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棉紡企業美國建廠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戰略
2013年末,一則中國浙江棉紡企業前往美國建廠的新聞引起了整個紡織行業的熱議。
熱議的原因無非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中國才應該是全球紡織產業中心,即便提及紡織產業轉移也是往中國周邊的東南亞國家走,從什么時候開始美國這樣高成本,且需要高投入的發達國家成為國內企業走出去的目的地?另外,美國棉花都到中國來開發市場了,為什么中國棉紡企業還要對外投資,而且是去那里建立生產工廠?對此企業表示有三點原因:一是國內棉價大幅高于國際棉價;二是土地、勞動力、能源要素成本上升;三是避開國際上對我國紡織產業設置的貿易壁壘,推動企業國際化戰略實施。
無獨有偶,江蘇賽成集團在德國建立的歐洲紡織中心經過一年多的試運營將于近日正式營業。企業表示,該中心主要以銷售展示為目的,以德國為根據地,輻射整個歐洲。由此可見,不少中國企業已經盯上了歐美這片廣闊的土地,他們不僅要讓品牌進入歐美市場,還要讓企業自身也走進去,與歐美市場及顧客近距離接觸。
我們曾在2013年的國際貿易版多次探討歐美紡織產業回歸問題。看似歐美紡織業的回歸會對中國紡織產業造成負面影響,但其實這一趨勢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奠定了基礎,只有歐美市場大環境注重紡織產業的發展,并對此有需求,中國企業才有可能在海外闖出一片天地。
梳理歐美紡織產業中心,就是為更多有此想法的國內企業提供一個線索。需要提醒的是,無論是建立生產工廠還是設立營銷中心,或者建設物流周轉中心,都需要結合當地的特點以及自身情況,作出慎重的決定,畢竟走出去容易,走得長久、走得穩健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