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龍灣殘疾鞋企老板招工限殘疾人士
“招手工制鞋學徒,限肢殘人士,待遇從優,包吃包住。”前天,一位龍灣鞋企老板發來這則“特別定制”的招聘啟事。在本月初舉辦的一場殘疾人招聘會上,他拎著自制的手工皮鞋一落座,便迅速引來了不少殘疾人圍觀。此番,他又開出優厚的條件招收學徒和設計人員,年齡以18-30歲為佳,“沒有基礎也無妨,只要年輕人勤勞肯干,我愿意將自己所學的技藝都傾囊相授”。
這位鞋企老板名叫王寶銀,同為殘疾人的他直言,靠著做鞋這門手藝過上富足的生活,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年近六旬的他愿意傾囊相授,幫助更多的同路人自食其力,改變自己的生活。殘疾鞋企老板欲招聘肢殘人士學徒工,傳授制鞋手藝的報道后,引起了不少讀者和網友的關注。他們或打進電話為自己、為親友報名,或留言祝福王寶銀的鞋企能越辦越好。
王寶銀的鞋企位于龍灣濱海園區丁香路。甫一進門,一面陳列著數十款樣式各異的手工皮鞋的展示墻引起了記者的興趣,每雙標價從數千到上萬元。“別看價格不便宜,生意還挺不錯,僅8月以來就已經賣出300多雙,占了總產量的近八成。”
其兩千多平方米的生產車間位于三樓,一面是先進的流水線,一面則是手工制鞋區,幾名制鞋匠正一絲不茍地穿針引線。王寶銀將制鞋流程娓娓道來:打樣、納鞋底、拋光、打蠟等,一共有200多道工序,僅縫針就超過150針。他說,健全人學做鞋都得花上起碼一年時間,即便是經驗老到的技術工,每天花上近十個小時,日產一雙也略顯吃力,“但是慢工出細活嘛”。
如今,在王寶銀的企業,連他自己在內一共就5名手工制鞋的高級技術工。而且,五個人的平均年齡也已超過56歲。“月產不到100雙,卻得應付幾十個不同的鞋樣。”做了30多年制鞋匠的周師傅告訴記者,“年紀大了,做鞋難免覺得吃力,眼睛盯久了就發酸。”他說,制鞋的過程枯燥又單調,如今鮮有年輕人能吃得了這份苦。
“這老板的情況和我表哥簡直就是一模一樣。”首先打進熱線的蔡先生是為自己的表哥報名應聘。他說,表哥幼年患上小兒麻痹癥,右腿殘疾,10年前跟著親戚來溫打工。兩年前,他又轉到瑞安一家皮鞋廠當普工,不過吃住得自理,最重要的是,學不到一技之長。“真心希望王師傅別嫌棄表哥年紀太大,能讓他跟著學門手藝,靠雙手改變命運。”
同樣是為親戚報名的還有婁女士。她說,妹妹今年30多歲,因為小兒麻痹,上完小學后就一直待在瑞安湖嶺老家沒出過門。“以前家里有替人做鞋幫,她也跟著學過一些,現在在家里做些圣誕工藝品。”婁女士說,妹妹學東西還挺快,而且比較要強,還是想著能學門手藝。
28歲的吳先生來自福建,目前在杭州的一家鞋企上班,負責打版。昨天從網上得知這則新聞后,第一時間打來熱線。“很佩服這位老板一路走來的堅持,也給我們殘疾人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他說,自己以前也參加過與該行業相關的技能培訓,“雖然自己右手活動不是很靈便,但還是想嘗試學學設計,讓自己能有所提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