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南紡織服裝產業精彩蝶變
潮南區委書記陳武南主持“2012中國潮南內衣家居服裝節”開幕式。
走進汕頭市潮南區,道路兩旁連綿不絕的內衣和家居服廣告牌讓人目不暇接。“全國1/3的女士內衣和將近80%的家居服裝在潮南生產,區內有3個國家級的服裝專業鎮”。“2012年,潮南還被評定為‘中國內衣家居服裝名城’,‘廣東省服裝產業轉型升級重點培育產業集群’,這在全國絕無僅有!”潮南區委書記陳武南自豪地對筆者說。
2012年,潮南的紡織服裝產業正在經歷一場轉型升級的嬗變:從戰略規劃到結構優化,從技術研發到產業集聚,從壯大規模到打造品牌……一條以創新實現轉型升級的發展路徑,在潮南逐漸清晰。
規劃建設產業創新基地與紡織印染環保工業園
潮南區雖然擁有近3000家紡織服裝企業,但唯獨缺一個成規模的市場,客商無從選擇,區內企業也缺乏信息交流渠道。去年,美萊順內衣城的建成,使這種情況成為了歷史。
這只是潮南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側面。作為國內唯一一個同時擁有三個“國家級”紡織服裝專業鎮的地區,潮南紡織服裝產業占據全區工業產值的半壁江山,其內衣家居服產量占汕頭總產量一半以上、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左右。近年來,潮南不斷提升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水平,逐步形成原輔材料采購、生產加工、產品銷售、品牌營銷、國際貿易、物流運輸、科研培訓等整個產業鏈條,涌現出曼妮芬、秋鹿、睦隆世家、新一系、雅安麗娜、美標、喬妮舒等一大批暢銷海內外的著名品牌產品。
2012年,潮南從產業規劃、產業結構、技術創新等多領域加快推動紡織服裝行業轉型升級。委托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為該區紡織產業發展做出整體規劃,積極構建具有潮南特色、突出產業優勢和提升紡織產業競爭力的發展藍圖,規劃成果已經在2012年9月底出臺。
潮南鼓勵企業利用高新科技和現代管理手段改造提升紡織服裝產業。目前,全區已設立1個省紡織印染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擁有環保節能的天絲纖維織物熱升華轉移印花技術、錦綸織物轉移印花和熱轉移印花與冷轉移印花技術,特別是冷轉移印花是國內外以印代染的領先工藝。有1家企業參與制訂了3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為引導產業集聚,促進轉型升級,潮南區正在全力加快推進中國潮南紡織產業創新基地建設,該項目規劃用地400畝,總投資約20億人民幣。計劃按粵東國際輕紡城、紡織服裝行業公共服務平臺、現代物流中心和輕紡服裝企業總部基地四大部分進行建設,全面超越集鎮式流通,強化粵東特別是潮南區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優勢,系統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形成紡織行業一體化商貿和服裝企業一站式采購兩大平臺。在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上,主要建設國家紡織面料館、紡織服裝檢測中心、服裝設計打樣中心、服裝品牌推廣中心、電子商務中心、技術培訓中心。目前已與中國紡織信息中心簽訂了《合作備忘錄》,并完成了項目選址工作,正在申報用地指標。該區還在規劃建設一個占地1200畝的紡織印染環保工業園,有計劃地引導紡織印染企業向環保工業園轉移,努力解決工業污水達標排放問題,促進紡織印染行業集聚發展。
在提升區域品牌方面,潮南依托峽山“中國家居服裝名鎮”、陳店“中國內衣名鎮”、兩英“中國針織名鎮”,充分發揮“中國內衣家居服裝名城”的名牌效應,引導扶持企業創立品牌,打造一批在省內、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上有影響的品牌,目前全區已擁有全國免檢產品2件,中國名牌產品1件,廣東省名牌產品3件,中國馳名商標6件,廣東省著名商標44件,其中紡織服裝類16件。
公益基金會接受認捐超5億,19項目竣工
發展的目的在于讓老百姓受益。在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潮南始終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發展的首要位置。面對設區時間短,基礎設施薄弱的難題,潮南提出了用海外、國內兩個潮南“反哺”家鄉的思路,成立省內首個區級公益基金會,組織和動員廣大海內外鄉賢在家鄉社會管理、經濟建設、文化教育、慈善公益等領域開展反哺行動。
豐富的僑資僑力與民資民力,是建設幸福潮南的一支重要力量。為充分撬動這筆資源,潮南區在區級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毅然注資400萬元成立了潮南區公益基金會,并將其打造成為承接反哺工程的載體,廣泛動員海內外潮籍鄉親奉獻愛心、捐資出力、反哺潮南。
據了解,基金會采取按照捐贈者的意愿由捐贈者對公益性項目直接建設或對特定公益性項目進行資助等方式,募集公益性項目、資金、物資,接受國內外熱心人士和社會團體捐贈;支持各項公益事業,對涉及民生民安的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扶貧濟困、賑災救濟、恤孤扶幼、幫殘助弱、助學等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活動進行統籌資助,把潮南人經濟做成“潮南經濟”,助推潮南的建設和發展。
去年5月,基金會獲得省民政廳正式批準,成為省內首個由區級政府申報的公益基金會。此后,潮南區黨政領導馬不停蹄,由陳武南帶隊,區各套班子主要領導,總商會、公益基金會領導、區直有關部門領導及相關鎮(街道)黨(工)委書記為成員的黨政代表團,于6月8日至13日的6天時間里,專程到全國經濟最發達、潮人聚集最多的長三角、珠三角,先后走訪了義烏、杭州、吳江等10座城市,拜會了11個潮商團體商會。在上海、常州、深圳和廣州等地舉辦6場反哺工程認捐項目簽約儀式,參加的潮籍鄉親近千人。以潮南公益基金會作為捐贈的接受方,簽約了一批認捐協議和認捐意向書,涉及學校、醫院、飲水項目、道路、解困房、敬老場所、環境衛生整治、文化事業、監控系統等民生項目。在此后召開的公益基金會成立大會上,有感于在外鄉賢捐資反哺家鄉的熱情,區內企業也踴躍捐資,使認捐金額達5億多元。至目前,潮南區已經有19個公益項目竣工投入使用,總投資8000多萬元。{page_break}
創新土地管理模式成功拍出潮南第一槌
潮南區土地資源貧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是制約全區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耕地保護工作十分艱巨。為此,新一屆區黨政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土地管理工作,實行“政府領導、國土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管理模式,有效整合土地資源,力求最大限度發揮土地效益。國土部門在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需求的基礎上,堅持“統征統管、公開出讓、利益共享”的征收機制,加大閑置土地處置力度,對土地利益實行區、鎮、村按比例共享,采取多種途徑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有效激活低效利用土地。據統計,自2006年以來,共清理處置閑置土地809.79畝,在全市2011年度的耕地責任目標履行情況考核中獲得一等獎。
針對土地管理效益低下的問題,潮南區積極探索創新土地管理模式,高效盤活閑置土地,致力構建“大共識、大管理、大效益”的“大國土”發展新格局。去年10月,該區分別將位于峽山街道和陳店鎮的兩宗閑置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進行公開拍賣出讓,并最終以7350萬元和11120萬元高價成交,成功敲響了潮南區建區以來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拍賣出讓“第一槌”。
南京大學將為潮南制定戰略發展規劃
進入2013年,潮南即將迎來建區十周年。陳武南表示,潮南將以建區十周年為重要抓手,把推進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放在首要位置,全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據介紹,潮南在今年將進一步加強與國家級專業協會、機構的合作,加快中國紡織產業創新基地、產品檢測中心的建設步伐,打造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專業化平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完善紡織服裝、精細化工等6大支柱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建設,重點培育一批優勢傳統產業項目。進一步提升產業轉移工業園和峽山、陳店、兩英3個鎮級工業區的建設水平,打造好產業發展平臺。積極實施“反哺工程”,發揮海外、國內、本地“三個潮南”的力量,爭取更多的企業落戶潮南、反哺家鄉,努力把“潮南人經濟”做成“潮南經濟”。將城鄉規劃與項目建設計劃有機結合起來,將“一樓二院三水四站五路六校”等一大批民生實事重點項目納入潮南發展總體規劃中統籌考慮,為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留足用地空間,適應招商引資需要。
潮南還將著力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以臺灣農民創業園為依托,著力發展設施化蔬菜、示范果園、規模健康養殖等優質農業項目,打造一批現代效益農業生產基地。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拉長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化水平。
在現代服務業領域,潮南將圍繞建設“國內外知名特色商品集散地”的目標,優先發展以金融、物流、商務會展、中介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構建2-3個在粵東有影響力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加強與國內知名公司的溝通洽談,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建設粵東國際電子交易中心和黃金首飾市場。做好現代化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聚集人流、物流、資金流。規范提升傳統商貿、餐飲住宿、旅游觀光等生活性服務業,積極拓展醫療保健、休閑娛樂、文化體育等新興服務業,著力培育一批現代服務業項目。
另據了解,潮南區委、區政府已聘請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從更高層次編制潮南區發展戰略規劃,將潮南596平方公里作為一個完整區域進行整體規劃,走“根植性發展、精致型開發、包容性增長”的發展模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