小街已成為北京最大的服裝加工基地,從事服裝加工的外來打工者多達40萬人。
相比舊宮鎮22000名本地人,40萬名從業人員迅速帶動了當地經濟繁榮。首當其沖的是,房屋租賃需求出現井噴,村民私搭亂建成風。
據了解,當地村民用于出租的房屋面積一般設計為8平方米~10平方米,以每月200元的價格滿足了外來打工者需求的同時,獲得了豐厚的租金收益。
舊宮鎮政府也是利益獲得者。當地村民告訴記者,政府每年每間房子收取60元。舊宮鎮政府在收費后,專門為村民住宅門上掛上“合法出租屋”牌照。
飯館、超市、學校等民間配套商業隨之出現,產業鏈條不斷擴大。記者在4月25日采訪發現,一些商業經營基本沒有辦理任何營運手續。“申請了,也沒有人受理。”南小街三村一飯館老板這樣告訴記者。
產業升級的困境
而在被“清城”之后,當地經濟也受到重創。據舊宮一位服裝老板估算,“服裝村”每天的損失至少1000萬元。村民的收入不僅沒有了,有的還是借債興建出租屋,他們的出路也是問題。
不僅如此,勞資糾紛等也層出不窮。“沒有任何部門出面解決。”湖北籍小伙子吳昌華表示,由于拆違導致部分老板拖欠工資,出租房不退房租,打架暴力等行為增多。
火災似乎成了大興加速拆違、產業升級的加速器。2009年11月5日,北京市發改委等部門宣布了《促進城市南部地區加快發展行動計劃》。未來3年內,北京市區兩級財政將對南城地區投資500億元,由此帶動社會投資等,投資總規模可達到2900億元。去年北京“兩會”上,北京再一次提出低端產業外移的戰略。作為南城規劃的一部分,大興區自然迎來了發展機遇。
北京大學教授陸杰華認為,將小作坊清退,讓外來工人離開南小街,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不得不承認,南小街的發展還是給當地居民帶來了諸多實惠,不能因為政府監管有問題導致發生了公共突發事件,就把一個形成了十多年之久的產業體系打倒。
陸杰華建議,應按照大興區“十二五”規劃中對南小街今后的發展進行定位。如果此前的規劃定位不清楚,就應該借此公共事件,重新進行科學完整的規劃。況且,清退一個產業也必須預計清退之后這個產業的空白,以及如何填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