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研究會:“不動心”的孫德良
截止到2010年,他竟然從未跨出國門一步;到現在為止還沒學會開車;他一年下來的飯局應酬,也是少到個位數。
馬云和孫德良是杭州互聯網浙商中的兩位代表性人物。而且可以很輕易地從他們身上找到若干共同點:比如都做電子商務;比如都是英語說得跟母語一樣的溜;比如他們都能證明“男人的長相跟智慧成反比”這一“新經濟定律”。
事實上,四十不到的孫德良身上更多的是“不同點”,他是一個不需要參照系的人:比如,截止到2010年,他竟然未跨出國門一步;到現在為止還沒學會開車;他一年下來的飯局應酬,也是少到個位數。
網盛生意寶(Toocle.cn)公司的核心文化是“激情澎湃走樓梯”。“激情澎湃”是感性,“走樓梯”是理性,感性和理性的平衡才是王道。孫德良明白:坐電梯雖然快但不穩,一旦跌下去就再也沒有機會;而走樓梯即使摔一跤,頂多骨折,休息三個月還可以東山再起。
置身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江湖,孫德良不像這個年紀,也不像IT人。更像是旁觀思考的哲人——超冷靜。這是這個行業,也是這個時代的最大美德。“冷靜”與“低調”相類似,但又有細微差異,前者更多的是心態而不是狀態,是內心的寧靜與安適。
“心靜”是養身之道,也是智慧之源,心靜的最大好處是可以降低犯錯誤的機會,老子說“靜勝燥,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自古以來,舉凡英雄豪杰最后身敗名裂或窮途末路,都是因為“心動了”。心靜的狀態差不多就是“平常心”——即“不驕傲、不浮躁、不憂慮、不焦慮、不妄想”。
在浙商研究院舉行的一次論壇上,孫德良還跟大家分享了他的“老人言”:即“機會論”和“三力三亂說”。他認為優秀浙商應具備“三力”——“困難面前有毅力、誘惑面前有定力、大事面前有魄力”。其次還要防止“三亂”——"亂投資、亂花錢、亂用人"。
孫德良的“機會論”集中表現了他的經營哲學——"一種機會叫做危機,有一種危機叫做機會"。他告誡:千萬別在誘惑面前以為真的是機會來了,就頭腦發熱沖動犯傻;也千萬別在危機面前以為真的是危機,就瞻前顧后畏縮不前。
他舉例說,在股市猛牛奔騰的時候,有一個朋友跟他說用五千萬三個月賺了兩個億,慫恿他也去“賺一把就走”。但他絲毫不為所動,孫德良有這樣的定力:盡管賬上現金流充裕,但從來不去炒股票,也從不眼紅人家做房地產的暴利。任別人怎么游說,寧愿把現金放在銀行里吃利息,既不買股票也不做房地產。他覺得那是快錢,五千萬變兩個億很容易,套牢也很容易,而且還要分心。
面對這樣的誘惑“不動心”,沒有定力是做不到的。而一旦能夠做到“不動心”,就是祛除了不合理的欲望,誘惑自然也就沒有誘惑力了。
孫德良立志做一個“普通人”。對他來說,做一個普通人并不容易,因為他在很多人看來已經是一個“不普通的人”。他要做“普通人”,就意味著放棄和拒絕。每個人身上都有“兩個我”——“主觀的我”和“客觀的我”。不管客觀的自己怎么樣,主觀的自我不膨脹。古語云“濃夭淡久”,做普通人比較安全也比較長久。
作為一個商人,在這個充滿誘惑與躁動時代的創業者。心靜并不是禪定修道者出世無為那么單一,需要的是平常心和進取心的統一,是激情澎湃和理性冷靜的平衡。如何把握這個度才是成功,這是另一種磨礪和煎熬,是修煉的過程。過去幾年孫德良剛剛經歷了這樣的內心磨礪。
我們的未來是“xin經濟”時代,這個“xin”其實是兩個字——“新和心”:一個是“新經濟”,技術、戰略、方法的正確得當;一個是“心經濟”,心態心智心境等平和。很顯然,只有這兩個“xin”都具備,才能做久做強做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