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零售商業迎來了轉型升級的拐點
3月30日下午,仲量聯行2015“成都零售消費市場洞悉”發布會在成都麗思卡爾頓酒店隆重舉行。政府、開發商、零售商以及成都多家媒體人士共同出席了此次發布會。
隨著國際金融中心、太古里等高端商業入市,成都零售商業迎來了轉型升級的拐點。2014年全市國際零售品牌店鋪數量比2013年增加110家,其中首次進入成都市場品牌超過190個。市場氛圍看似良好,但同時也有許多綜合體竣工后面臨開業推遲或無法開業的困境。根據仲量聯行長期統計結果顯示,成都市近五年平均吸納商業面積為66.7萬平方米/年,然而至2014年底未能準時開業的商業面積仍達34萬平方米,占市場存量5%,平均開業延遲時間達到8~12個月。市場機遇與挑戰并存,研究表明消費者偏好不同,響應消費者訴求是商業運營成功與否的核心關鍵。
仲量聯行自2014年起進行了一系列以消費者行為習慣為視角的市場調查研究,動態追蹤不同消費群體的購買行為特征。截至2014年底,累計收回4,300余份有效問卷,覆蓋主城區12家主要商場。有趣且顯著的消費者特征為未來商場規劃設計與經營要點指明了方向。
網絡購物的影響并不如想象中可怕
不少零售業者將當前業績不振歸因于電商沖擊,然而仲量聯行調查結果顯示,成都市63%的消費者每月網絡購物的頻率并未超過兩次,網絡購物的影響并不如想象中可怕。處在事業上升期的中高端消費者經常沒有時間進行頻繁的產品搜索與比價,他們愿意在商場消費較高金額,不在乎商場促銷活動,而是對購物環境、服飾品牌、化妝品牌與餐飲品牌表現出較高的要求。仲量聯行華西區董事總經理吳允燊先生指出,“多數人在實體商業消費需求依然強烈,提升購物環境、優化品牌組合,比爭搶網絡購物市場更為重要。”
“人”是商業經營的重要依據 與其面面俱到不如投其所好
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消費者在消費廣度、消費頻率與消費單價均有不同。重要研究結果顯示, 30-44歲消費者的消費廣度最大、多數人商場單次消費金額在300元以下、已婚者更傾向線下消費、網絡購物程度越高的人越喜歡就近消費;此外,中高客群在商場的人流貢獻僅為24%,但消費金額貢獻卻高達--77%,他們重視產品背后的故事以及獨享限量的服務。
隨便開、隨便賣的時代已過去,零售商業的定位與招商運營工作應更具針對性。仲量聯行零售地產部高級董事謝凌表示,“青年在乎社交,餐飲娛樂場所的情景將日趨重要;壯年關注自我形象提升,化妝品、服飾配件的品牌組合及有效的商品代言與陳列是重點;中年則逐漸重視日常生活采購,生活小物的多樣性以及生活服務的搭配是關鍵。不同定位的商場需要反映適當的品牌檔次與營銷策略,同時也需要兼顧餐飲娛樂業種的布局以擴充消費受眾。”
人流結構不同 區域型商場與社區型商場各有突圍之道
人流是商場經營的重要基礎,不同類型商場的人流結構有天壤之別,經營重點不同。研究指出,成都市社區型商場吸引力只有區域型的一半,但提袋率與到訪頻率分別是區域性商場的1.2倍與1.4倍。此外,區域型商場平假日人流量是 1:2;社區型商場平假日人流量比 1:0.9;與區域型商場不同,社區型商場的平日經濟更值得把握。
仲量聯行零售地產部副董事張如瑩指出,“未來區域型商場的突圍之道在于深度演繹‘主題消費商機’,擴大輻射范圍,整合跨界資源,將消費者的購物行為轉化為一段城市里的小旅行是成功關鍵;社區型商場則應充分把握‘就近消費商機’,豐富運營管理內涵,建立消費者一來再來的習慣才是王道”。
展望未來,隨著經濟外向性上升、人口發展多元化、消費意識日漸成熟,零售消費市場將進入良性循環。仲量聯行預期會有越來越多的優質零售商進入成都,為市場提供更多消費選擇;社區型商場將蓬勃發展,部分社區型商場將會隨著商業成熟而逐漸向區域型商場轉變,客群結構與需求取向動態變遷,市場機會不斷增多,爭奇斗艷指日可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