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陳埭從“制鞋小鎮”到“中國鞋都”背后的蛻變
晉江陳埭,這塊只有38.4平方公里的土地,自改革開放以來,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運動鞋生產基地、中國鞋都和福建第一強鎮。去年,陳埭鎮工業總產值為572億元,財政收入24.5億元,擁有3000家企業,經濟規模和常住人口總量超過全省八成左右的縣。
“構筑全新的服務平臺,為民企‘二次創業’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對于這個明星鄉鎮的未來,陳埭鎮黨委書記潘子良透露,圍繞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主題,抓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全力推進民企“二次創業”,推動產業提升、城鎮提質、管理提效、改革提速、精神提振,全力將陳埭建設成為綜合實力更強、民生質量更高、發展環境更好的現代濱海宜商宜居小城。
一個“窮得叮當響”的鄉鎮,借改革開放的春風,發展成全省首個億元鎮;從昔日遍布鄉野的小作坊,歷經大浪淘沙,催生出二十幾家上市公司。今后,將如何續寫著縣域經濟發展的傳奇?
“洗腳上岸” 個體私營經濟先行者
改革開放前,陳埭農民守著人均五分耕地過著小農日子,全鎮年工農業總產值僅1333萬元,人均年純收入僅52元。
談說起陳埭鞋產業,繞不過“制鞋第一人”———林土秋。1979年,憑著對市場的敏感和一股晉江人的拼勁,林土秋,這位習慣卷起褲管打赤腳的種田漢開始“洗腳上岸”,艱難創業。創業第一年,林土秋就收回了成本。一年后,林土秋自聘2名鞋匠、招收30多名工人獨資在自家辦起制鞋廠。
看到林土秋做出來的鞋銷路很好,周邊村民紛紛騰出自家閑置房,拉上左鄰右舍合作,于是,“叮叮咚咚”的制鞋聲開始傳遍陳埭的每個村。企業賺了錢,股東們沒有馬上按股份分紅,而是將賺到的錢投入企業,增置設備、擴大生產,進行滾動式發展。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晉江已有社隊企業1141家。1984年,陳埭鎮成為我省首個億元鎮,并被授予“鄉鎮企業一枝花”稱號。晉江農民在民營經濟發力之時,泉州大地上次第掀起興辦鄉鎮企業的熱潮。
“我們是從做運動鞋開始的,所以要學會跑步前進。”當地一企業家這樣調侃。陳埭毫無疑問是一個運動鞋名企的“孵化機”。安踏、361°、喜得龍、愛樂、德爾惠、恒強、喬丹、金萊克等家喻戶曉的鞋業品牌就誕生于這個地少人多的小鎮上。如今的陳埭,已有22家大型公司企業上市,另外還有23家具備上市公司條件。
轉型升級 吃下“垃圾”實現低碳循環
1978年,陳埭鎮申請了20張集體企業的牌照,首開“聯戶集資”先河。短短幾年,陳埭制鞋異軍突起,而且與制鞋有關的行業也被帶動起來,如鞋材、包裝、交通運輸等。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最早由林土秋點燃的制鞋之火已在陳埭呈燎原之勢,與磁灶的陶瓷、晉南的服裝一道,成為晉江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
走進陳埭鎮,就會發現這里是當之無愧的制鞋基地。大廠挨著小廠,38.4平方公里的面積,就容納了3000多家鞋企和配套企業,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一年生產6.5億雙鞋!
“如何借助現代科技,實現轉型升級,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這是目前鞋都數以千計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80后”的丁志猛,是陳埭鎮22家上市公司之一三斯達(福建)塑膠有限公司的“創二代”,談起父輩創業經歷,他這樣概括。
如何接過父輩的家族企業,續寫民營經濟的傳奇,他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引進先進生產流水線,從勞動密集型企業蛻變為技術型企業,“才能在有限土地資源里,淘出更多的真金白銀”。
此外,對廢棄材料的循環利用,也是他們公司一大亮點,“每年至少可以消化十萬噸的鞋材邊角料,節約成本七八千萬元,這也是低碳經濟的一種全新模式。”
獨辟蹊徑 全員參股留住外來人才
晉江市經濟實力長期以來位居全國百強縣前列,而陳埭鎮是該市第一大鎮,其財稅收入24億元,約占全市的六分之一。在陳埭38.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載了近40萬人口,其中外來人口32萬,他們在當地3000多家私營企業務工。
這么多的企業,每年需要的勞動力十分龐大。如何留住這些人才,是鞋都企業發展的共同問題。“給全體員工無償贈送股份”——奧金針織服裝有限公司的創新做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用工模式。
“股改三年多來,公司產能、利潤不降反升,根本不存在缺工之困。”該公司董事長丁明權稱,2011年8月,公司舉行股改后第一次分紅儀式,首次向全體員工派發了30萬元的紅利;之后每年均有分紅。
作為一名剛進公司的應屆畢業生,曾就讀于華僑大學的河南駐馬店小伙子朱增全說:“雖然錢不多,但這給了我們強烈的歸屬感,讓我們感覺到自己也是公司的主人翁,我們不只是為老板打工,也是和老板一起分享公司成長帶來的財富。”
實現“強鎮擴權”
“除規劃審批和土地招拍掛權限外,其他縣級審批權限只要我們能承接的全部下放。”陳埭鎮鎮長蘇延輝說,“我們的目標是一級政府,一級財政,3年過渡”。作為全國25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之一,今年8月份,晉江市陳埭鎮開始實施“強鎮擴權”改革。
據悉,未來兩三年內,陳埭鎮將重點圍繞創新行政體制、完善財稅體制、擴大事權范圍、推進配套改革、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等方面進行。除規劃審批和土地招拍掛權限外,包括城市建設、管理和其他社會管理及公共服務等權限,能下放的原則上都將下放。
此次改革是陳埭鎮繼2002、2011年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和小城鎮機構改革以來的第三次改革。在前兩次改革的基礎上,此次改革充分考慮陳埭的經濟體量、人口數量、區位優勢等因素,對陳埭的政府功能、行政資源、政策資源進行細分梳理,借鑒江浙、廣東等發達地區經濟發達鎮改革的經驗,從市級簡政放權、鎮級強鎮擴權兩個維度,對陳埭鎮進行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創新變革。
“陳埭的經濟實力超過福建80%以上的縣,但我們還是鄉鎮一級的管理權限,在社會管理過程中難免出現不和諧。”蘇延輝介紹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市有關部門要做的工作不少都壓在鄉鎮,比如,鍋爐檢查,本來是技術監督部門的事,也要我們去查,可鄉鎮干部既不懂專業技術又沒有執法權;對車間、倉庫、宿舍‘三合一’工廠的檢查,原本是消防部門的職責,卻讓我們去查封違規廠房,連貼的封條都沒有法律效力。”
根據晉江市委、市政府新出臺的《陳埭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執法、規劃、環保、國土、住建5部門將率先在陳埭鎮設立分局,其日常管理以鎮為主,業務和人事管理以市為主,以期擴大陳埭鎮綜合執法等社會管理能力。此外,在去年首批下放安監、環保、發改、計生、文體和國土6個部門16項審批權限的基礎上,市里將繼續賦予陳埭鎮包括城市建設、管理和其他社會管理及公共服務在內的各項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與此同時,陳埭鎮黨委書記、鎮長由晉江市領導班子成員兼任或按副縣級配備,鎮黨委副書記和各派駐分局局長按副科級配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