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柞蠶的家紡商路
滿目青山,樹樹柞葉,青枝綠葉間點綴著肥碩的金色柞蠶。一頂草帽,一把剪刀,一只籮筐,滿是金蠶的蠶坡上,“蠶倌”們正在用剪刀修剪柞枝,把柞蠶放進籮筐,挪到枝葉鮮嫩的柞樹上。南召柞蠶生產歷史悠久,始于漢,興于明,盛于清,距今已有約2000年的歷史,全縣從事柞蠶養殖的人數達20萬人,可謂“婦孺皆繅絲,家家聞機聲”。日前,本報記者隨河南省家紡協會會長徐博,以及來自全省40多家重點家紡企業的負責人、品牌經銷商、市場負責人等近50名代表一行,驅車來到位于豫西南的“中國柞蠶之鄉”——南召。
優質柞蠶吸引合作
在南召縣蠶業局副局長張德森的帶領下,車子開進了東莊蠶業試驗場基地。大家爬上長滿柞樹的山坡,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郁郁蔥蔥。柞樹約一米多高,在柞樹上,大家看到有黃色的、藍色的、金黃色的柞蠶躲在樹葉下,有的在吃柞葉,有的在避暑,有的在蠕動,又肥又壯的柞蠶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晶亮剔透。
大家一邊圍著柞樹轉著看,一邊聽背著擴音箱的張德森介紹。他說,柞蠶產業是南召縣的傳統產業,南召一化性柞蠶放養于山坡柞樹上,靠吃柞葉為生,“柞蠶”由此而得名。柞樹生長在地廣人稀的山區或半山區,其賴以生存的土壤、水源、大氣等環境條件潔凈無污染。“蠶農在每年清明節前后,將蠶種放養到這里,經過45天的生長期,柞蠶就該變成蠶繭了。蠶繭在樹下邊掛著,樣子有些像花生,但形狀比花生粗大。”
張德森解釋說,南召柞蠶一年只放養一次,收獲一茬,因此叫一化性柞蠶。而東北柞蠶一年放養兩次,收獲兩茬,就叫二化性柞蠶。所以,南召柞蠶相比于東北柞蠶品質要好,解舒率和出絲率也要高,生絲光澤好,拉力強,易染色,手工柞綢挺韌強牢,輕薄柔軟,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纖維皇后”的美譽。
隨后,大家參觀了主要生產蠶絲綿、蠶絲被芯、蠶絲被及高檔被面、被罩等產品的全國最大的一化性柞蠶產業化龍頭企業——南召東方蠶絲綢開發公司,以及生產真絲地毯、掛毯的宇翔工藝品公司、天蠶生物科技公司。通過到山坡看柞蠶,參觀企業生產現場,代表們對南召柞蠶及蠶絲的生產過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產生了極大合作興趣。
特色產業商機無限
據介紹,南召縣實有柞坡1000平方千米,占全縣林地面積的48.3%,宜蠶面積800余平方千米,現已開發利用700平方千米,一化性柞蠶年放養量和產繭量均占全省總量的70%左右。1989年南召被確定為全國一化性優質柞蠶繭出口創匯基地縣,2000年南召被中國特產經濟委員會命名為“中國柞蠶之鄉”,2003年“南召一化性柞蠶繭、絲(綿)、綢”通過國家原產地保護認證,手工絲毯等17種柞蠶系列產品獲商標注冊,2005年南召被認證為全國首家“有機柞蠶生產基地縣”,2007年南召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首批“東桑西移”柞蠶基地縣,2009年至今一直是國家蠶桑技術體系南陽綜合試驗站示范基地縣。
目前,在全縣有14個鄉鎮,262個行政村,78%的農戶從事柞蠶養殖、柞葉類采摘,以及繭絲毯系列產品深加工。柞蠶生產專業村達14個,蠶業協會3個,蠶業專業合作社15個,全縣從事養蠶人員5萬多人,加上柞葉、槲葉采收、絹絲、繭絲綿、絲壁毯、蠶蛹食品等深加工產業,全年從業人員高達15萬人以上。南召在繅絲、織綢、絹紡、織毯、絲綿被加工和蠶蛹食品加工等方面,初步形成了產業化、系列化的生產規模。“南召柞蠶民族特色突出,發展潛力無限。絲綢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南召柞蠶史,就沒有河南蠶業史,要了解絲綢之路,就要從南召柞蠶史翻起。”徐博如是說。
群策群力助推發展
在南召舉行的“助推南召柞蠶產業發展研討會”上,南召縣委書記鄢國賓表示,希望社會各界朋友來南召合作、合資、興業,共同開發柞蠶資源,共享蠶絲文化發展成果。
會上,河南省工信廳副廳長唐遠游指出,加強柞蠶產業研究,分析市場,明確發展方向;完善產業鏈,探討運營模式、經營模式、營銷模式;實施品牌戰略,發揮其特點和優勢,加強產學研結合;概念要清,明確產品定位,科學規劃;政府引導,全方位支持,市場機制運作;加入金融保險,運用網絡、電商營銷,加大宣傳力度,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
河南省纖維檢驗局局長王曉偉表示,要加強與行業、企業的溝通交流,發揮纖檢部門的職能作用,制定質量標準,打擊摻假造假,維護質量安全,為產業集聚區和企業服務,以服務助推南召柞蠶產業的繁榮發展。
河南家紡協會會長徐博說,南召柞蠶絲是河南最有希望的特色家紡面料,協會要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爭取政府政策的支持,培育企業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并牽手高校、科研院所為企業提供行業信息、技術咨詢等服務,全力支持南召柞蠶產業的發展。
會上,鄭州君友紡織品織造公司總經理顧陸軍、鄭州韓香家紡總經理王占霞、鄭州“老粗布”總經理朱宏升、晚美家紡總經理陳銀貴、夢言家紡總經理武清川等企業負責人,均表達與南召柞蠶企業有相關合作意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