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崇福皮草基地生產的三大優勢
10月26日訊 皮草銷量已占到全世界的22%、全國的42%、浙江的75%份額……這組數字是在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采訪中獲悉的。據了解,崇福已成了國內最集中的皮草專業加工生產基地。
每年16%速度遞增
在崇福鎮采訪時了解到,去年崇福的皮草工業產值達到了88.33億元,連續6年以每年16%以上的速度遞增,已成為國內外知名度較高的產業集群。截至2010年年底,崇福鎮共有皮草企業1469家,從業人員16000余人,出口交貨值2.521億美元。
崇福鎮黨委書記羅永良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全鎮已形成集原皮供應、設計研發、成衣生產和銷售批發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體系,2011年被全球中小企業聯盟GASME授牌為“全球皮草貿易基地”,是國內最大的皮草生產加工基地。近幾年來,崇福的皮草企業參與制訂了《毛革服裝行業標準》等6個行業標準,崇福未來的發展目標是打造皮草產品全球制造中心和營銷中心。
羅永良說,崇福鎮是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皮革工業協會評出的國內唯一的“中國皮草名鎮”,與溫州“中國鞋都”、海寧“中國皮革之都”并稱為浙江皮革產業三大特色產業區域。如今,崇福皮草產品已銷往歐美、日本、意大利、韓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三大優勢成就皮草基地
據羅永良介紹,皮革產業是崇福的支柱產業,在全鎮248家規模以上企業中,皮革產業占據了近100家。與國內其他地方相比,崇福皮革產業具有三大優勢。一是品牌與技術優勢。崇福共擁有皮草服裝服飾注冊商標100余個,其中“中國馳名商標”2個,“中國真皮衣王”2個,“中國真皮名裝”1個,“浙江省著名商標”3個,“浙江省知名商號”3個,“中皮協真皮標志”11個;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授予專利82項。二是規模優勢。崇福是國內最大的皮草生產加工基地,并形成了一個擁有近1500家皮革企業,年產值達到88.3億元,在行業中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皮革產業集群,引領著世界皮革服裝服飾的發展。三是人才優勢。崇福皮革產業具有豐富的人才資源,數百名經銷商常年活躍在國際裘皮界,為崇福皮草與國際皮草間的交流合作架起了橋梁,并引進了港澳滬的專業制裘人才,同時技術工人的群體優勢也已形成,來自法國等國的設計大師常年駐扎在崇福。
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崇福皮草開始迎來皮草業燎原之勢。市場強烈的“磁場”效應,吸引了歐美、日本、俄羅斯、香港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皮草商爭相到崇福設立經營窗口。全鎮涌現了雄鷹、銀杉、中輝、大眾等一批皮草龍頭企業。
十年來,崇福人抓住了國際皮草加工業梯次轉移的歷史機遇,先后規劃建設了“祟福皮毛工業園區”、“中國·崇福皮毛市場”、“中國·崇福皮草大世界”,形成了崇福獨具特色的一條皮草產業鏈,成為以裘皮制衣、制革為龍頭的國內規模最大的毛皮加工制造業基地。
從“貴族化”走向“平民化”
據了解,如今的崇福皮草,既有25萬元一件的奢華裘皮,也有250元一條的皮草圍巾,皮毛從奢侈消費品轉變為大眾時尚消費品。
崇福鎮鎮長張雪根告訴記者,產業不變,思路變;企業不改,理念改。2008年,崇福提出要“轉型降級”,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所謂“轉型降級”,就是產品價格下降,產品技術上升,鼓勵企業通過技術創新降低生產成本,開發適宜國內消費者的“平民皮草”,讓皮草從高高的殿堂走向平民,從奢華品走向大眾消費品,成為一種時尚休閑服飾,拓展消費群體。
張雪根說,為了更好地發展崇福皮草產業,當地政府一方面鼓勵皮草企業加大自主創新和產業研發力度,讓皮草走近平民百姓,讓更多的人能夠消費皮草;另一方面加大對中小皮草企業的扶持力度。從資金、稅收、財政補貼等各個方面加以扶持;同時,讓每一個人受惠于皮草產業,讓皮草從主導產業變成惠民產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