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今日服裝知名鎮 明朝國際商貿城
30多年前的地攤經濟在政府因勢利導的情況下發展成為虎門這一目標。
地攤擺出來的龍頭產業
當如今名滿中國的虎門黃河時裝城還是一片種滿西洋菜的菜地時,出生清遠的謝群娣移居虎門,當時她12歲。如今,近40歲的謝群娣被評委廣東十佳服裝設計師,擁有以自己英文名字(JO NAA)命名的服裝品牌,她設計的服裝在世界20多個國家開有專賣店。
雖然謝群娣的衣服還未在國內銷售,但她的設計室開在虎門,和富民時裝城一河之隔,同屬于虎門舊服裝商圈。而這個舊也只是相對商圈而言。事實上,老虎門人都知道,如今市場眾多紅火的品牌服裝產業萌芽于地攤。
上世紀70年代后期,虎門人來往香港比較方便。由于當時公社領導的開明和默許,越來越多的虎門人冒險從香港等地批購一些服裝服飾回來販賣,一個地攤式服裝集散地逐漸形成,后來衍生出則徐路“洋貨一條街”的傳奇。香港過來的漂亮服裝也使得則徐路一帶人山人海十分紅火,既有附近鄉鎮的居民,也有從廣州等地趕來的批發商。
隨后,虎門政府因勢利導,先是將散亂的地攤集中到一起,1993年又在此建造了一座大型的專業服裝商場。以這個服裝商場為軸心,形成了目前的1平方公里的服裝經營圈。而1996年第一屆虎門服裝交易會的成功舉辦,則拉開了虎門服裝名譽世界的序幕。
30多年過去了,如今的虎門早已因服裝而揚名。目前,全鎮工商注冊服裝加工企業20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300多家,從業人員近30萬人。服裝年生產量達到2.5億件(套),銷售總額近200億元人民幣,出口額約4億美元。
除了服裝企業外,還形成了市場集群、業者集群、客戶集群、運輸集群、配套集群、研發集群、宣傳推介集群等7大群體。服裝產業貢獻率、拉動力指標均列鎮內各行業之首,已成為支撐虎門鎮經濟發展的支柱性龍頭產業。
面積擴3倍發展有信心
劉女士就住在黃河時裝城的后一棟已有20年歷史的商住樓內,她家的樓下就是商鋪。每到周末,劉女士都不怎么出門,特別是遇到節假日。“真不知道這些人都是從哪里來的,像衣服不要錢似的,每個人都買好多”,劉女士對記者說,出門后特別是到十字路口,人多的擠都擠不動。
而劉女士也經常接到親朋的電話,有要過來逛街的,有詢問服裝情況的,還有的甚至就以羨慕的語氣說,你就好了,出門就可以逛街。對劉女士而言,逛不逛街還在其次,這段時間天天晚上都很痛苦,因為樓下整夜整夜的施工。“白天別人要做生意,就挪到晚上做”。
據悉,在虎門施工的不僅僅是劉女士家附近,而是整個中心區,都是一個大工地。尤其是幾個月前就動工的虎門大道,更是因為擁堵導致市民怨氣十足。虎門黨委委員林超明稱,現在是堵一點,修好后就會變身繁華商業街,串起虎門服裝新舊兩商圈,屆時虎門服裝交易區將呈現啞鈴狀。
這是地面上的服裝交易市場,對于虎門而言,更大的改變在地下。據悉,虎門將在地下建設全國最大的人防工程“虎門地一大道”,在和平時期,這些地方將同樣用來做服裝市場。也就是說,虎門的服裝商業面積將在地下擴充100萬平米,與現在35萬平方米相比擴容3倍。
對于一個鎮而言,在很多地方服裝批發市場出現萎縮的趨勢下,增加這么多面積能吃得下嗎?“有信心”,林超明稱,沒有信心商家也不會投資了。而這個信心則來源于三方面,虎門的地理位置自不用說,商家接著看中的還是虎門服裝交易的優勢。“虎門擁有龐大的服裝交易市場,這是虎門服裝發展的基礎。現在有很多海外公司將設計及銷售部門設在虎門,而生產地可能在外地,大家看重的就是虎門市場的交易優勢”。
此外,新市場建設者具有客戶資源的優勢。地下項目建設及運營的是香港上市公司人和集團,他們已經在全國開發建設了多個“地一大道”項目,擁有一批穩定的客戶,他們會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帶動虎門服裝市場的發展。
創意基地
驅動產業高新化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中明確指出,要將東莞的服裝特色產業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品牌,而東莞服裝特色產業主要集群地則在虎門。
在虎門鎮委書記吳湛輝心里:“服裝產業是最具代表性的龍頭產業和特色產業,必須作為重中之重”。要加快推動服裝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服裝企業做大做強,虎門必須重點抓好創意集群等“四大板塊”和園區突破等“八個突破”。其中,創意集群主要包括打造服裝設計大賽品牌,完善創意設計產業孵化園建設,舉辦國際化專業化高峰論壇,以及建設服裝博物館和圖書館等項目,主動切入國際產業鏈高端環節,提升虎門服裝的產品附加值
為了更好的發展創意集群,虎門探索在威遠島建設一個時尚創意產業園區,改造舊廠房吸引企業總部落戶,并采用較高標準的準入門檻,選擇優秀的服裝設計師工作室、區域著名品牌、時尚服務機構、時尚媒體機構和培訓教育機構進入園區,構建以服裝流行時尚和創意設計為主要內容,服務于時尚產業鏈的新型服務體系。
吳湛輝認為,建設威遠島創意產業基地和鵝公山周邊文化創意街,強化設計驅動、技術驅動和資本驅動,能最終實現服裝產業高新化和高端化。未來,虎門要以服裝、信息線纜、商貿、旅游四大優勢產業和現代物流、高端電子、文化創意三大新興產業為支柱,構建起現代產業體系。在加快產業調整的同時,虎門還要抓住粵港澳和珠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機遇,在設施體系、城市格局、人居環境等方面,接軌區域先進城市,接受區域發展輻射,最終成為濱海國際商城、建設富強幸福新虎門。
【鏈接】
“一城”,即高起點打造濱海國際商城
“三統”,即統籌規劃實施、統籌資源利用和統籌發展聯動
“五跨越”,即實現由經濟重鎮到產業高地的跨越、由市域支點到區域節點的跨越、由歷史名鎮到文化名城的跨越、由平安虎門到幸福虎門的跨越、由應對挑戰到引領發展的跨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