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飾人才決定未來服飾產業發展新方向——訪中國人才研究會服飾人才常務副會長楊平英女士
在全球疫情影響下,中國的服飾企業以及服飾人才的發展有何新思路?服飾行業的發展方向是什么?記者為此采訪了中國人才研究會服飾人才常務副會長楊平英女士。
中國人才研究會服飾人才常務副會長 楊平英女士
記者:楊會長,您好!當前疫情下,我國出口受到極大影響,可以說直線下滑。請問,您認為服飾行業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楊平英會長:這個問題是所有服飾企業面臨的問題,其實如果沒有疫情的影響,服飾行業也走到了一個拐點上,也需要站在全球的視野來看一下中國服飾的定位和走向。
記者:那是什么制約了服飾行業的發展呢?
楊平英會長:過去10多年,服飾行業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
一、從人才結構來看,最突出的就是技能型人才比較稀缺。但因為勞動力成本低,靠出口我們就可以占領一定的市場,在全球也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所以,不用考慮太多的創新以及戰略性思考和人才的儲備和培養。
但10年后的今天,勞動力成本上升,消費在不斷升級,科技在進步,所以從人才結構來講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能再用過去的人才戰略來發展今天的服飾產業。
過去10年,我們國家對人才的定義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在2003年第一次全國人才工作會方上提出人才資源強國,就是10年前勞動密集型的人力資源,但它會受體量大、素質低的影響;2006年,提出人力資本強國,它受制于經濟實力,需要雄厚的資本積累;到了2010年,第二次人才工作會議提出的是人才資源強國,實際上實施的是人才強國,走的是精英強國之路,也就是把有限人力資本相對集中地投向高層次人力資源,即人才資源,那么打造的是一支高素質的精英隊伍,發揮他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擎作用。
二、不管是什么行業,人才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資源,是第一資源,是戰略資源,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服飾行業的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我們應該去關注什么人才?我認為是創新型人才、具有國際水平的人才、科研人才。我們過去的第一段階段靠勞動力低來取勝在全球具有競爭力,如果第二階段我們還想在全球具有競爭力,就一定要聚集這些人才,結合我們中國的文化、國際化元素來引領服飾行業發展。
今后,我們也會使創新人才、國際人才、科研人才在服飾人才研究會形成核心層人才智庫,為中國服飾產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記者:您認為中國服裝企業面臨的問題和未來的挑戰是什么?
楊平英會長:首先,中國服飾當前和未來面臨四大問題。
一、總體產能過剩,供大于求。
服裝企業進入門檻低,投資少,整體供應鏈構建快,因此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規模化,通過近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已經明顯出現產能過剩局面,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服裝產業快速發展,總體服裝產品總供給已經遠大于總需求。由于服裝市場總體采取的是期貨模式,因此產能過剩形成有滯后發生期,當前已經呈現嚴重局面。
二、產品同質化競爭十分嚴重,贏利能力嚴重下滑。
服裝企業在產品設計、生產、銷售、品牌、營運等方面經過30多年的發展,整體流程、人才、資源都已經相當成熟,因此品牌復制相當容易,同類品牌的企業同質化產品擠占市場,競爭由藍海快速進入紅海,促使服裝企業的獲利能力嚴重下滑。
三、新的市場需求再增長,原有的需求再放緩,企業發展已滯后。
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進行結構性調整,解決整體經濟產能過剩,經濟增速逐步下調,影響百姓收入的增長,對服裝消費市場產生一定影響,原有的市場消費需求增長放緩,服裝企業發展速度大幅減速,但同時新的消費需求出現后,服飾企業沒有跟上其變化。
四、服裝企業發展及創新模式跟不上市場變化的需求。
服裝企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由于一直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因此發展模式單一,對市場的需求變化反應能力低下,在市場處于飽和狀態時,沒有創新模式來滿足市場需求的變化,企業處于被動的調整狀態,更沒有賦予其服飾理念和文化在其中,所以造成了快消費,而降低了持續性消費。
其次,中國服裝企業個體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一、服裝企業沒有真正了解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服裝企業長期以來推行的“訂貨制”模式,預測市場需求,而不是消費者真正需求,對消費者的了解和滿足沒有形成有效機制,因此無法做到以銷量產,以市場為導向,而是以經銷商需求為導向,這樣并形成終端VIP消費者的消費量逐年下降,實體店或個體形成了大量庫存產品,形成惡性循環。
二、服裝企業的價值鏈上下兩端未能實現共贏。
服裝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品牌商自身盈利水平得到充分保障,但市場的銷售終端經銷商因房租、店員工資、產品庫存等因素影響,以及供應商、生產廠的生產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在總體供給數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總獲利水平不斷下滑,甚至出現虧損經營,因此企業的價值鏈上下端未能實現共贏,嚴重影響企業的持續獲利能力。
三、服裝企業的創新不夠,成本增加,失去競爭力。
服裝企業最近幾年人力、稅收、原材料等成本不斷上升,總體創新程度不夠,銷售量沒有明顯提升的情況下,自身的獲利水平也不斷下降,失去了競爭力。
四、服裝企業的整合沒有找到清晰的方向。
在市場銷售受阻的情況下,沒有找準著力點,沒有清晰認識到企業自身問題,一味在零售管理方面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強化管理和培訓,未能清楚意識到企業整合是從市場新定位、商品新企劃、產品新設計、供應鏈新創新、渠道新整合、零售新調整進行整體整合。
記者:那您認為未來服飾行業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楊平英會長:根據全球的經濟變化,以及中國服飾在過去十幾年的發展,接下來應該考慮我們中國特色的服飾在全球的影響力和中國品牌之路。
中國特色就一定是有中國文化賦予在服飾上,體現中國人的著裝理念,從原材料來講,中國的絲綢和羊絨都是世界上最好的,現在就是在設計理念上更要深層次發展,把中國真正的傳統文化和服飾相結合,呈現中國特色,打造中國品牌。(記者 焦艷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