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物美北京黃村店:年銷破1.2億
位于主路北側的物美超市黃村火車站店是典型的矩形物業結構,橫向長度達100多米,門店的外立面充分展示在行人的視野里,如此大大增加了行人進入門店的幾率。該店共有三個出入口位置,分別位于物業的西側、中部與東側,出于顧客購買動線設計的考慮,位于東側的出入口為緊急出口,平時處于關閉狀態。
從西側入口進入,在經過不四五百平方米的外租區域后進入賣場區域,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夏季應季商品,隨后是非食區域、洗滌日化、包裝休閑食品、糧油沖調品、南北干貨、蔬果生鮮、冷凍冷藏食品區域。收銀線與出口則位于賣場的南側中部區域,也就是說生鮮區域位于整個賣場的最里側,這樣不自覺地增加了顧客在賣場的逗留時間。
一條主通道將賣場分為南北兩側,如此設計雖然簡潔明快,但也有弊端,比如不同大類商品之間的區分不明顯,并不利于顧客快速尋找到所需商品。
商品接地氣
大眾化的小型大賣場,雖然只有3000多平方米的面積,但該店的單品數并不比七八千平方米的大賣場少多少,“在3公里的商圈內就有好幾家超市,從物業硬件環境方面我們并不占優勢,但周邊老百姓還是更喜歡來我們店。”該店的一位員工告訴記者,門店想要接地氣,首先商品要接地氣。
下午一點多,記者正好遇上蔬果課的員工交接班,“品相不好的水果、蔬菜,該處理的及時處理,該下架的立即下架,別拿一些‘歪瓜劣棗’應付顧客。”一位領班在向晚班的員工交代著工作中的注意事項。
實際上,消費者來門店購物,首先看重的就是商品的品質,商品的檔次高低暫且不論,失去了應有的商品品質,恐怕價格再低也不會受到顧客的歡迎吧。
記者在走訪了同一商圈內的一些門店后發現,物美超市在商品定價方面也是極力地“討好”其目標消費群體的需求,通過商品銷售信息系統的數據分析,在部分民生需求的暢銷品方面,物美超市基本選擇了比競爭對手稍低的價格策略,而在一些稍微不敏感、但銷量可觀的商品方面,也是物美商品高毛利較為集中的品類區。
服務接地氣
“哎,小姑娘,這里面的價簽紙用完了。”只見一位阿姨一邊高高舉著一袋約有兩三斤重的西紅柿,一邊招呼附近正在補貨的營業員,那臺自助稱重機是不是沒紙了?
記者循著那位阿姨所指的方向才發現,這家店的蔬果區域采用的是配備專門稱重員的人工操作秤臺與顧客在自助稱重臺自主稱重相結合的操作方式。“自己稱重能分得清同一種商品的種類嗎?”在等待營業人員安裝價簽紙的時間,記者與那位阿姨聊了起來,“原來用那種舊秤時還真不敢自己操作,現在這種新秤顯示屏上都有商品的圖片,想稱什么直接把菜放秤臺上點擊圖片就可以了,好多顧客都已經習慣用這種秤了。”沒想到這位阿姨的消費習慣還挺時尚。
當值的一位員工告訴記者,原來蔬果區域的幾個秤臺都是由門店員工輪流為顧客稱重,這樣占用人力資源不說,操作程序還比較復雜,許多商品的編碼還要能記住,使用原來的舊秤臺想要顧客自己稱重幾乎是不可能的。
“別看我們這家店面積不算大,裝修也不高大上,在一些新產品、新技術應用上卻是走在了同行前面的。”這位員工告訴記者,比如這種秤臺的使用,一方面是在引導消費者形成新的購買習慣、提升其購物體驗,同時對超市來講也是提高門店運營效率、提升市場競爭力的一個途徑。
記者后記
當前受大環境影響,超市業整體處于低谷,也只有努力從業態創新、經營技術、購物環境等方面進行改變,才能不斷帶給消費者不一樣的購物體驗。
就以自助稱重臺為例,在原來的消費環境下,舊式的稱重設備完全能夠滿足門店的需要,讓消費者自己稱重還存在增加損耗的風險。
但是,當前的市場環境已然不同了,消費者的素質在不斷提高,他們希望能夠更自主的進行購物,比如自己選購商品、自己稱重,甚至自助結賬。如此,其在整個購物過程中,是不被他人約束的,自然在感覺到被尊重的同時也提升了其購物體驗。
從經營者方面來講,不斷地引進新技術、新設備,不僅能夠在人力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以較少的人力滿足門店的正常運轉,同時也能給顧客提供一個自由購物的愉悅空間。而這,在當前已是紅海的連鎖零售業里,應該是一種新的市場競爭力的體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