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鼓勵企業到海外收購品牌技術 在本地進行產業整合
“面對行業現狀,以往閩南商人習慣于單打獨斗,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觀念正發生變化。”泉州當地官員告訴記者,“甚至有一些經營情況還不錯的企業現在都愿意被更大的企業收購、整合,這在‘重面子’的閩南地區以往不可想象。”
業內人士認為這為民營企業提供了一條很好的退出渠道,也利于解決同一區域內傳統產業過于同質化問題。記者了解到,泉州當地一家大型境外上市制鞋企業,也正在籌劃收購一家同業企業,目前手續已在辦理中。
為此,晉江金融辦專門設立了并購重組科,一方面鼓勵企業到海外收購品牌技術,另一方面鼓勵在本地進行產業整合。“這個月底我們還將邀請歐洲一些國家的駐華大使來晉江牽線搭橋,把歐洲的理念和信息傳遞給企業。”上述官員介紹說,相對東莞等地,晉江最大優勢在于產業鏈完整。以制鞋為例,僅陳埭鎮的產業鏈就可以滿足從原材料到生產設備以至研發、品牌推廣的全過程。
他告訴記者,目前政府正鼓勵大企業扶持小企業,適當調節訂單分配,讓小企業有工可開。今年4月份,晉江市政府召開民營企業創業大會,特地組織了一個鼓勵企業間合作的簽約儀式,希望大家共渡難關。
雖然從實地采訪來看,鞋服等傳統產業困難重重。不過,從政府公布的數據來看,民營經濟總量仍在增長。今年1~7月,泉州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累計實現增加值1110.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8.6%,同比增22.4%;比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出7.7個百分點。
相對而言,一些較早開始實施轉型升級的中小企業境況頗為良好。
泉州三宏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丙綸(PP)纖維制造企業,產品主要為箱包和戶外用品的原材料。與其他傳統制造類企業一樣,公司同樣面臨重重壓力,毛利不斷下滑。
“前幾年,企業開始考慮技術升級,研究利用將CD碟片、漁網等PP廢舊材料進行回收加工,替代最初使用的純聚丙烯原材料。”據公司首席財務官莊曉彬介紹,研發成功后,原材料成本比之前要節約20%,一方面提升了利潤空間,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環境保護。
此外,當地另一家公司神州電子原先的產品主要外銷,2007年后公司開始大力開拓內銷市場,并利用國家產業扶持政策,積極介入直播衛星市場。據公司副總黃聰龍介紹,企業今年的訂單比去年至少翻了一番。
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上市辦副主任林文彬認為,目前泉州傳統產業的轉型不乏亮點,其中之一就是依靠傳統產業多年沉淀積累的經驗和資源,一些企業已經開始轉向專業的裝備制造、技術輸出。這有望成為今后泉州民營經濟的一個新增長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