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絲綢館售賣虛假蠶絲品被查處
近日,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新建宮門1號、占地數千平方米的中國絲綢館因售賣虛假蠶絲品被查處。據悉,店內一套精品蠶絲標價88000元,卻拿不出檢測報告;名為桑蠶絲的家居服,竟然沒一點兒絲的成分。
因此,海淀工商分局對中國絲綢館進行立案調查,同時令其下架停售數百件絲制產品。
這家絲綢制品專賣店分上下兩層,主要經營蠶絲被、服裝、真絲圍巾等,每天都有大量旅游車拉著游客前來購物。
銷售人員宣稱,這里銷售的蠶絲被都是100%的桑蠶絲,被子的價格按照克重銷售,蠶絲被每公斤580元起,1.5公斤680元。
但是海淀工商分局經檢科執法人員在現場發現,在同一個貨架上的同款同包裝蠶絲被,附帶的合格證上所標注的成分說明卻不一致,有的面料標注為“16.5%黏膠纖維、83.5%棉”,有的標注為“100%聚酯纖維”。不僅如此,還有不少產品連廠名、廠址、合格證都沒有。
據悉,執法人員隨機抽檢了7個樣品,有6個不合格。目前,海淀工商分局已責令中國絲綢館將涉嫌問題的200余套蠶絲被,三四百件真絲服裝、絲巾下架停售,并表示在進一步調查后,將對其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的經營行為進行處罰。
相關鏈接:
近日,由湖北省商務廳、歐洲聯盟委員會企業與工業總司主辦,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協辦的湖北—歐盟紡織品標準與認證能力建設研討會在武漢紡織大學召開。來自全省紡織行業、各大高校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各界領導嘉賓共聚一堂,交流探討了紡織品標準與認證能力建設。
會上,中歐世貿項目歐盟Charles Barker等3位專家就歐盟紡織品標準、歐盟認證體系和紡織品檢測實驗室授信及中國應用的中國市場紡織品的關鍵標準等內容進行了介紹;就歐盟對中國體系理解、有關歐盟和中國監管體系之間區別、歐盟和中國采用和應用的關鍵標準等內容和與會人員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為期兩天的研討學習,內容豐富、氣氛熱烈、互動頻繁。與會代表普遍認為,通過會議學習,與歐盟紡織品標準與認證方面的專家面對面交流,對歐盟紡織品標準與監管體系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希望以本次研討會的召開為契機,加強交流,總結經驗,共謀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