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代表委員呼吁紡織業減稅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減稅”成眾多企業的共同呼喚,這對紡織行業來講更為迫切。多位紡織行業的代表委員在兩會期間共同呼吁,在今年復雜的經濟形勢下,紡織企業尤其是小微型企業生存困難,亟待進一步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為企業減輕稅收負擔。
稅負重或導致競爭力下降
“作為人大代表,我已經就棉花問題提了五次議案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孝棉實業集團董事長孫應安說。他所提的棉花采購加工增值稅的“高征低扣”,是全行業多年來持續呼吁的話題,但至今仍然收效甚微。
棉花是棉紡織加工企業的主要利潤本就十分微薄的紡織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從去年到今年以來,整個棉紡織行業,受到國際形勢以及用工緊張的影響非常困難,70%企業利潤率在0.7%以下,比銀行利息還低。”孫應安說。
另外,棉花進口滑準稅政策及配額制也造成紡織行業稅負壓力加大。我國自2005年開始對89.4萬噸以外的新增配額進口棉花實施滑準稅率。即在進口棉花時,當國際市場的棉花價格比國內低時,自動提高進口稅率,使進口后的棉花價格與國內棉花價格持平。紡織行業是市場化程度非常高的產業,產品是國際市場定價,滑準稅的實施使得國內外棉花價格價差逐步拉大。
近幾年,我國棉花價格出現“過山車”,為穩定棉價開始實施臨時收儲。截止2月底國家累計收儲棉花近270萬噸,占年度產量的近四成。此舉雖有利于穩定棉價,但也進一步拉開了國內外棉花價差,目前國內棉價已高于國外棉價超過4000元,這將使得我國紡織行業處于非常不利的國際競爭環境中。
“毫無疑問肯定是有影響的,一個簡單的例子,去年整個紡織品出口基本數量上沒有增加。比如美國市場,現在的毛巾跟棉制品出口都下降了,誰增加了?印度增加了,原因很簡單,它棉花便宜。”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說。
孫應安也表示,現在棉制品的價格競爭不具備國際競爭優勢,很多價格報出去之后,基本上訂單就流失了。
企業為避壓力向東南亞轉移
隨著近年來國內外市場環境變化、經濟增速減緩、原材料成本、勞動力成本增加、企業用地成本上升、節能減排壓力加大、人民幣匯率升值等方面困難及2011年以來國家為抑制通脹實施貨幣緊縮政策的影響,使得紡織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更為困難。
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最新對外公布的消息,去年我國紡織業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呈現放緩勢頭,出口數量和行業利潤增幅下滑尤為突出,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全年實現利潤2956.42億元,同比增長25.94%,比一季度增速回落27.6個百分點。目前,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開工率在80%以上,但部分中小微企業出口加工型企業困難較為明顯,珠三角一些產業集群的開工率僅40%左右。
在多重壓力之下,據調研目前不但相當比例的國際訂單開始向東南亞國家轉移,國內不少大型紡織服裝企業也出現了到東南亞辦廠的趨向。{page_break}
“現在我們更加擔憂的問題是,因為我國長期處于資源配置不同價格的情況下,可能會有一些企業把廠子搬到外面去。棉花在紡織品成本中所占比重非常高,占到70%多,存在著未老先衰的問題,我們不是沒有競爭,是可以有競爭的,但因為人家的棉花便宜,所以搬出去。上個月我們在東南亞專門看了一下,還是不無擔憂的。”王天凱說。
孫應安也表示,東南亞地區成本確實比較低,目前國內工人工資基本上很高了。“所以很多孝棉的服裝廠都轉移過去了,我們有這個想法,也去考察過了,但是由于我們目前主要是紡紗和織布,雖然它工資低,但是效益也不高,所以目前還沒有搬過去。”
另外一個壞消息是,3月5日,印度工商部發布棉花出口禁令,決定從即日起禁止印度棉花出口。目前,印度是我國棉花第二大進口國,如果禁令嚴格實施將對國內紡織企業產生較大影響。近年來印度已成為中國等紡織品出口大國在國際市場中的對手,尤其是在低端紡織品方面,印度依靠低廉的原料成本與勞動力成本優勢,不斷蠶食中國的國際市場份額,印度此舉也是為了提高終端紡織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代表委員集體呼吁減稅
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并且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在數量上占有絕對比重,約占行業企業數量的99%,解決一千多萬人就業。由于主要原材料是棉花,行業發展好壞關系棉農的收入能否提高。一旦這類企業過多關停,將直接影響就業和社會穩定。
多位代表委員建議國家在今年繼續完善的結構性減稅政策中,優先考慮棉紡織業的具體情況和實際困難,對棉紡織行業執行統一稅賦,將棉花進項抵扣由13%提高到17%,使進項、銷項稅一致,減輕企業稅賦壓力。
“我們非常希望通過流通體制的改革,能夠真正按照市場配置資源的原則,讓企業能夠自由的去購棉。至于怎么保護農民的利益?我認為會有辦法的,只要把這些原則都商量好了。”王天凱說。他建議應當進一步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等問題,著重調整和完善棉花收、放儲及擴大進口等政策,逐步縮小國內外棉價差距。
全國人大代表、富潤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趙林中提出,希望從三方面減輕紡織行業的稅負,除了將棉花進項抵扣由13%提高到17%外,建議對紡織行業的人工工資在計征增值稅時允許扣除;允許紡織行業的研發投入、品牌營銷費用列入增值稅進項稅抵扣范圍,或對部分優勢創新企業和品牌企業實行增值稅“即征即返”。
孫應安認為,目前減稅的條件已經很成熟了。“我們國家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國力已經增強了,去年稅收已經過10萬億,與其由國家轉移支付,還不如直接給這個行業減負,讓這個行業自身能夠有發展。另外,溫總理提出來要把分配蛋糕做好,要提高居民以及產業工人的收入,要提高這個產業職工的收入,不如直接扶持這個產業,讓這個產業自身能夠解決工人的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